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習策略的培養
張瑤
: 摘要:在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習策略的訓練是近年來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絕大多數學生有著強烈的英語學習愿望和熱情,但在實際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并不能克服各種困難以維持交際。所以,結合學生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策略理論學習,注重文化因素,把學習策略與語言訓練相結合并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以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大學英語學習策略培養
語言學習策略,指的是學習者在學習或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思維或行為活動,它是學習者為達到某一特定學習目的所采取的思維活動和行為活動。了解并能運用語言學習策略可以指導學習者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對學習任務有好的理解,同時他們有能力使用學習策略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的要求,達到自身學習目標。然而學習者文化背景、自身特點和學習任務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師應對學生使用的學習策略有進一步的了解,把握影響運用學習策略的因素,這樣才能制定相應的指導策略和教學手段,從而更好地服務教學。
一、加強教師對學習策略理論的學習
英語教師在學習策略培養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教師應了解各個學生不同的學習動機、目的、興趣、學習風格以及已掌握的學習策略,充分考慮學生需求,選擇適當的策略。同時,教師應從理論和實踐中不斷充實自己,掌握豐富的學習策略理論知識,不斷探索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習策略的教學方法。教師還應清醒地認識到教學中學生學習策略的多樣性,在課堂教學中應盡可能提供多種學習策略,設計盡可能多的教學活動,來滿足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的需求。
二、注重文化因素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大量的語言試驗說明,英語學習策略的障礙不僅僅存在于詞匯和語法方面,語言所承載的背景知識和文化信息也是英語學習策略的主要障礙之一。因為不同語言中某些詞語的概念雖然基本相同,但其表達意義和社會文化含義卻往往獨具濃郁的民族特色。作為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并盡可能多地介紹和傳授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努力提高學生對語言和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使他們了解生活在不同社會背景中的人們的語言特征和文化習慣。在英語學習中,即使語言知識掌握得很好,但如果對其文化特征缺乏認識和了解,忽視了母語和英語兩種文化上的差異,也經常導致理解錯誤。因此,加強文化背景知識教學,尤其要重視對英語詞匯內涵和外延中文化涵養的掌握,幫助學生熟識當代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典型現象,理解學習材料的內容,并能正確理解材料的背景知識,從而有助于英語學習策略的培養。
三、學習策略與語言訓練相結合
培養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是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通常情況下,將學習策略訓練與語言訓練項目結合,最為有效,使學習策略應用在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起到促進作用。在當前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中,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手段為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進行自主訓練,實現從認知到實踐的轉變。 四、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
學生的學習策略會隨著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期望和學習內容難易程度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讓他們去評價自己的學習策略是否成功,然后督促他們選用適合自己的有效策略,并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的不同特點使用不同的策略,以適應具體的英語學習任務。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看自己的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是否匹配。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聽教師講學習內容不再是學生在課堂上唯一的學習方式,教師應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和課堂學習的集體性優勢,組織學生在討論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多變的學習模式中,教師應廣開言路,組織學生充分展現各自的學習策略,互相觀察,學習他人的優點,提高自己調整和應用學習策略的能力,真正做到取長補短。
五、培養積極的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主要涉及人機互動及對情感因素的調控。積極的情感策略可以增加語言的接觸和運用機會,對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有促進作用。這就要求老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積極關注,同時又要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更多地使用互動式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提高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實踐證明,學習策略是學生學會自學的核心所在,運用良好的學習策略對提高英語學習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課堂既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訓練學習策略的主要場所,教師要把策略訓練有計劃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英語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目的。
[1]董同英 運用英語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J]. 考試周刊,2012(01)。
[2]肖曉華 王海華 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水平的相關研究[J]. 外語教學,2010(07)。
[3]安坤 張瑗 英語學習策略與大學英語課教學[J].中國科技教育.200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