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合作培養化工專業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探索
佚名
作者:呂建平 崔鵬 魏鳳玉 楊則恒 劉雪霆
【摘要】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和用人單位重視畢業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研究生在培養方式上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滿足社會對高級技術人才的需求。本文對化工技術中心在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如何培養化工專業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做了探索。結果表明,產學研合作模式可以提供研究生參與工程技術研究的實踐平臺,有助于培養研究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關鍵詞】產學研 研究生 工程實踐 培養 近年來,我國的研究生培養模式發生了變化,已由學術型人才培養轉變為工程應用復合型人才培養。在高校現有的教學條件下,如何才能把研究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是工科類高校面臨的社會責任。 合肥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化工技術中心針對化學工程學科工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就如何才能培養出化學工程應用型人才進行了思考,提出以產學研合作為基礎的培養具有工程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思路。從2004年9月開始,對化學工程專業研究生進行了培養方式上的探索,把研究生的培養與企業的產學研自主創新過程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結果表明,這種產學研模式適合培養研究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效果明顯,受到了研究生和用人單位好評。 1 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在研究生培養規模擴大和現有工程實踐性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化工技術中心在承擔化學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任務中面臨三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1.1 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工程實踐能力不足 研究生教育之前的本科生基礎教育,采用的仍為應試教育模式,以教學內容的穩定性和單一性為基本出發點,以知識的記憶和再現為基本目標,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內、輕課外,這種慣性影響也延續至化工技術中心的研究生培養中。一些研究生只注重理論性知識和考試成績,不能主動參加中心組織的與化學工程學科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及應用性研究工作。 1.2 部分研究課題脫離了工程實踐 在缺乏研究經費和實驗設備的情況下,為了完成承擔的研究生培養任務,不得不為研究生制定了與化學工程無關的研究課題。雖然這些研究課題可以通過畢業論文答辯,但研究生在三年中沒有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工程實踐能力弱,偏離了化學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1.3 生源多樣性與工程實踐教學資源不足的矛盾 近幾年,化工技術中心研究生的招生數量增加較快,生源也呈現出多樣性。部分研究生來自師范類或理科院校的普通化學專業,甚至還有物理專業的生源。據了解,師范類生源研究生在本科階段實驗課很少,大多數在本科畢業論文階段只是完成一篇綜述,沒有進過實驗室。在本科生實驗教學設備臺套數不足的情況下,化工技術中心沒有辦法為他們開設實驗技能輔導課程。 2 產學研合作培養化工專業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的一些做法 2.1 明確化工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和目標 合肥工業大學屬應用型工科高校,以往那種重科學輕技術、重理論輕應用,培養學術類型研究生的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為此,化工技術中心提出了新的研究生培養理念,將化學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和目標定為:研究做在工程上,論文寫在產品上,培養具備較強工程實踐和動手能力的應用型復合人才的研究生培養理念。 2.2 將產學研合作與培養具有工程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相結合 近年來,隨著我國自主創新戰略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目標的確立,在當代科技革命背景下產生的產學研結合的戰略地位更為突出,符合我國科技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客觀規律。 化工技術中心設想如果能把產學研合作與研究生的人才培養相結合,可以利用企業為研究生提供工程實踐的機會,同時解決高校在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工程實踐性教學資源不足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