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技術與自動化雜志是SCD期刊嗎?
來源:投稿網 2025-01-12 9:30:15
計算技術與自動化雜志是SCD期刊,經查詢計算技術與自動化雜志在最新的2023年SCD期刊目錄中。
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英文名: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SCD)是《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獨立研發(fā)、擁有全部知識產權的國內引文數(shù)據(jù)庫。2023年最新版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目錄已于2022年12月公布,共涉及14個大類學科2534本期刊,相較于去年2860本期刊,本次目錄變更巨大。根據(jù)學科分類如下:
理學:共收錄198本期刊 | 工學:共收錄405本期刊 |
農學:共88本期刊 | 醫(yī)學:共收錄209本期刊 |
哲學:共收錄52本期刊 | 經濟學:共收錄97本期刊 |
法學:共收錄281本期刊 | 教育學:共收錄142本期刊 |
文學:共收錄164本期刊 | 歷史學:共收錄70本期刊 |
管理學:共收錄172本期刊 | 藝術學:共收錄83本期刊 |
交叉學科:4本期刊 | 綜合學科:共收錄569本期刊 |
SCD相關問題
問:SCD期刊是核心期刊嗎?
SCD是一個相對綜合性的數(shù)據(jù)庫,有文科也有理科刊物,有核心(統(tǒng)指國內的五大主流核心)也有普刊。
問:SCD期刊好發(fā)嗎?
相較于CSSCI、CSCD等核心期刊,SCD期刊相對好發(fā)一些。但此次更新后,不少好發(fā)的刊物已經被剔除。
問:哪些人適合發(fā)SCD期刊?
在讀碩士、教職人員、科研人員等。
計算技術與自動化投稿要求
文稿內容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文摘、關鍵詞、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參考文獻用中英雙語)及與中文相應的英文部分(包括文題、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文摘、關鍵詞)。
1.文稿篇幅(含正文、附錄、圖、表、參考文獻和中英文文獻):字數(shù)控制在5號字體排版的5個版面左右(包括圖表文獻等)。
2.文稿卷面:只接受網絡投稿,投稿網址:http://jsjsyzdh.cnjournals.net/ch/index.aspx。
3.文稿首頁下方應含有收稿日期、作者簡介和基金項目等注釋。
文稿首頁注釋文字的格式(其中空格、標點符號照寫)為:
收稿日期:yyyy-mm-dd(如2000-07-01)。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學位,籍貫,研究方向。
基金項目:基金項目類別(項目編號)。
4.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字。
5.全部作者姓名按署名順序排列,姓名之間以“,”分隔。
6.作者工作單位應寫正式全稱,不用簡稱,后加城市名、郵政編碼。
7.文摘應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論4個層次。研究方法中可有主要的原理、邊界條件,使用的主要設備、儀器或軟件;結論中可有成果或應用情況。
8.中文文摘字數(shù)不少于200字。
9.關鍵詞應用3~8個。詞與詞之間用“;”分隔。符號和縮略語應加以說明。
10.中圖分類號應從《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查找。
11.作者單位的英文應寫正式全稱,不用縮寫。城市名和郵政編碼附后。
12.英文關鍵詞:其內容、數(shù)量和順序,均與中文關鍵詞一一對應;縮略語應加以說明。除專有名詞應大寫以外,一律小寫。詞與詞之間用“;”分隔。
13.量的符號與量單位的符號:應格嚴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00~3102-93量與單位》,正確使用量的符號與量單位的符號。
14.SI詞和量單位應該用正體,量數(shù)值與量單位之間空1/4漢字的間隔。如“10毫米”應寫為“10 mm”,不應寫為“10mm”或“10mm”。
15.敘述性外文文字、化學元素符號、縮略語、儀器的規(guī)格型號、從文字轉化的上下角標等、某些常數(shù)的符號(僅限自然對數(shù)的底e,圓周率π,復數(shù)的虛部i或j)、各種字母的數(shù)字運算符(如:微分號d,偏微分號 ,連加號 ,矩陣轉置號T,以及l(fā)im, min, max, lg, ln, lb, sin,等等)用正體表示。
16.數(shù)字一律用正體表示。
數(shù)值的表示:合理地使用SI詞頭或10的冪,使量的數(shù)值范圍在0.1~999之間。合理地選取數(shù)值的有效位數(shù)。數(shù)值中小數(shù)點向左或向右的數(shù)字超過3位數(shù)時,從小數(shù)點算起,向左或向右,第3位空1/4漢字,如“π=3.141 595 6”。
17.層次標題序號: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分級編碼。一級標題使用1,2,3,…;二級標題使用1.1, 1.2, 1.3…。序號左頂格,末位數(shù)碼后不加標點,這時,左起退2字排。
18.圖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號均要按其要正文中被引用的順序,全文統(tǒng)一用阿拉伯數(shù)字順序編碼。例:圖1、表2、文獻[3]、式(4)、定理5等。
19.插圖的數(shù)量:一般不超過6幅。插圖在文中的位置:應隨文的給出,先見文后見圖。
插圖要有圖號和簡明扼要的圖題。分圖要有分圖號的簡明扼要的分圖題。
墨線圖:圖形規(guī)正,墨色黑,線條勻,主、輔線粗細分明。輪廊用粗線,粗線寬度為0.35mm(1.0p);尺寸線、坐標軸用細線,細線寬度為0.18mm(0.5p)。圖稿的寬度限80mm以內。圖中注字的一律用小5號(相當于8p)。漢字用正方形宋體字;英文和數(shù)字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20.直角坐標的函數(shù)圖只畫坐標,不畫其他邊框;坐標刻度方向朝圖內。坐標分度值宜為2,5的整倍數(shù)。
21.照片或灰度圖:應主題鮮明,反差適當,邊界規(guī)正,注明方向。圖片需指明放大或縮小的比例時,應當在圖上以標尺表示,而不應使用“倍數(shù)”或“分數(shù)”。
22.表格(指量表)應使用三線表表示?!叭€”指表頂線、表頭底線、數(shù)據(jù)表底線。
表格的寬度:最好設計成25漢字(相當于48字條款)以內。表格的位置:應隨文給出,先見文后見表。表格要有表格序號和簡明扼要的表題。
23.參考文獻: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過、最新的、最重要的、并且正式發(fā)表的文獻資料,數(shù)量不應少于10條。采用順序編碼制。
在參考文獻表中:作者不超過3個的姓名都寫,超過3個的,余者寫“,等”或“,et al”。姓名之間用“,”分隔。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國外作者姓名的名字部分應縮寫,縮寫后不加縮寫點。
中國作者姓名應按漢語拼音寫法,姓和名的第一字母大寫,其余小寫。
附:幾種主要參考文獻的格式(其中空格、標點符號照寫)舉例如下
連續(xù)出版物: [標引序號] 作者. 文題[J]. 刊名, 年, 卷(期):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專 著: [標引序號] 作者. 書名[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譯 著: [標引序號] 作者. 書名[M]. 譯者.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論 文 集: [標引序號] 作者. 文題[A]. 編者. 文集[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終止頁碼.
學 位 論 文: [標引序號] 作者. 文題[D]. 所在城市: 保存單位, 年份.
專 利:[標引序號] 申請者. 專利名[P]. 國名及專利號, 發(fā)布日期.
技 術 標 準: [標引序號] 技術標準代號. 技術標準名稱[S].
技 術 報 告: [標引序號] 作者. 文題[R]. 報告代碼及編號, 地名: 責任單位, 年份.
報 紙 文 章: [標引序號] 作者. 文題[N]. 報紙名, 出版日期(版次).
在線文獻(電子公告):[標引序號] 作者. 文題[EB/OL]. http: //…,日期.
光盤文獻(數(shù)據(jù)庫): [標引序號] 作者. [DB/CD].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日期.
友情提示:作者務必認真核對參考文獻標注與引用,如果發(fā)現(xiàn)標注與引用的內容與文獻不一致,將作學術不端處理,暫停發(fā)表,直至修改正確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