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英語聽力水平提高之我見
王江衛
【摘 要】在現今社會,要真正掌握一門外語,必須盡快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只有聽得正確,才能做到應付自如。然而教師怎樣組織高中階段的聽力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關鍵詞】聽力障礙 文化背景 基本技巧 語言能力
一、高中學生英語聽力訓練中存在問題
(一)基本語言問題
聽力是聽和理解的總和。聽力理解過程是人們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近年來,隨著對外開放,美音教材逐漸增多并有流行趨勢,有些學生因不熟悉英美語音差異,就產生了聽力障礙。語速障礙,中學生平時學習都以課文磁帶為準,速度較慢,如果再遇到一些語速較快的連讀、弱讀、重讀、爆破、重音轉移等有關語音語調變化的聽力材料,便無所適從,所以平時訓練時就應該循序漸進,逐步向大綱要求過渡。詞匯障礙,學生英語詞匯量大小,掌握的準確程度,直接影響聽力理解。
(二)聽力習慣問題
聽力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聽材料的基本思想。在聽的過程中要盡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內容,不要力圖把每個詞、每個句子都聽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單詞和句子時就停下來思索,就會跟不上語速。
(三)文化背景知識問題
由于所屬同家不同,所接觸的異國文化習俗、風土人情、日常生活、傳說、時事、人物、科普等與自己國家的有所不同,這也會給聽力中某些涉及異國文化背景的片段造成文化上的障礙。學生如果對西方的感恩節、愚人節不了解,就會感到迷茫。
二、提高高中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重視技巧,增強聽的能力
聽力訓練本身就是一種學習過程,在具體教學中包括三個步驟:pre-listening,in-listening and post-listening.通過在這三個步驟中滲透聽力技巧,增強了學生聽的能力。
1.Pre-listening:它融聽力于情景之中,調取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并引發某種期待。聽前的活動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變被動為主動。因此,聽錄音材料前,先讓學生預聽,猜測該材料所述的大概內容及事情發展的過程和結果,明確聽的任務,帶著問題去聽,這樣能提高聽的準確性。做聽力題前,讓學生以最快速度審清題意,并瀏覽所給題目內容及選項,以便在聽的過程中心中有數,并能有的放矢地做出準確判斷。
2.In-listening:一旦學生轉向了課文主題和語言內容,聽力活動便開始了。它重在整體而非細節,注意精聽與泛聽相結合,讓學生精聽文章的細節,重點把握文章所提供的主要內容和線索,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繼而養成好的習慣——在聽一篇材料時,不平均分配注意力,要聽清關鍵詞,抓主要線索。可要求學生邊聽邊做筆記,可用一些符號來表示,長句抓主要成分等,記錄時要有重點,記錄材料或故事中的人名、地名、時間、事件、原因等信息,同時要求學生邊聽邊通過推理,形成對整個故事發展的見解。
3.Post-listening:聽力活動結束并不等于這一過程的結束,還要強化所獲知識并把這些知識用于創造性寫作或展開角色扮演等等。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始終處于動態之中,居于教學的主體地位。每位學生都有較大的自主權,學生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活動中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讓學生自己想,自己動,發揮主動作用,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也使聽力成為學習整體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種不同的活動。
(二)經常進行視聽結合的訓練
把眼看和耳聽結合起來,訓練學生聽英語可幫助學生進行形象思維,促進學生耳聽意會。高中英語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實物圖示,在每單元對話教學中可采取視、聽結合的方式,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的同時重點突出學生的聽說能力。
(三)加強英語課堂聽力教學力度
盡量用英語授課。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用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語言組織教學,可適當運用母語。讓學生多做如下練習:聽音表演,教師播放錄音或范讀聽力內容,學生根據相應信息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聽音跟讀,教師在播放聽力內容的同時,讓學生模仿錄音跟讀并反復練習。聽音回答,在播放聽力材料之前,教師提出若干道相關問題,然后放音,聽一、二遍之后要求學生在聽清的基礎上做出回答。聽音聽寫,第一步是聽錄音或教師朗讀材料,學生只是聽,不寫;第二步教師按照意群朗讀一遍,學生跟寫;第三步是教師朗讀第三遍,使用正常的語速,學生檢查聽寫。聽音復述,要求學生根據聽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轉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