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
夏育文
摘要:培養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學生只有興趣濃,才會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學得高效。為達此目的,首先,要引起學生動機,激發其興趣;其次,要實施體驗教學;最后,要善于提問。
關鍵詞:大學英語,興趣,培養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更需要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興趣是能力開始的最早體現,所以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就成了教學的關鍵所在。[1]那么,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興趣呢?
一、引起動機,激發興趣。
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原因。學生能否建立良好的學習動機是形成積極的學習興趣的關鍵。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愿意接受教師的指導和管理,積極主動配合教師,使自己的思想言行符合教師的要求和要達到的教學目的。融洽的師生關系能激發學生努力學習。這里包含了學生的情感因素,學生的信任和尊敬使得教師的能力水平和技藝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師的教學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效率因此提高。所以,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不僅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積極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和教學創新,提高教學效果,因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增強學生的自我有效感
自我有效感是動機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就是要增強他們的自我有效感,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認為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班杜拉說過:積極的能力概念是成就動機的基礎。在動機形成過程中重要的是學生對自己能力的信念,它直接影響人的行為。
3、運用現代教學技術
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給課堂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動機帶來了更為廣闊的前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手段正在被廣泛地得到應用,這給教師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筆者認為,吸收傳統教學中的優秀成分,積極而又合理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具有形象性、直觀性和趣味性,符合否定之否定規律,那么也就會更具有實效性了。巧用CAI課件創造意境,多媒體課件形聲結合,圖文并茂,使學生從直感形象的演示中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英語教學中,如果你要求學生一味地讀、背則是枯燥乏味的,都不能刺激學生的感官,應用多媒體課件聲像并茂會給學生一種全新的感覺。利用多媒體課件,把乏味的文字內容變為富有情趣的直觀形象的圖像,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一是使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新奇的教學輔助手段,如用實物、掛圖、多媒體技術等創造情景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置身于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之中,這樣他們對詞匯的識記,對語言的正確理解和把握就容易得多,因為情景對學習語言很重要;二是運用形象的簡筆畫,對所講內容進行傳神達意,刺激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清晰的印象。
二、實施體驗教學,激發興趣。
體驗式英語教學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認識提高的快樂、自我發揮的快樂、創新的快樂、參與合作的快樂為目的,從而使學生興趣盎然的在主動積極地體驗中掌握并拓展知識。
1、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大學體驗式英語教學中心理念大學體驗式教學的教學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大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當主體角色, 自己去體驗整個學習過程。大學英語教師是技能訓練的策劃者和整個體驗學習活動的組織者, 積極引導和組織以學生為中心的體驗式, 而不再是枯燥無味的傳統教學, 比如命令式、說教式、填鴨式、滿堂灌等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和大綱, 結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與與眾不同的教學優勢, 以學生為中心, 創造出針對性強、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并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采的富有實效的語言技能訓練活動, 始終堅持“教為練, 練為用”的原則。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參與的過程就是體驗的過程。
2、開展豐富實效的教學體驗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通過不同形式的體驗活動( 如課件制作, 課題, 辯論賽, 朗讀比賽, 表演話劇等) 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做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使學生主動學習, 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比如: 以話題的形式把英語教學任務分到學生小組中, 讓學生自己翻查書籍, 上網下載相關資料, 然后整理并加入自己的觀點, 制成軟件的形式交給老師或在課堂上展示給大家。再比如: 組織一場辯論會, 學生在準備過程中體驗到了搜集資料, 引經據典的快樂;在辯論過程中體驗到了論證觀點, 團隊合作的快樂。辯論結果誰輸誰贏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學到了很多課本學不到的東西, 它們都是勝者。教師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課本以外的知識海洋, 教會他們怎樣去思考問題和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的自主能力與自我潛能被自然而然的引導了出來。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學體驗英語》第二冊中,
3、創設體驗英語英語語言的的英語環境
在非母語的情況下, 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至關重要, 只有在良好的英語環境中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才能有更大的提高。我們暫且把環境包括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兩個方面。硬件環境理解為通過實物為學生創造的英語學習環境。如在教室后面制作一個英語板報, 為學生提供一些全英文的書籍, 磁帶, 多媒體學習材料等。軟件環境是為學生創設易于運用交往, 學習與生活的環境。比如: 在課堂上教師盡量用英語講解, 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 他們之間的交流也是用英語; 開設英語角, 鼓勵學生大膽與外國朋友交流等。此外, 指導學生經常的觀看英文電影, 欣賞英文歌曲等。學生通過較多的接觸, 模仿, 內化英語有助于英語語言氛圍的形成和鞏固, 也有利于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大學體驗英語》第二冊中,Unit3 Advertising 的第 4 部分是文化沙龍“Advertising Photography”,這是一篇語言精煉的文章, 側重介紹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差異, 在擴大學生視野的同時, 不但營造了良好的英語氛圍, 而且培養了學生學習, 體驗, 欣賞英語和英美文化的能力
三、善于提問,激發興趣。
首先,教師應通過提問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表達的機會,使學生能夠自然地進入使用語言的過程中,而又不至于為首先開始講英語而感到不自在。其次,教師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與教師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一連串的對話和討論。第三,教師的提問可以對學生的理解情況提供便捷的反饋信息,及時地了解學生理解錯誤的原因,如:語言表達的特殊結構(包括發音困難、詞語等)和內容理解上的困難等。提問的內容可以是:背景知識的問題、課文或聽力材料的理解問題、所讀或所聽材料的實際應用問題、根據所聽材料的實際應用問題、就課文或聽力進行分析的問題、假設情景提出解決辦法的問題、對所讀或所聽的材料內容進行評價的問題等。
總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學都離不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是否具有強烈的學習興趣是各種有效的教學對策實施的前提。因此,學習興趣的高低與學生學習成績好壞、教師教學效果高低都有密切關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都將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楊海麗 尹廣娜 于秀芹:《淺談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學英語(學術版)》,2007年 01期
2、王莉莉:《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非智力因素關系》,《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7年 03期
3、康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興趣培養》,《遼寧教育研究》,2006年 01期
--------------------------------------------------------------------------------
[1]楊海麗 尹廣娜 于秀芹:《淺談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學英語(學術版)》,2007年 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