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法探索
摘要:區域碳排放不平衡是中國統一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法設計需要考慮的特殊背景,而歷史法和基準線法無法解決由該背景導致的"鞭打快牛"效應和"拔苗助長"效應,亟需探索適用于中國碳市場的配額分配方法。本文首先梳理了碳配額分配的相關研究,發現在中國碳市場,歷史法存在固定基年和滾動基年選擇的兩難,基準線法存在"一產品一基準值"原則取舍的兩難。其次,基于"共同但有區別的減排責任原則"提出一種配額分配方法--歷史-基準趨近法。最后,分別采用歷史法、基準線法和歷史-基準趨近法進行配額試分配并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歷史-基準趨近法不僅可以同時避免"鞭打快牛"效應和"拔苗助長"效應,而且具有良好的政策目標協同性,在控排系數公平性、分配結果精準性和減排成本可行性3個方面均優于另外2種配額分配方法,有效降低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的風險。研究結論表明,歷史-基準趨近法較適用于區域排放不平衡的情形,可作為中國統一碳市場啟動初期配額分配方法選擇和優化的參考。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資源科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