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高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陳燁
有“神秘感”,不斷創新,有新的idea,這樣學生才不會厭倦課堂。在臨近圣誕節的一堂有關“wish”的課中,給學生一個包裹,里面都是卡片,讓學生寫上各自的愿望。在給學生帶來驚喜的同時,練習了wish的句型,讓學生深深地記住了這堂課。 “H”——Happiness一堂輕松有趣的課會給學生帶來快樂,在快樂的同時,他們會樂于接受學習,記憶也會更加深刻。這也是很多學者提倡“快樂式教學”的原因。 “E”——Expectation對課堂存有期待,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學生喜歡這個課,也達到了吸引學生的目的。 二、實用式 英國作家斯邁爾斯,s說過,“實用的知識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才能學到。”只有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到英語是“實用的”,他們才會更覺得與自身有關,正如上文所講的,高職學生沒有高考的壓力作為動力,而僅僅憑借課堂,英語是不可能掌握很好的。高職學生相對課外時間較充裕,所以有必要從課堂之內延伸到課堂之外,根據不同實用需要再加以引導,激發他們對英語的興趣。 (一)出于愛好的需要 1、電影 很多學生喜歡英文原版電影,但去掉中文字幕就沒法看了。給他們提供一些只有英文字幕,甚至沒有字幕的英文電影欣賞,看完后互相交流,必要時可阻講解重點。 2、音樂 當前世界的流行音樂始終還是歐美地區發達些,愛聽英文歌曲的同學不在少數。通過先聽寫歌詞,再練習唱歌的形式,既鍛煉了聽力,又可以培養語感,糾正語音語調。 3、書籍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英語習得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在班級中設置英語閱讀角,不斷更新圖書,可以先從簡單淺顯的與之興趣相關話題的書開始,讓學生積累詞匯量和鞏固語法。 4、游戲 這里所講的游戲主要指的是電腦游戲。在十七、八歲的高職學生中,有一半以上喜歡電腦游戲。但大多游戲都是歐美版本,只有英文顯示,出于對這一愛好的熱衷,要看懂提示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加強他們學好英語的決心。一些英語佼佼者中,尤其是男生,一開始出于對游戲的熱愛也不在少數。 (二)出于交流的需要 語言說到底是用于交流的。與外國人的交流中,英語擔當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一些英語角中,學生通過與外國人的交流,接觸了英語在實際運用中的情況,大大提高了口語能力。鼓勵有的同學通過ICQ與外國人書面交流,加強了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個性大方,開朗,善于交流的同學從中大大得益。 從這些實用的角度看,出于不同的需要,學生對于學好英語有了更深的興趣,更好地投入于課堂學習,再把課堂學得的理論用于實踐,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三、激勵式 (一)競賽 實踐證明,將帶有競賽性質的練習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不但對學生產生一種教學魅力,把他們牢牢吸引在教學磁場里,更重要的是滿足了學生的喜歡競賽的心理,還訓練了他們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1、差異訓練。如平時測驗根據學生的現狀,我總是印2~3套題,一套面向全班,好學生做題速度快, 再發給他們難度稍大的第二、三套題,這樣做,不同程度的學生既有統一的學習內容,根據個人的差異又有不同的奮斗目標。既激發了全班同學的興趣,又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好風氣。 2、小組比賽。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可能地增加學生的參加機會,而且還能為學生創造一個獨立自信的交流場所,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小組賽。如學了關于顏色的成語,啟發每個學生選一個造句,并小組串成故事。分成四組比賽,然后評判。大家對此興趣盎然,課堂上個個躍躍欲試。 3、選拔比賽。選拔類的比賽:可以發現特別優異和有特殊才能的同學,有利于樹立這些同學的自信心,并加強培養,使之起到帶頭作用。比如,英語演講比賽可以發現語音語調特別好的同學,英語知識競賽可以發現英語綜合能力強的學生。 (二)展示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雖然高職學生或許成績不夠拔尖,但是卻有很多才能。為了很好地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望,給他們各種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每節課的開頭五分鐘,我都讓學生輪流到全班面前展示,每個學期都有不同主題,比如唱英文歌,朗誦英文詩,講英文小故事,用英語介紹自己的特長愛好等;平時的作業,優異的字跡干凈的都會在學習園地得到展示:展示學生用英語制作的班報等。給他們一個讓自己覺得驕傲的舞臺,讓他們自我肯定,激起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和濃厚興趣。 四、結束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每個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每個教師的責任。教師應該以滿腔的熱情,創新的精神,多變的方法使課堂、書本富有魔力,變成磁鐵,牢牢地吸引住學生,達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