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走向
郭富
[論文摘要]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開始對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進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要求,并進行一些有益的嘗試。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銜接點,當前終身體育思想正在逐漸普及,素質教育對高校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教學由傳統(tǒng)的“填鴨式”應試教育向注重學生個性、激發(fā)學生主體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終生體育能力的方向發(fā)展。
[論文關鍵詞]高校體育 終身健身 體育改革 素質教育
一、體育教學以終身健身為指導思想
終身健身思想是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是現(xiàn)代體育教學重要的發(fā)展方向,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有著深遠的影響。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校體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人才的素質教育過程中,強調健康第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克服以升學為目標的應試教育體系的歷史局限和負面影響,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體育教學改革要立足現(xiàn)實,著眼未來,要重視以終身健身思想為指導,增強學生的終身鍛煉意識,使之不光在學生時代,在進入社會后都具有健身意識,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能自覺、獨立自主地堅持身體鍛煉,視健身活動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體育教學改革還應以增強學生體質為出發(fā)點,將傳授健身知識、技能與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樹立終生健身的體育觀。
二、體育改革向符合現(xiàn)代學生的特點與需求的方向發(fā)展
近幾年來,隨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頒布實施,高校體育改革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體育需求,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體育興趣,活躍了學習氣氛。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日趨成熟,世界觀、價值觀正在逐步確立,并且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有著較強烈的獨立意識,具有較高智力發(fā)展水平,在教育過程中具有較強的主動性。實踐表明,當前高校學生對體育的需求,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體育知識的需求。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現(xiàn)代大學生的體育意識也得到了逐步增強,他們不但要掌握體育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而且還要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他們需要用這些體育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以便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對健身的需要。社會各領域的競爭加劇,工作、學習、生活的節(jié)奏加快,人們心理承受的壓力加大,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文明病、職業(yè)病等現(xiàn)象,這使大學生們開始認識到健身不僅是自己在學習期間的需要和畢業(yè)后擇業(yè)的需要,而且是提高終身生活質量的需要。與此同時,隨著“健康第一”“終身健身”教育指導思想的貫徹,大學生的健身意識也有所提高。
3.對健美的追求。隨著大學生體育意識的增強,健美鍛煉,將逐漸成為現(xiàn)代大學生喜愛的一種健身方式。過去,學校體育教學,以傳授體育的“三基”為中心,旨在增強學生體質,幾乎不向學生傳授任何有關健美的知識和技能。改革開放以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大大提高,在校學生的體育觀念也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健美鍛煉在大學校園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健美操、韻律操、形體訓練以及各種肌體練習,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
4.對娛樂的渴望。娛樂性原本就是體育的本質屬性之一。大學生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不僅是為了鍛煉身體,而且也是為了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尋找樂趣,滿足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已成為學校體育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
5.對終身體育和競技體育的追求。受終身體育思想的影響,大學生在追求體育鍛煉的健康效益時,也開始重視培養(yǎng)自己的體育興趣和特長,學習和掌握一些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以適應將來工作、學習、生活和終身體育的需要。競技體育則具有鮮明的娛樂性、競爭性和人文性,其表現(xiàn)出來的競爭意識、群體意識、協(xié)作精神、拼搏精神、自控能力、抗挫能力以及沉著果斷與堅忍不拔的頑強品質等,正是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所必需的。
三、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實現(xiàn)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
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應是大家喜歡的、有利于全體同學參與的、適合群體性鍛煉的體育項目。但是受應試教育影響,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多以傳授運動技術為主,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缺乏娛樂性、基礎性和時代性。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感觸或枯燥無味,或望而生畏。對此,高校體育有必要調整教學內容,根據(jù)各校的具體情況,重新建構教學體系。
1.豐富教學內容,使其具有多樣性與可接受性。體育教學內容的更新應根據(jù)社會的需要、學生的需求和基礎、學校的教學條件等,選擇有利于增強體育意識和培養(yǎng)體育能力的內容。一方面,教學內容要具有可接受性,既不能過難,也不能過易;另一方面,教學內容要全面、多樣,突出健身性、娛樂性、終身性、全民性、實用性和主動性的特點,以滿足個體和社會的發(fā)展需要。
2.注重體育知識和健身方法的傳授。高校的體育教學,應加強健美體育與娛樂體育的教學,這些將與健康體育一起,成為高校體育的三大支柱,同時,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導下,還應加強健身方法的傳授,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3.體育項目簡單化和運動項目綜合化。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和任務的改變以及現(xiàn)代大學體育教學需求的變化,高校體育的教學內容,應把一些難度較大、技術比較復雜的體育項目簡化,可以把幾個體育項目綜合成一個項目來進行教學。
4.保持或更新原有的競技體育內容。在繼續(xù)加強傳統(tǒng)的籃球、排球、足球、田徑等競技體育項目教學的同時,將乒乓球、游泳、羽毛球、網球、武術、健美運動、體育舞蹈等競技體育項目,充實到高校體育教學中。這樣既能為國家培養(yǎng)高質量的體育專門人才,又滿足了大學生對競技體育的需求。
四、調整體育專業(yè)設置和課程設置,加強對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也在不斷改革和發(fā)展,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也在發(fā)生巨大變化。長期以來,我國體育專業(yè)教育都是以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為主體。這樣的專業(yè)分布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經濟對體育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調整高校的體育專業(yè)設置和課程設置。在專業(yè)設置方面,要加強體育經營管理和社會體育專業(yè)的建設,加強基礎學科和實用學科的建設,以拓寬學生知識面并提高能力;在課程設置方面,要擴大選修課的比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挖掘潛能,使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的志向進行自主學習,這對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實現(xiàn)終身體育都有重要意義。
健康體育應伴隨人的一生,終身體育作為一種現(xiàn)代體育思想,它不僅對高等學校體育教學的作用、目的產生深刻的影響,也將對學校體育課程產生深刻影響。我們只有認真研究與探討終身體育教育觀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方向,才能使學生對高等學校體育教學,在認識層次上得到提高,并最終成為自我鍛煉的指導者和終身體育鍛煉的受益者。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進行體育學習的最后一站,也是學生體育的最高層次,在終身體育中起了承前啟后的“橋梁”作用。這就要求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的同時,加強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校期間掌握一定的體育理論知識與一定的體育鍛煉技能、技術,為他們從學校畢業(yè)走向社會后幾十年的工作期間,仍能堅持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直到貫穿其生命的全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高等學校體育教學,還要努力提高學生對身體健康的認識,掌握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和科學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體育教學應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合理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使體育教學體現(xiàn)出知識性、科學性、健身性、娛樂性、基礎性和時代性,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滿足學生不同的體育需求,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體育鍛煉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培養(yǎng)終身鍛煉的習慣以及良好的個性品德,促進身心健康,進一步打好終身體育的基礎,以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
[
[1]林詩娟.論終身體育[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3.
[2]何峰.論學校體育改革與終身體育[J].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0.
[3]龔婉敏.高校體育課教學內容的現(xiàn)狀與改革[J].體育學刊,2001,8(3).
[4]楊文革.從我院體育教學現(xiàn)狀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學刊,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