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英語學法指導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李紹娟
目前,新課程正在全國推行,全國中小學正在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探索和實現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教育事業的一次深刻的變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進步。學會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寫道:“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些論述說明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英語教學中往往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用足了勁卻收效甚微,學生學了兩三年英語還需老師領讀單詞,逐句分析;不少學生可以背熟句型語法規則,但說或寫就錯誤百出;有些學生雖對課文學得不錯,但閱讀課外讀物就困難得多,這時我們常常會抱怨學生腦子笨,究其原因,學不得法才是癥結所在,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雖然學了一些英語知識,但未能獲得獨立的英語自學能力,離開了教師的幫助就束手無策,寸步難行。然而,我們教師不可能永遠陪伴學生學習,因此我們的目標不能只盯在學生現在“學會”,而是要放眼他們將來“會學”。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因此,教師不能只顧“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而應該重視學生“學什么”和“怎樣學”的問題。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科知識,還應把“教會學生學”作為己任,通過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讓他們掌握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下面筆者具體談談自己在學法指導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方面的幾點嘗試,與同行探討。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能力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課前預習就是尋疑,每節新課學習之前,學生根據預習要求,利用工具書、生詞表,有的放矢地研讀對話或短文,記錄預習中的難點。一開始學生對于如何自學、學些什么以及學到何種程度不太清楚,因此教師有必要通過布置預習作業來促使學生自學。作業的內容要細,詞、短語、語法、句型乃至對話以及課文內容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都要提出具體的要求。而且要做到有布置就要有檢查,通過檢查,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在自學時存在的問題,這也為教師備課提供了依據。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就會養成在教師的指導下,為了達到某種目標進行必要的自學的習慣。但是,在教師的控制下進行自學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學,學生現在還沒有真正形成自學能力,因此,教師有必要在此基礎上視學生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逐漸放手,讓學生根據學習內容和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比如,預習作業不再面面俱到,而是設置一些啟發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但是學生預習時容易忽視的,而且還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比如,在學習被動語態時,讓學生預習思考這樣的問題:What rules are in our school? What are we allowed to do? What are we not allowed to do?在學習虛擬語氣時,給學生布置這樣的預習題:What would I do 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 What would I do if I were a boy?在學習推測事物可能性的時侯,讓學生預習時思考這樣的問題:What might your father be doing when we are having class?此類問題雖沒有統一答案,但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大有益處,學生們通過認真準備,不但可以運用大量的新的語言材料,而且可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內容經過預習,學生學起來輕松,聽起課來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在聽課過程中能把握新課的重點、難點,更大的收益是長期堅持下去,有益于學生養成勤動手查資料、勤動腦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還為以后的自學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