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李星貴
: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改革;大學生
論文摘要:深化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改革,必須把大學生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這兩個對象的基本特點聯系起來,一方面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科學性、時間性、發展性、人本性等特點引導大學生系統、完整地學習,靈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徹底摒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要根據大學生理論思維高度發展、關注社會實踐、多元價值沖突的矛盾心理以及面臨的生存競爭等特點來組織教學內容,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分析解決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境,徹底拼棄教條式照本宣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邏輯起點有兩個,一個是教育的對象—大學生,另一個是教育的內容—馬克思主義理論。當前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面臨一系列的困境,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把握好這兩個邏輯起點,即,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特點和當前大學生的特點。沒有掌握前者,造成我們的教學內容系統性、完整性、發展性不夠,教條主義嚴重,沒有掌握后者,造成我們的教學針對性、啟發性、實用性不強,形式主義盛行。因此,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就必須掌握這兩個特點,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科學性、實踐性、發展性、人本性等特點引導大學生系統、完整地學習,靈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根據大學生理論思維高度發展、關注社會實踐、多元價值沖突的矛盾心理以及面臨的生存競爭等特點來組織教學內容,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分析解決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境。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地深化教學改革。
一、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整體性的特點系統、完整地理解、分析、總結當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新成果和新動態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一方面表現在它是關于自然、社會與人類思維方式的一般科學,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認識人生、把握人生的最基本的世界觀和思維方法,另一方面表現在它是總結當時科學最新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卻又對各門具體科學具有指導性的科學觀和科學方法。
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高度發展,精力旺盛,求知欲強,他們對感興趣的知識、理論既有興趣又有能力完整把握,因此,并不滿足于簡單知識與理論,更不滿意教條化的、教訓式的教學。我們只能系統、完整、科學地引導學生整體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激發他們的認知內驅力,用理論的深度來吸引學生。當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內容簡單化、教條化、學科細分化,把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分解之后進行教條式、知識式地教學。講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時,要么就用一些套話、空話來應付學生,“這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這是形成共產主義信仰的需要”;要么就以形式主義的方式來恐嚇學生,“這是必修課,如果不過關就不能畢業”。雖然每一句話都不錯,但是,由于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教育,這些話被學生理解成了貶義詞。
現代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并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當代大學生以其對新事物的敏感性,注視著或享用著甚至直接參與研究科學技術的新成果,他們用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去理解這些新成果,去評價這些新成果的科學價值和社會作用,然而,他們也會面臨許多困惑,他們不僅要直接面對這些新成果,也要從科學與人、科學與社會等方面來認識現代科學技術的各種作用,從方法論上去看待現代科學技術的實踐和創新。因此,我們要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釋、評價新的科學技術,并在此基礎上來豐富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而不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當作教條。
而我們大多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師都是在過去的分科教學理念指導下培養出來的,知識分類細化,專業而精深,多數理論課教師知識面不廣,對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缺乏了解,要用它來進一步說明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和對現代科學技術的指導性,顯然有困難。這樣就必然造成大學生錯誤地以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過時了,滿足不了他們求知的愿望。我們的教學不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來解釋當代科學,不能與當代科學融為一體,不能對當代科學的發展有促進作用,那么,就成為過時的教條。這是當前不少大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時的一種根本原因,而引起這一現象的原因不是馬克思主義本身,而是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以及多年以來的教條主義教學所造成的。
二、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性特點,聯系當前社會發展的特點以及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分析、解決他們所關心的社會問題和與他們聯系緊密的具體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產生的,實踐性是其本質特征。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必須緊密結合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以人類的實際問題為中心,才能加以深刻理解。
大學生處于社會競爭激烈的時代,關注社會層面的人及其整個人類社會層面的人的因素比以往時代偏少,但是,并不等于他們不關心整個社會以及整個人類的實際生活問題。實際上要引導大學生在關心社會、人類生活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來關心自己個人的實際問題,馬克思主義也不是不關心個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關鍵在于站在什么層面上來關注這個問題。
以人類社會的實際問題為中心,既是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立的主要動因,又是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然要求。雖然馬克思主義創立的時代與現時代有很大不同,但是人的問題、人類社會的問題始終貫穿人類及其社會的發展始終,只要人的問題存在,只要社會問題存在,我們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我認為那些以馬克思主義涉及到的資本主義的存在和社會主義中的基本問題,仍然需要馬克思主義來解決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存在的依據的觀點是不科學的,也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因為他們的這種言論的背后實際上潛存著一個邏輯推理,即馬克思主義只是關于資本主義的理論。這是一種機械的、教條的馬克思主義。
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就要把一般理論與學生的實際問題,以及國際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進行,用來分析和解決具體的問題。毛澤東曾指出: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當今,就是要引導大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同時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去認識和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問題,為以后直接參加市場經濟的建設打下基礎。但是,受市場經濟急功近利、短期行為的影響,學生對用的理解存在一些片面的傾向。因此,理論課教學必須注意教育學生正確對待理論課程教學,不能簡單地將理論與現實作比照,講清理論與實際的關系,側重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教育。 鄧小平指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重點是“要精,要管用”。“要精”指內容要精簡,要把握住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要管用”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引導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這是我們今天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指導原則。
三、站在一定高度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來引導和整合當今的多元價值,解釋、分析不同價值觀沖突的原因
馬克思主義理論真理的相對性和發展性要求教學在多元價值觀下關注國內外研究的新進展,摒棄教條主義。大學生處于價值整合和信息開放時期,要求教學要開放信息,提供豐富的信息以及多元價值觀以供學生斟酌、鑒別、選擇。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也是發展著的科學,它必然隨著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這正是馬克思主義具有無窮生命力的原因所在,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的實踐一方面使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準確的理解,另一面又使馬克思主義有了新的發展,形成了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8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在中國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推動中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地向前發展。今天,改革開放的一些成功的經驗仍然需要我們去概括和總結,一些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仍然需要我們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認識,作出回答。因此,我們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化的價值取向的基礎上兼收并蓄,拿來為我所用。
近幾年來,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特別是一些青年教師對西方的各種流派的理論較為熱衷,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缺乏深人的研究,特別對馬克思主義在當代條件下的發展的研究缺乏,往往介紹、引進西方的現代、后現代流的理論、觀點比較多,在考慮為理論教學和宣傳服務方面顯得不夠,急功近利,什么流行就去研究什么。這樣一來,就很難把握學科發展的前沿問題,很難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動態,結果導致科研和教學后勁不足,難以滿足學生掌握更多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要求,難以用馬克思主義來解釋、說明當代西方后現代主義理論流派所面臨的新問題,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被現在的教學所消融了。按照法國思想家德里達的說法,“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們愿意與否,知道與否,他們今天在某種程度上說都是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繼承人”。這說明馬克思主義在西方思想界的影響和魅力是永恒的。
四、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人本性特點分析、解決大學生的人生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是對人的生存的關心,要求教學要以人為本,關心大學生的實際問題,大學生處于從理想走向現實的矛盾沖突中,是人生煩惱和矛盾最集中的時期,要求教學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分析、解決他們的人生具體問題。
當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面臨著教學要求深人了解學生的實際與深人不夠的矛盾帶來的挑戰。教師的最重要任務就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覺地學習和正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特別是關于大學生自己的人生問題。對于即將走人社會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最關心的首先是自己的就業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地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以人為本的特點與大學生的實際人生問題結合起來,關心他們的生存,關心他們的人生,而不是把國家、社會的問題作為唯一的關注點,把個人的生存問題看作是私人問題,甚至貶低為個人主義。比如,大學生關心的就業問題,情感與戀愛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實際上這些內容,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也涉及到了,而我們的教材忽視這些內容,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靈活地把這些問題結合到有關問題中去,分析學生們關心的問題的社會背景。
隨著知識的不斷創新以及知識傳播和應用的不斷迅速化、普及化,大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及其表現形式和產生的根源也都與過去有所不同,同時也與老一代的人不同。因此,不同的問題,不同的性質,要求我們教師要深人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了解自身,了解自身與學生的思想狀況、生活狀況、知識結構狀況等的不同,才能靈活多樣地探索和運用教學手段,有的放矢地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站在較高的層次來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靈活地處理自身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理論素養、政治思想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