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市場價格實現節約電力建設投資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2-08-06 09:00:06
1支付高可靠性費用的用戶是否具有用電優先權
電力的特殊性之一是產供銷瞬間完成。因此,在電力供應緊張或上級電網故障的情況下,需要拉、限電或避峰用電。那么,支付高可靠性供電費的用戶是否有權不參與拉限電呢?即使列入限電序位,當用電負荷有變化裕度時,能否優先用電?事實上,申請雙回路及以上多回路供電的用戶基本為一、二次用電負荷。電力管理部門在審批有序用電序列時,通常會考慮其特殊性,但不一定是優先考慮。作為需求側管理的行政手段,政府相關部門更多地考慮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發展模式的轉變。不支持當前產業政策“兩高一資”鋼鐵、冶煉、化工等企業,即使通過雙回路或多回路供電,也支付高可靠性供電費,通常在有序用電序列表中排名第一。這種停電通常是行政強制的,相關企業的損失一般不予賠償。需求側管理提倡多用市場手段,少用行政手段。從市場角度看:需要高可靠供電的企業可以享受優先用電,但需要支付高可靠供電費。同樣,在停電過程中調整產能配合電力負荷削峰填谷的企業也應有一定的補償。兩者并不矛盾。在市場引導過程中,可以根據參與程度分別處理繳納高可用電費、參與錯峰的企業,既繳納費用又補貼。在一個平臺上同步發展高可靠性供電費和可中斷供電費。平臺的建設和運營要明確誰來建設,誰來運營,誰來評估,誰來監督,同時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平臺運行需要支付和補貼之間的動態平衡:可中斷負荷補償是每次中斷負荷前后的動態變化,不能計劃確定。那么高可靠性供電費用的收取也應該是動態的。換句話說,在停電過程中享有優先保電特權的企業,應當根據優先供電條件和優先時間支付高可靠性供電費用,調整或者中斷負荷配合停電的企業享受相應補貼。這部分動態高可靠性成本與電力建設增加收取的固定高可靠性成本并不矛盾:一是創造高可靠性條件的基本成本,二是保證高可靠性效果的運行成本。兩者的結合才能真正體現高可靠成本的公平負擔。
2高可靠性供電成本標準劃分
如何更公平地收取目前高可靠性供電是根據申請雙回路或多回路的用戶供電電壓等級、用電容量和線路架設方式來劃分的。電纜架設的線路收集標準一般為架空線路1.5倍。在同一架設方式下,對于同一用戶,電壓等級越高,收費容量標準越低。這種劃分方法并不能反映供電電路的實際可靠性。如上述六種雙回路供電方式,安全可靠等級不同,供電設施投資成本、運行成本不同,對電力系統的影響也不同。按照目前的收費劃分標準,同類用戶不同供電方式收取的高可靠性供電費可能是一樣的。例如,相同電壓等級的架空出線用戶手拉手互供,多線T連接互供,不同變電站電壓等級相同。雖然技術經濟指標和安全可靠性保證差異很大,但高可靠性供電成本相同。這不僅違反了市場公平原則,也違反了文件要求“節約電力建設投資,合理配置電力資源”要求相矛盾。特殊情況下,不同變電站、不同電壓等級的用戶在供電過程中可能存在可靠性低、可靠性高、成本高的問題。同一用戶在主供回路相同、備供回路不同的情況下,由于10kV與35相比,供電單位的高可靠性成本高kV供電高,用戶10kV用電容量與35kV如果用電容量相同,收取的高可靠供電高于圖2。但中間設備多,供電線路長,其可靠性較高。這就導致了低可靠性供電方式收取更高可靠性供電成本,違反了公平原則。
33實際執行過程中如何識別回路和容量
收集的前提是供電電路,而收集標準是使用的電容量。1#主變主用,2#主變備用,在主備容量相同的情況下,高可靠性供電費用相同。如果主備容量不同,比如1#主變容量1萬kVA,2#主變容量8000kVA,那么這兩種方式收取的高供電可靠性費用是否應該相同呢?圖3應按1#變收,圖4應按2#變收?在實際實施中,兩種收費方式可能是一樣的,即低不高,按備用變壓器收費。如圖5所示,如何收取雙線單變?按1#主變全額收取高可靠性供電費嗎?實際執行可能是全額收取。這樣就出現了另一種不公平的現象:減少用電設備,降低用電可靠性,但支付更高的可靠性供電費。此外,文件還規定“:申請新安裝、增加用電容量的兩路及以上多回路供電(含備用電源、保安電源)用戶”,收取高可靠性供電費。如果用戶不增加容量,只增加供電電路,根據文件精神不收取高可靠性供電費。但這類用戶實際上增加了供用電的建設和運行維護成本,也確實提高了供用電的可靠性。受益但不支付費用,違反公平原則。當然,文件對高可靠性供電費用的收取規定是“在國家統一出臺高可靠性電價政策之前”臨時性的。但自文件出臺以來已近十年,供用電的輿論環境和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積累的矛盾越來越多,供電企業收費執行和法律責任的壓力越來越大。供電雙方對責任明確、公平公正的收費標準更加期待。
綜上所述,在收取高可靠成本的標準中,可以參考基本成本與動態成本的結合。根據不同用戶的具體供電方式和可靠性,確定基本成本,彌補電網建設成本,根據實際提供的優先可靠供電確定動態成本,并通過需求側管理平臺與中斷供電成本平衡。這樣,充分體現市場公平原則,深化需求側管理。利用市場價格實現“節約電力建設投資,合理配置電力資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