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激發興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溫紅梅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也主張,課堂教學中在重視教師的引導、點撥作用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興趣。他強調,學生“津津有味地學習東西,能夠很快地學會和牢固地掌握”。由此可見,“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能創造一種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的課堂教學氣氛,就能喚起和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愉悅地學習,在輕松活潑和愉悅中得到收獲。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渴求知識的強烈求知欲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實踐。
一、 導入生趣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它好比是唱一首歌的伴音前奏,如果前奏悠揚、動聽、氣勢磅礴,就很容易吸引聽眾。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一個好的新課導入,往往直接影響到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選擇導入十分重要。初中新編教材中可以作為導入生趣的材料很多,例如:可以利用背景知識,通過daily repot和問答形式導入。這樣可以使學生深層次地理解課文、文中人物,能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如初中第三冊Unit 13 Lesson 50 Standing room only,針對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我作了如下導入:After daily report, I aske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wa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n 1937? And what was it in 2000? Do you think it is growing very fast? Why? Give examples. How many children do your parents have? Do you have a sister or a brother? Why can each family only have one child in China?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通過這些背景知識的導入,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學習英語知識變得輕松,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學習效果大大提高。
二、 插圖激趣
新編初中英語教材圖文并茂,幾乎每一篇閱讀課文均配有與材料有密切聯系的插圖,它們當中,有的是為了印證教材的觀點,有的是為教材重點服務的。通過對此畫的描述、問答,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摯領的導語,逐步引入本課要講的話題。讓學生更容易了解話題的內容、插圖的安排,更容易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活躍課堂氣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積極利用好插圖,激活學生認識圖式,進而更好地產生閱讀課文、了解更多信息的愿望,為以后的教學打好基礎。如初中第一冊Unit 7 Lesson 26 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的圖片,就可以按如下步驟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T: What is it?
S: A photo of an old man.
T: Is there a picture of him on the wall of our classroom?
S: Yes, he is Thomas Edison.
T: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him?
S: OK. He was American. He was a strange man, and he invented many things. They are very useful.
T: Yes, he was a great inventor. But when he was young, his teacher thought him a foolish pupil, so he was sent away from school. He was in school for only three months. But how could he become a great man in the end? Are you interested in him? Let’s go and visit him.
三、口訣引趣
英語的語法規則,詞的用法區別、發音規則等,常讓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了更好地引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習英語的效果,教師可編寫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升溫,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對初一學生講“be”的用法,可記口訣:I用am,You用are,is是跟著他、她、它,還有×××(人名),其余人稱都用are。又如:Double O的長短音的問題,教師可以把它們編成“三字經”:“煮毛木,看了書;腳送[u],立后屋;除之外,讀長[ u:]。”先是7個單詞cook, wool, wood, look, good, book, foot,接著是2個動詞過去式took(take), stood(stand),并帶出另兩個過去式mistook, 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 bedroom, meeting-room等等。教師在教學時只要常歸納,多積累,善總結,口訣就會源源不斷,教學也定會趣味橫生,從而極大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 四、情景設趣
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通過耳聽、口讀、眼觀、手寫、腦想,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學生身臨其境,心臨其境,濃厚的學習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通過觀察、思考,學生一定能更好地掌握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教學效果也能大大提高。如初中英語中有教學生如何打電話的內容,教師就可以創設打電話的情景來進行教學。當然,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用英語接電話或打電話時要注意英語的習慣表達方式。如接電話,(1)先報自己的姓名,例如:Hello, this is Li Lei / this is Li Lei speaking.(喂,我是李磊)。(2)問對方是誰時,應說:Who’s that?例如:—Who’s that?—This is Li Lei.(3)問對方姓名的拼法時,應說:Could you spell your name, please? / How do you spell your name?等,然后把學生分成六人一組,讓他們拿著文具盒、作業本等當電話,用電子鐘當電話鈴聲,練習用英語打、接電話。學生置身于這種情景之中,學習的興趣自然被激發出來,都想去聽、去說,在實際的表演中,不知不覺就掌握了常用的用英語打電話或接電話的表達方式。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做法多種多樣,教師要多動腦筋,多想方法,讓學生去實踐,進行英語會話,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英語學習的效果一定會極佳的。
五、短劇增趣
學習要“學以致用”,而英語的學習更是如此。教師要讓學生學了英語后,要會開口說英語。為此,每節課,教師都可以花五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到講臺前表演他們自編的課本劇,以此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具體的做法是:上課前由當天的值日生先用英語作Duty Report,內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況、天氣等,還未學到的內容可暫時不做。然后由值日生,或者他們再邀請其他兩三位同學一起表演他們課前已編好的短劇,劇情可以是已學過的課文情景,也可以自己創設情景,但是臺詞必須運用自己學過的類型。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二是為了復習舊知識。這種復習不僅是一種創造,更是語言的活用,讓學生加深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自編自演課本劇,讓學生在笑聲中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避免了讓學生緊張得窒息的提問復習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習英語的效果。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果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與時俱進,采取巧妙的方法去實施,就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英語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果的教改之花就會開得更鮮艷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