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識別設備的操作規則
來源:投稿網 時間:
驗收和實現程序化操作
所有程序化操作規則和操作判斷均保存在相應的間隔保護測控裝置中。當補充間隔或運輸方發生變化時,可直接補充和測試裝置。這樣減少了操作中監控信息的交互,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可靠性,加快了響應速度。
1運行狀態識別與檢測
設備運行狀態是程序化運行的重要依據,必須采用獨立的程序進行實時采集和判斷。為防止不到位,要求所有位置進入雙位采樣(合位、分位)進行判斷,即手車從工作位置到試驗位置時,不僅需要判斷工作位置輔助接點的開啟,還需要判斷試驗位置輔助接點的關閉。需要判斷的開啟包括斷路器位置和刀閘位置、手車輔助接點等。;同時,交流電流和電壓被用作輔助判據,以確定裝置的實際狀態。如果開關分位,應同時檢查二次回路無電流。
2程序化操作規則
為了滿足現場運營商變更的要求,程序化操作規則應設置為可確定的;如果確定了接線方式,也可以直接固化在程序中。分析規則后,可以發現規則的要求是判斷遙信狀態并實施控制;實施后確定遙信狀態。
在程序化操作過程中,如果發現間隔保護動作,實施控制后分割不到位,應立即中斷程序化操作并記錄急停操作。記錄程序操作執行的步驟,程序操作中斷的原因,并將這些信息上傳到后臺和調度系統進行檢查。程序化操作中斷后,如需處理,應進行常規操作。正常動作后,上傳操作成功信息。為了方便程序的可靠性和穩定運行,將程序化操作的逐步操作過程變成公共程序。考慮到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程序化操作規則需要設置三種信息。(1)規則總數。(2)各規則的總步數。如果線路單元由熱備用狀態轉移,總步數2。第一步,在熱備用狀態下,關閉斷路器開關;第二步,檢查斷路器開關是否關閉。(3)每一步規則設置。每步規則也分為三個緩存區,第一個緩存占用一個字節(8bit),其中最高位bit7作為判斷是實施控制還是判斷遙信,其余7比特位只在實施控制時進行檢查,可分別表示開關位置、分位、手車工作位置、試驗位置、地刀位置、地刀位置、帶電顯示信號;第二個緩存作為遙控號或判斷遙信的點號;第三個緩存作為實施控制的目的(控制或控制點)或判斷遙信的關閉點。
在這種實現方法中,充分考慮了操作前后位置信號的變化,有效避免了一些程序化操作系統只關注當前操作前后的情況,而不考慮在后續操作中由于各種原因(下轉37頁)(上接36頁)滿足的情況,提高了操作過程中的容錯處理能力。以下是線路單元由熱備用狀態轉移的操作狀態。
第1步a.遙控(10110010b);b.斷路器;c.控合。
第2步a.遙信;b.斷路器位置;c.位置。主站或當地后臺進行程序化操作時,操作人員或操作人員直接下發程序化操作命令(轉運狀態、轉熱備用狀態、轉冷備用狀態、轉維護狀態),間隔裝置立即判斷。不符合要求的,直接返回信息,禁止操作;符合要求的,設備自動識別設備的當前狀態,自動調用相應的操作規則,逐步執行操作,完成程序化操作任務。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新技術的應用,不斷影響變電站的運行模式,特別是程序化運行技術的實現,給運行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