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有哪些?
來源:投稿網 時間:
一、農技推廣服務農業科研單位的優勢。
2016年,全省縣級以上政府部門隸屬于自然科學研究開發機構,農業科學領域的機構數量為56個,從業人員3924人,其中在職科技人員3100人,全年總資金近11.3億元,遼寧省農業科學領域的機構數量、人員配備和資金支持占全省科學研究機構的近1/3。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成立于1956年,2018年7月,經遼寧省委、省政府批準,重新成立了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新成立的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整合原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遼寧省林業廳三個部門共23個獨立設立單位,改變了以往單一種植模式,成為涵蓋種植、林業。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現有2253名在職員工,包括1666名專業技術人員,其中包括398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和488名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擁有159名博士和670名碩士學位。全院共有194名國務院特聘專家(24名在職人員)、5名全國千萬人才工程候選人、2名全國農業科研突出人才、1名全國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名全國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獲得省級科技工作獎(退休)2人、省級領軍人才3人(退休)、省級優秀專家28人(8名在職人員)、省級優秀科技工作者4人、省級千萬人才工程100人,省級科技創新團隊21個。國家產業技術技術系統崗位專家8人員,綜合實驗站站長22人,遼寧省產業技術系統首席專家22,崗1。這些高素質、高學歷、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專家在培育動植物良種、重大農業科技研究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技術專長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研究人員可以直接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有效獲取寶貴的第一手信息,有效了解農民和市場的實際生產需求,及時調整科學研究方向,形成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創新體系,有利于提高農業科研成果的適用性和科學性。2.科技成果的優勢。自十一五以來,全醫院共批準719個品種,科技成果1391項國家、?。ú浚⑹校ú块T)637項成果,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主要完成單位),二等獎9項(主持5項),省部級一等獎30項,二等獎80項。獲得440項國家專利,制定地方(行業)標準,技術程序272項,出版學術110項。遼單565在糧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方面,創造了東北春玉米高產記錄,畝產1254.8公斤,2013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我院自主選育水稻品種年推廣面積700多萬畝,占全省水稻種植面積的70%以上;雜糧作物的育種和應用在中國處于領先水平,擁有國家高粱改良中心;自主選育和推廣?;ㄏ盗?2個新品種,種植面積占遼寧總花生面積的40%-50%。在林業方面,利用平榛子和歐榛子的雜交法培育了14個品種,填補了世界上榛子雜交法育種的空白。該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已在遼寧省推廣應用近40萬畝。在水產品方面,刺參健康養殖綜合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應用、蝦仁扇貝苗木育種、天然苗木收集、中間育種、浮筏育種和底播育種增殖等技術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旱地農業生產研究、秸稈生物降解研究、乳酸菌發酵和糧食品儲存運輸等成果層出不窮。3.科研條件優勢。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擁有20個國家(國際)研究機構、檢測機構、8個國家原始種子基地、2個國家林業基地、農業部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23個項目投資3.35億元。2017年財政撥款6.28億元,其中科技項目(科研、推廣、基礎設施)1637.7.7.萬元,分別為國家級13055555.3萬元,省級2804.1萬元,市級77773.3萬元??蒲性核c地方政府在全國最早建立合作模式,目前與全省阜新、沈陽、撫順、遼陽、鞍山、大連、朝陽、鐵嶺、盤錦等9個城市共同開展科技共建工作。通過建立聯合實驗室等新的機制和模式,開辟了國際科研合作的新模式;引進了約8000項玉米、水稻、雜糧、蔬菜、花卉、果樹種質資源,引進了20多項關鍵生產技術,如農作物分子育種;450多名技術人員被選中,前往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技術訪問;240名外國專家被邀請到中國進行學術交流。因此,與其他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單位相比,在農業科研平臺建設、科技項目資金支持、科研成果示范展示、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農業科研機構在推廣農技服務中的作用。
1.有利于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和轉化。農業科研機構歷來是農業科技成果的主要來源,其科研力量普遍較強,成果水平較高,通常承擔國家或省市級新品種,新技術的區域試驗示范。通過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科研人員可以將區域試驗示范基地建設在相應的區域地塊上,試驗示范基地作為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的核心區域,以新技術展示為核心區域,以新技術展示為核心區域,以新技術展示為核心區域,以新技術展示為核心區域,以新技術展示為核心區域,以新技術展示為核心區域,以新技術展示為核心區域,以新技術展示為核心區域,以新技術展示為核心區域,以新技術展示為核心區域,以新技術展示為核心區域。農業科學研究部門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有利于在實踐中檢驗科學研究成果的適用性、先進性和科學性,使科學研究人員及時了解農民和市場需求,調整科學研究方向,形成良好的創新-推廣-調整-推廣的良性循環機制。3.有利于更新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和農民的專業知識。農業研究機構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成果和專業優勢,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可以深入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和農民進行科技培訓和指導,及時更新兩者的專業知識,同時借助基層建立科研項目基地試點示范模式,讓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和農民了解和參與農業研究工作,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準確性,打造各類農業實用技術人才,促進農業研究與優勢特色產業的有效對接,實現技術鏈和產業鏈的雙向整合,促進遼寧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