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北東部區域大規模疊合氧化形成條件與鈾成礦作用
摘要:自2000年在鄂爾多斯盆地北東部發現首個層間氧化帶砂巖型鈾礦床以來,該區的鈾礦找礦工作取得了快速發展,控制的區域層間氧化帶規模不斷擴大,氧化帶前鋒線不斷增長,從東往西依次發現了皂火壕、納嶺溝和大營等特大型鈾礦床,以及一大批鈾礦產地。這些鈾礦床與礦產地構成了杭東一皂火壕巨型層間氧化帶砂巖型鈾成礦帶。通過對區域層間氧化帶的形成條件分析,認為其主要控制因素為穩定的斜坡構造背景、豐富的鈾源供給、巨型泛連通砂帶、持續的含氧水補給、區域隔水層的發育和巨型還原障等。同時,結合構造演化與礦石年齡分析,在鄂爾多斯盆地北東部共劃分出NW-SE、N-S、NE-SW和E-W向共4期疊合氧化成礦作用,并建立了三維鈾成礦模式。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世界核地質科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