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多樣性對典型闊葉紅松林生產力的影響
摘要:為比較生物量比率假說與生態位互補假說在解釋生產力變異的相對重要性,探討生物多樣性和生產力之間的關系是否受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響,該研究依托小興安嶺9 hm~2闊葉紅松(Pinus koraiensis)林動態監測樣地,通過計算群落初始生物量、物種多樣性、功能多樣性、植物性狀的群落加權平均值和測定環境因子,運用線性回歸模型、結構方程模型,比較了物種多樣性和功能多樣性與生產力的相關性。結果表明:(1)物種多樣性和功能多樣性均對生產力有顯著作用,功能多樣性比物種多樣性與生產力的關系更為密切;(2)功能多樣性指數比群落加權平均值能更好地解釋生產力變異,說明生態位互補假說更適用于解釋闊葉紅松林群落內生產力的變異;(3)生物多樣性與生產力的關系受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相較于多樣性和功能性狀組成(植被質量),初始林分生物量(植被數量)能更有效地解釋生產力的變異。生物多樣性與生產力關系的研究應從植被質量與植被數量同時出發,評估生態系統過程的多種非生物和生物驅動因素,同時維護森林功能多樣性,加強植物與土壤環境的保護,對有效增加生產力和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植物生態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