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與興趣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李海芹 李錫山
【摘 要】本文根據湖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新版教材《英語》強調交際為教學總原則的要求,結合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實際情況,突出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感和興趣等激活和促進學生的智力活動,強調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實際交際應用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情感 興趣 交際 教學
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規劃教材《英語》(即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新版的教材總原則是交際,在語言教與學的過程中交際,在交際過程中進行語言的教與學,引導與促使學生同步培養語言能力與語言交際能力。這種以交際能力培養為原則,優化教學過程的教育理念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培養及開發學生的情感與非智力因素,達到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的目的,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耐基說:“一個人事業成功,只有15%取決于智力因素,85%取決于意志、協調能力、組織能力,也就是情緒智慧。”情緒智慧簡稱情商。它是指學生的興趣、注意、情感、動機等。我們通常所說的非智力因素,它雖然與學生的智力水平無直接關系,但它能促進智力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只有當非智力因素參與到智力因素的認識活動中,智力因素才能被激活。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方法就能發揮高效的作用。”本人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新版教材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必須將學生智力因素與情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催化劑作用,才能有效提高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質量,達到實際實用的目的。
一、激發情感
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與愿望而產生的一種體驗。人的活動伴隨著情感體驗,它對活動有一定的支配作用。若能引起愉快的情感,就會產生積極的動力。反之,則會產生停滯現象。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如果注意知識與情感兩者結合,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學生才會主動地學習,主動地交流,達到交際教學的目的。因此,要達到知識的對流,首先是情感交流。
情感是雙向對流的,卡耐基說:“一個知識很淵博的教師,但心里不健康,是很難與學生相處的。”道理很簡單,情商不健全的老師,是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的。
進行情感教育要求教師自身不僅應具有符合教育工作者需要的健康情感,而且應該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從而去感染學生。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可認為:“做教師的決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語言、面部表情、手勢及肢體動作等,誘發學生感情共鳴,才能激發學生的激情,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
二、培養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英語教學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對其產生強烈興趣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充分說明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使之樂學,是英語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培養興趣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結合。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喜歡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實現交際運用的目的。
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呢?
第一,介紹英語的重要性。比如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統一語言,中國加入WTO后國際形勢的需要,英語與漢語的差異,為什么我們要學習英語?
第二,抓住課堂的各個環節。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途徑,應該將培養興趣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比如Book 1,Unit 2,This is Sara Shark. 這一課,首先在導入時作自我介紹,讓學生了解自我介紹時要用那些句型,請學生考慮不同場景使用不同句型;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提示,讓學生彼此自我介紹,相互熟悉,來培養學生相互了解的興趣;最后要求數名同學上臺做自我介紹,掌握這一日常交際的表達與應用。這樣,在課堂上給了學生充分機會,讓學生表現自我,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興趣提高交際能力的目的。
第三,創設“氛圍”,讓學生參與。學生往往不滿足于機械性的學習,教師只有通過情景設計,讓學生參與,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比如請學生用中文、英文自制名片或者制作簡單生活、動漫之類的幻燈片,并請學生根據不同場合設計簡單對話。這樣學生的特長得以發展,興趣得以培養,思維得以拓寬,交際能力得到加強。
第四,積極有效地組織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比如以簡單對話為主的野炊;以句型、場景對話為主排演的英語舞臺劇或話劇;運用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各種媒體廣泛進行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的訓練等。
這樣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得到培養,也大大激發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實用水平。
三、結束語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要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學生情感和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與開發。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過:“教育之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1、査有梁,《教育模式》,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
2、胡文仲,《英語的教與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年。
3、胡春洞,《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4、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年
5、Nunan,D.1991.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Ltd.
6、Widdowson,H.G.1990.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Stern,H.H.1983.Fundan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