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農業推廣的作用和意義
來源:投稿網 時間:
1農業推廣的作用和意義
首先,在新時代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農村農業經營模式不斷變化,逐步向模式化、集約化轉變。農業形式的發展迫使農民放棄原有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因此,農民迫切需要現代農業管理知識和農業科學知識。其次,黨對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任務和要求,逐步推進和發展以綠色生態農業和規模化農業為主的大型農業體系,為農業提供政策服務和科技服務。要以全新的工作管理機制和服務方式,努力為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提供優質服務。此外,隨著現代農業體系的逐步完善,農產品的轉型和相關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農業推廣機構的協助。
2.基層農業推廣現狀
2.1.資金不保證,工作積極性低
目前,基層農業推廣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推廣站的工作人員經常從事與自身業務無關的政府活動。此外,對農業推廣的資金投也沒有得到保障。由于我們目前的農業推廣活動資金主要以項目的形式提前申報審批,往往是項目審批沒有資金,或者資金被挪用,對于那些不能融資管理的項目,更不用說資金籌集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業推廣人員沒有工作熱情,一些基層推廣機構長期無法申請項目,處于半癱瘓狀態[2]。
2.人才和知識結構不合理。
目前,在基層農業推廣機構中,專業技術人員沒有聯系,年輕技術推廣人員只占三分之一,其余年齡較大,年輕技術推廣人員專業知識較強,但由于工資問題,工作不安,缺乏工作經驗;老年工作人員觀念保守,知識老化,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3.農業推廣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3.1為項目做項目
在各級推廣機構中,大多數都取決于項目是否能賺錢。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看,它們完全忽視了農業的作用。至于農業、農村、農民和農業推廣的需要,這是次要考慮因素。因此,該項目與農民的實際需求脫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能全力支持農民,項目實施不力。為了達到效果,基層推廣機構采取了偽造項目的手段。
3.2項目檢查形式化
由于資源過多、人力不足或其他原因,我們的項目管理部門只是一種形式,而不是監督。絕大多數項目檢查都是“項目合同成功完成的任務指標”,幾乎沒有完成項目推廣,可以通過項目。在項目驗收評估過程中,幾乎所有參與者都是管理和項目執行單位的官員和專家。我們的農業項目很少,農民參與項目驗收評估,甚至沒有農民代表。也有一些領導在現場檢查時會征求農民意見,但前提是他們被要求,農民的意見不太可能寫入驗收報告。項目驗收缺乏后續的檢查機制,農業推廣是否有效,不僅取決于當時項目推廣的效果,還取決于未來的擴散效果。目前,農業推廣,在項目驗收完成后,有些項目沒有啟動[3]。
4.改進農業推廣的對策和建議
加強農業推廣機構領導機制,完善工作制度,貫徹政治理論和政策,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樹立服務農村、服務農業的專業奉獻精神。嚴格執行農業推廣政策法規,落實工作責任制,監督落實。整合農業推廣項目資金。項目資金的審批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對工作效果起著重要作用。必須嚴格審查審批和資金投入,使專項資金專用。要產生良好的效益和巨大的社會影響,完善政府宏觀調控指導功能,建立農業種植中介服務實體,參與農業市場競爭,優先支持農業科技信息服務、評估服務、技術產權交易等服務。使農業推廣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加速器,促進農業的快速發展。建立穩定的農業推廣隊伍,全面提高農民思想科技素質。政府要大力支持和指導農業推廣,重視人才和資金投入。同時,積極支持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民間組織的推廣示范組織,形成全社會參與農業推廣的示范組織“市場格局和社會效益格局”。1)首先解放農民思想,充分認識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例如,傳統種植模式下生產的農產品在市場上沒有競爭,農民對自己生產的糧食處理處于被動地位,有時難以銷售糧食,間接表明農產品市場競爭的本質是農產品技術含量的競爭。因此,農民必須真正認識到這一點,首先將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產業化管理發展相結合,加強宣傳,采取各種宣傳手段,激發農民學習科技,利用科技的興趣和熱情,自覺接受新的大農業理念。2)進一步加強科研,促進生產部門之間的有機統一協調,充分發揮基層推廣機構的聯系作用。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應提高素質,參加高水平的農業技術培訓,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將這些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成為農民致富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