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教學怎樣激發學生興趣
許淑芳
摘要: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和保持學生較濃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關鍵詞:中學英語學習興趣新課標
一、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認為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不思進取的,需要嚴格教誨才能啟迪良知,那么權威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最為有效的。傳統的師道尊嚴,便是權威型的師生關系的體現。現代教育觀則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系無疑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與稟賦。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這是很重要的。雖然進行趣味教學沒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學所探討的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利用上課的前十多分鐘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Warming up),比如唱聽一些英語歌曲,活躍課前氣氛,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活動。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教師喜歡,其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誤、敢于開口說英語。重視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對象,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了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
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如果學生學習英語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從而使學習者始終保持對知識保壘主動進攻的姿態,保持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對不感興趣的東西,往往不容易記憶,記不住就容易放棄學習,形成“無興趣——記不住——失敗——放棄”的惡性循環。學習興趣的強弱還直接關系到學生對該學科投入精力的多寡和學習效果的好壞,因此,教師能否點燃學生的興趣,變苦為樂,變厭學為愿學,乃教學成敗的關鍵。 三、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要學生達到“樂學”,必然要使他們有成功感。“求成功”是人類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點一滴的進步,也使學生感到愉快,是學生愿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學生學業取得進步時,教師對學生的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會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光榮,產生積極學習的動力。
在課堂上教師經常使用鼓勵性語言,可以激發學習成功的動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對回答問題好的學生說“Very good”、“You’re very clever”、“Great”,有時還可借助同學們的掌聲進行鼓勵。學生聽到這些肯定和贊揚的聲音,就會洋溢在歡樂之中,他們的大腦皮層就會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學習興趣也就會有效地激發出來。
四、學以致用
我們中小學生學習英語,大多在課堂上完成,絕少有應用英語的實際環境。如果在教學中增加一些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到英語的用處,學習英語就會更有動力、更有興趣。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不拘一格,通過這樣多種的實踐應用知識,感受到學好英語確有“用武之地”,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自然就會越來越濃。學習要“學以致用”,而英語的學習更是如此。我們要讓學生學了英語后,會開口說英語。為此,每節課,筆者都會花五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到講臺前表演他們自編的課本劇。具體做法如下:上課前,由當天的值日生(兩個)先用英語作Duty Report,內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況、天氣等。然后由這兩個值日生,或者他們再邀請別的兩三個同學一起,表演他們課前已編排好的短劇,劇情可依照已學過的課文的情景,也可以自己創設情景,但是臺詞必須運用已學過的類型。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復習舊課,而這種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種創造,是語言的活用,從而加深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自編自演課本劇,讓學生在笑聲中復習、鞏固舊知識,避免了讓學生緊張得窒息的提問復習法,而收效卻遠遠超過后者。這點,筆者深有體會,一些學生畢業后,仍念念不忘他們英語課上的五分鐘表演。這種方法能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總之,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持久的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