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人員的素質有哪些?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2-08-04 09:00:03
1.調整思路,創新機制
1.1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基本要求
首先,農業技術人員實行整體監管管理,即根據專業專業知識、職稱、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對現有的農業技術推廣團隊有全面的了解。
二是根據工作性質和工作任務,設立機構選拔人員。機構和人員隨著工作重點和工作性質的變化而變化,或者撤銷或者調整,按需設崗,量材用人,人員上下進出。
三是農業技術人員實行全員聘任制和崗位目標責任制,形成用人機制選拔、就業管理的良好氛圍,消除過去候選人和管理人員的弊端,使農業技術推廣始終圍繞農業發展的大方向,更加靈活有效。
1.2人員素質目標化
農業技術人員的素質是關系到農業技術推廣質量、速度和成敗的關鍵因素。農業技術人員的素質不僅指文化水平、職稱和地位,還指農業技術推廣的適應能力和控制能力。在當前農業技術人員大量精簡的條件下,農業技術人員的素質必須能夠服從和服務于農業技術推廣的任務和目標。人員選擇和調整應以人員是否具備具體的推廣工作質量為標準,人員培訓應以高素質為目標,以服務農業技術推廣目標為前提。因此,要高質量、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實際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就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現有農業技術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使廣大農業技術人員有緊迫感和危機感,鼓勵他們自覺學習,加強實踐,努力提高綜合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以滿足各種農業技術崗位和農業技術推廣目標的需要。
1.3促進設備現代化
目前,我們的農業技術團隊仍處于20世紀70年代,80年代上世紀80年代睛、步驟、手、口頭、口頭推廣水平,多年來沒有太大變化;缺乏資金、設備老化、新設備短缺,多年來一直困擾著農業技術推廣團隊,導致一些相對復雜的高新技術難以推廣,一些新引進技術難以改進,一些高水平農業技術人員難以發揮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鞭r業技術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保證,設備現代化的推廣是農業技術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有必要實施投資主體多元化,打破國家投資方式,多方面、多渠道、廣泛籌集資金,購買大量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推廣設備,加快農業技術推廣設備升級,使農業技術推廣設備與現代農業技術發展同步,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同步。
1.4制度建設科學
制度建設必須以科學高效為目標,本著人性化、科學化、現代化、充分尊重個性和創造力的原則,從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的特點出發,貼近農村發展環境和農業發展現實;既體現了原則性,又體現了靈活性;既能給廣大農業技術人員和推廣機構充分的自主權和發揮才能的舞臺,又能規范他們的日常行為,給他們公平競爭、脫穎而出的機會,形成積極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
2抓重點,借助民力
2.1.密切關注重點農業項目
密切關注技術先進、科技含量高、驅動能力強、推廣潛力大的農業項目,特別是國家、省、市重點農業項目是一個系統項目,支持資金支持,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密切關注重點農業項目的實施,依托項目資金和技術優勢,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建立高標準的試驗示范基地,培訓農業技術推廣團隊、培訓師、服務群眾,擴大影響力,加強農業技術人員在農民中的技術威望和良好的服務形象。同時,以此為契機,農業科技水平,增強農業技術推廣實力,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條件和推廣水平。
2.2.借助農資、農產品流通企業和營銷大戶
農產品、農產品流通企業和營銷大戶經營的各類農產品是農業技術的載體和物質基礎,也是農業技術成果的現實反映。其變化是農產品和農產品市場需求的晴雨表,也是農業技術需求的晴雨表。借助農產品、農產品流通企業和營銷大戶,加強對農產品和農產品市場和技術的了解,根據經營狀況的變化,把握農產品和農產品發展的脈搏,深入了解農民和農產品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從而掌握農業技術的發展和創新趨勢,加強與農產品、農產品流通企業、合作社和營銷大戶的溝通與合作,抓住信息源頭和技術源頭,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引進和創新,減少農業技術推廣的盲目性,脫離現實,避免農業技術推廣資源的浪費。
2.3.借助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大型生產戶
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大戶是農業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最積極、最活躍的力量。借助其影響力和力量,可以有效加快農業技術推廣步伐。首先,依靠這些企業經理、員工和技術人員、農業生產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素質和新技術、信息需求,通過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技術人員,實現土地與技術的婚姻,可以有效避免成千上萬家庭的復雜繁瑣工作,減少工作量,降低工作難度。其次,由于農業生產企業和大型生產企業土地面積大,管理水平高,具有一定的技術實力,在當地具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一些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一旦推廣成功,示范和輻射效果可想而知,特別是一些公司和農業企業,也可以直接影響成千上萬的農民。第三,通過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生產企業和大型生產企業建立合作和服務關系,可以利用土地、資金和人員有效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試驗、示范和研究工作,不斷完善現有技術,為農業發展做好技術儲備。
2.借助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工業協會
近年來,廣大農村自發組成的各類區域性、產業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產業協會發展迅速,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網絡。這些組織大多具有科技服務和科技推廣的性質。比如我縣金玉田農業產業化研究會,就是組織農業科技人員、農業企業管理人員、農村種田大戶、科技種田專家、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經紀人等農村能人進行農業產業化研究和實踐。目前會員200余人,其他有玉田縣中藥材協會、玉田縣花卉協會等。他們在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可以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工業協會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其廣泛的領域,嚴格的網絡聯系和大多數會員身份是農民的優勢,與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實現有效對接,相互滲透,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科學管理理念,通過大量會員進入農業產業的各個環節,迅速傳遞到成千上萬的家庭,一塊石頭沖浪,產生裂變效應,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