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終身體育的影響
未知
[摘要]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指導及教育.高校體育是為實施終身體育打基礎的最重要的階段,因此高校的體育教學一定要圍繞著”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這一宗旨進行改革.本文以終身體育理論的提出、高校體育在終身體育中的地位為基礎,著重探討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新舉措對終身體育的影響:重視選項課程,取消基礎課程;重視個體差異,學會以人為本;重視導向功能,培養積極分子;重視全程教育,加強課外環節.
[關鍵詞]高校體育;終身體育;教改新舉措 1 終身體育理論的提出 1941年,毛澤東為《解放日報》的體育專刊題詞,提出“開展體育運動,提高人民體質”的口號.1952年,毛澤東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題詞,再次要求“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953年,毛澤東進一步明確指出:“體育是關系六億人民健康的大事.”在毛澤東的思想中“增強人民體質”的問題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建國后不久,我們就形成了“使體育運動普及和經常化”的體育方針,中央體委成立初期繼續執行了這個方針:“我們認為當前開展體育活動的方針應當是: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群眾性的體育運動,并逐步地使之普及和經常化.”這樣“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就成了體育發展的基本任務.也就是說我國的終身體育在建國前就已提出,只不過這一時期學術界沒有對其進行理論上的探討,沒有展開系統的研究.到了20世紀70年代由于受國際終身教育思潮的影響和國內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體育的重視,終身體育才算在真正意義上被提出.1973年鄧小平同志分管體育工作時指出:“中國體育的重點是要抓好群眾體育”[1],各專家學者也都著書立說探討終身體育的問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王則珊教授,他的著作《終身體育》和多篇論文均對終身體育作了較為系統的分析和探討,使人們對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理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他認為終身體育就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指導及教育.終身體育從縱向看由嬰幼兒體育、學校體育、成人體育三階段構成,從橫向看是由家庭體育、學校體育、社會體育三部分構成.[2] 2 高校體育在終身體育中的地位 從王則珊先生的觀點中可以看出,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嬰幼兒體育和成人體育的中間環節、骨干環節.嬰幼兒體育由于時間短年齡小,培養的只能是一種興趣、一種意識,成人體育雖然時間長,但由于失掉了人生中最關鍵的學習期,已經沒有機會得到長時間系統的體育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想要從事體育鍛煉必走很多彎路.學校體育是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都要接受的教育,有15—16年之久,如果人的平均壽命為80歲,那么學校體育的教育時間要占人生命的五分之一,而這五分之一的時間將對人以后的生命質量、生活態度、人生觀、價值觀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時間,不準擠占體育活動時間和場所.舉辦多種多樣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統籌規劃,為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必要條件.”[3]2007年3月8日下午,教育部部長周濟做客新華網“兩會”訪談,就教育熱點問題與網民在線交流.當談到素質教育方面的問題時,他說:“我們想把體育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所以我們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保證每一個孩子能夠每天鍛煉一小時.我們提出一個口號‘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4]因此,體育應該承擔起,也只有學校體育才能承擔起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的重任.高校是人們在學校學習的最后一站,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對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新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明確要求:“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基本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夠編制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5]《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是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長期以來建設經驗和教學改革成果的提煉與總結,通篇貫穿了“以人為本,健康第一”這條主線,體現了“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作用.這樣高校體育就應該根據新的目標、新的任務進行必要的改革,重新認識課程的性質、規定課程的內容,設置課程的目標,使終身體育的意識貫穿生命的全過程. 3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終身體育的影響 基于高校體育在終身體育中的特殊地位,我們認為高校體育教學能否改革,改革的好壞對終身體育的影響是巨大的,而教學改革中的新舉措對終身體育的影響又是深遠的. 3.1 重視選項課程,取消基礎課程大學體育課的內容是中小學體育課程的拓展,也就是說在中小學階段最基本的理論和技能都已學習過,因此在大學階段沒有必要再開設基礎課來炒中小學的冷飯,讓學生沒有新鮮感,產生厭惡情緒,因此可以取消基礎課,直接開設選項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這樣既可增加學生所選項目的學習時間,又可以有效地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為現代教育畢竟是以個性教育、創新教育為主.取消基礎課程,只開設選項課我們就能有時間適當地增加體育理論的教學時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體育教育的理解,掌握進行身體鍛煉的原則、方法,以及體育鍛煉的衛生知識.只開設選項課對教材就有特定的要求.每一門選項課都應有比較專業的教材,其水準應在體育專業的教材之下、原基礎課教材之上.只開設選項課還應改革考試形式,增加理論考試成績所占總成績的比重,將終身體育的知識納入考試內容,為終身進行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 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