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課程標準下高效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佚名
一、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要求
隨著2000年《英語課程標準》在全國各地中學的實施,初中生在此標準下應掌握多少的英語詞匯呢?對此,新課程標準做了明確的規定,《英語課程標準》中的三、四、五級為初中一、二、三年級所處的級別,其中五級詞匯的目標要求描述為“一要了解英語詞匯包括單詞、短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等形式;二要理解和領悟詞語的基本含義以及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三要運用詞匯描述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四要學會使用1500-2000個的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1](P20)其中第四點要求初中學生在畢業時應當學習和掌握2000個左右的單詞。這樣的要求同過去的初中英語教學大綱相比有較大的提升,這一情況的出現,既反映了我國對外開放和世界一體化進程的需要,同時,也對我們的英語教學特別是詞匯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傳統的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
不容質疑,過去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有其成功的方面。但是,弊端也十分明顯,主要表現為:很多學生學完教材后,仍聽不懂、看不懂英語句子和文章,學習成績難以提高。眾多原因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詞匯方面沒有掌握好,從而影響了整個英語水平的提高。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老師往往脫離句子和課文講授詞義,這種孤立的教學法,不僅使學生感到詞匯學習枯燥無味,失去興趣,而且還不能讓學生理解該詞的真正含義及其用法。再加上漢語和英語之間的較大差別,其結果,給學生學習和掌握詞匯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增強了學生學習詞匯的難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在單詞的發音上存在的困難
語音在詞匯的學習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傳統的詞匯教學中,由于教師沒有重視語音方面的教學,對單詞的發音方面不夠重視,使得學生在朗讀單詞面臨到的困難,一是感覺讀音方面困難很大,二是不會識讀國際音標,三是難以讀準單詞,甚至有學生還用漢語注音的方法來讀單詞。
(二)、學生在單詞的理解和記憶上存在的困難
由于傳統的教材沒有專門教授單詞記憶的部分,因此老師就很少在課堂上講授記憶單詞的方法,學生雖然跟著老師一遍一遍的朗讀,但實際上并沒有意識到單詞中的字母的讀音與單詞的拼寫有著內在的規律,學生不能將單詞的拼寫和讀音聯系起來記憶單詞時,他們不是通過讀音和字母的關聯來記憶,因而常記常忘。在記憶單詞的意義理解上,只是過分注意該單詞所對應的漢語意義的記憶,不能靈活運用,完全靠死記硬背掌握詞意。
(三)、詞匯的語法功能與文化背景問題
在初中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過多的是講解詞匯的語法成分,只是教這個單詞的基本用法,而沒有把這個單詞的文化內涵介紹給學生,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在一些特殊的語言環境里不知道該如何翻譯該單詞在句子中的意思,經常覺得翻譯起來磨棱兩可,只知道用本來的漢語意思去翻譯單詞原始的意思,而沒有掌握這個詞的文化內涵。
(四)、詞匯教學中師生的互動性問題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由于長期形成了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就是強調‘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 [2](P212)教師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始終處于主動的位置,只是一味地講授單詞,而學生則習慣于聽老師講,跟著老師讀,然后記筆記,接著背誦,做練習,主要處于一種被動、消極、機械地記憶詞匯的消極狀態,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方面做得不夠,最終導致沒能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因而學生記憶單詞的效率甚低。
三、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新特點
在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下,作為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者為了能更好地探索高效的英語詞匯教學,使學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語,切實有效地運用英語,首先應該先對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呈現出的新特點做一番探索和研究。
(一)、詞匯教學注重營造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教材與傳統教材相比采用了大量的圖畫、照片、表格,重點內容都用彩體字或黑體字醒目地標示出來,這些具有醒目性標志的字體強化了學生的視覺感受,使那些抽象的、枯燥的詞匯變得有生命,有活力。讓學生在最初接觸這些詞匯時就與英語親近,引發有趣的聯想,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情景思維的交替使用,不僅營造和諧的氣氛,更重要的是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詞匯的興趣。“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這些鮮活的圖畫、照片等發生興趣,就能極大地提高高效記憶外語單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會在短期內記憶大量的外語單詞。” [3](P111)
(二)、詞匯教學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語言活動
在外語教學中,學生應該成為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語言學習者和實踐者,而教師則應是學生語言學習和實踐的指導者和組織者。正是基于這種理念,依據《英語課程標準》所制定的新教材力圖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在英語詞匯教學中也是如此,《英語課程標準》提倡改變教師一味地講解和傳授詞匯而忽略了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做法,教師應具有處處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人文主義的教育觀,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和思維模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中心來選擇高效的教學方式。
(三)、詞匯教學與其他的語言能力教學相結合
與以往傳統的教材相比,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較多的語言材料,除了每單元有幾篇圍繞同一話題的課文、對話,還提供了許多生動有趣的課外閱讀材料。這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各種語言能力,如教師幫助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詞匯的意思,使學生培養對課文整體意義理解的能力,然后,借助教師精心安排的圍繞課文話題的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各種渠道就相關的內容進行綜合語言訓練。這樣的教學使學生不僅在有意義的語境中學到新的詞匯,而且也從中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知識進行交際的能力。
(四)、文化意識滲透于詞匯教學要求中
新教材在納入本族語文化的同時,也越來越注意到西方文化的引入。因為要掌握一門外語,僅僅學語言知識是絕對不夠的,缺乏足夠的文化背景知識就不能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美國的語言學家Sapir在Language一書中就指出:‘語言有一個環境,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傳統和信念’。”[4](P43)如果對文化背景了解甚少,人們在交談時便會引起誤解,造成麻煩。文化意識的滲透是至關重要的,在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詞匯教學要求中也體現了這一點,在介紹單詞讀音、詞性、詞義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詞匯文化背景的介紹。
(五)、詞匯教學呈現多樣性
自2000年英語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由各地編制的英語實驗教材陸續在全國部分省市的中小學試用。這些編制的新教材有美國版的,英國版的,由于各國文化背景、文化意識的差異等因素,所以在教材的編寫上呈現了多樣化,因而各地在試用這些新教材時對于教材的使用也呈現了多樣化,教學模式也因書而異,因此詞匯的教學方式也呈現了多樣化。
四、 基于新課程標準的高效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一)、高效英語詞匯教學原則
“英語詞匯教學有兩大主要任務:一是要使學生學到一定數量的單詞和習語,二是使學生掌握學習詞匯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詞匯的能力。” [5](P175)為了實現上述任務,達到高效英語詞匯教學的目的,應堅持以下六條基本原則:
1、識詞于話語原則
學習詞匯的目的是要掌握詞義、詞的搭配和用法,用詞造句,表達意思。
從使用詞匯的角度看,只有將單詞放在語句中,才能實現其表達思想的交際功能。如果教師只是孤立地講單詞,用不少時間說明它的詞義和語法特征,學生雖能理解,但難以正確熟練地使用。所以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應將詞匯與句型教學相結合,遵循“識詞于話語”的原則。同時,教師也應引導學生運用猜詞法等學習方法對詞匯進行高效的記憶。
2、音、形、義結合
音、形、義是構成一個單詞的三個要素。音,是讀音,是詞的語音形式;形,是拼寫,是詞的書寫形式;義,是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指詞的含義。音形義三者合一是詞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高效的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將三者作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來處理,不可偏廢,也不可孤立,只有將音、形、義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全面地讓學生掌握詞匯,這樣就能使學生學起詞匯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也能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3、針對不同詞匯類別采用不同教法
詞匯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詞匯本身的特點和性質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英語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法,不可千篇一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教學生一些不同的詞匯記憶的方法,還可根據學生的詞匯學習程度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不同程度的詞匯教學,這樣的詞匯教學手段才能達到高效詞匯教學的效果。
4、循序漸進,逐步擴展原則
教師在講解詞的意義和用法應堅持從少到多、由淺入深的原則。初次出現時不應該超出所學材料的范圍,隨著在教材中新詞義和新用法的出現,逐步擴大范圍,加深認識。教師在教學單詞時要步步為營,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學生便不能很好地接受,詞匯教學也就不能高效。
5、反復復習,鞏固記憶
“學得快、忘得快”這是當前中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的通病。這主要是未能及時的復習鞏固所致。遺忘是自然的,防止或減少遺忘也是可能的。教師的責任不是僅僅教給學生一定數量的單詞,而是要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單詞。教師在教完單詞后可教給學生各種記憶詞匯的方法,如在一定的時間內要求學生進行反復地復習,加深理解,鞏固記憶,靈活運用,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各種聽說讀寫的訓練,鞏固已學的知識等,這樣詞匯教學的效果將會更為顯著。
6、培養學生自學詞匯的能力
教師要教給學生自學詞匯和通過各種渠道,如查閱字典、上網查找、電子詞典等方法,以培養他們自學詞匯的能力,必須改變步步“牽著走”的作法,要逐步過度到“引著走”,教學生“學步”。同時教師還要結合閱讀教學,逐步培養起學生根據上下文推測詞義的能力,讓學生逐步培養起自學的能力,能自己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詞匯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逐漸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起傳統的只有教師處于主動的教學方式更為有效。
(二)、高效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方式
在初中的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在教學中運用多種的詞匯教學方法,這樣能使學生學起來覺得新鮮有趣,而不會覺得枯燥無味,從而高效地記憶單詞。高效的詞匯教學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
1、直觀教學方式
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這一過程主要包括對教材的感
知、理解、鞏固和應用等環節。在這一復雜的認識過程中,出發點是感知教材,并獲得有關教學的較豐富、全面、正確的認識。因此從心理學中的感知規律與教學的關系來分析,為了提高學生感知材料的效果,就需要運用直觀教學手段。
“常見的直觀教學手段有實物直觀、教具直觀、言語直觀這三種教學手段。實物直觀就是通過觀察實物與標本、演示性實驗、教學性參觀的方式,為知識的領會理解提供感性材料。這種直觀形式的優點是形象、生動、逼真。教具直觀是指通過模型、儀器、圖表、幻燈片等手段模擬實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這種直觀形式的優點是可以人為地突出事物的重點與本質,操作方便,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言語直觀是通過語言的生動具體描述、鮮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張等形式,提供感性認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種直觀形式的優點是靈活、經濟、方便。以上這三種直觀教學形式各具特色,三者相互配合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P87-88)
在教學中教師采取直觀教學,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教師通過采用如圖片、實物、玩具、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及手勢、動作、表情開展的手段,對于一些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表示具體動作的動詞、表示情感的動詞及形容詞一般可采用直觀教學。對于初學者,如能采用直觀教學的言語直觀和教具直觀法,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他們參與。如學習dictionary這個單詞時,教師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字典拿出來呈現在學生面前,口中問到:“What’s this? It’s a dictionary.”再拿起兩本字典問:“What are these? They are dictionaries.”自問自答后再展開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這樣反復操練,學生不但掌握dictionary這個單詞的詞性,單復數,而且在運用時也瑯瑯上口,教師如能在學生回答得好之后,把字典獎給他,那課堂氣氛就更好,從而激勵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再如講到單詞“map”時,教師可以拿出一張地圖,利用圖片進行講解,還可以在講解詞組“turn right”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方向來表示等等直觀教法。這些直觀教學形式對剛接觸英語的學習者來說可將詞的音、形、義全過程一次性完成,既生動形象,又情趣濃厚。這種形象思維和情景思維的交替使用,不僅能營造和諧的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詞匯教學與情景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正確運用所學詞匯。
2、音形義結合的多媒體教學
音、形、義是構成一個單詞的三要素。三者合一是詞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三者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它們是相互關聯的。在現今的中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應多運用多媒體課件來教單詞,因為將多媒體制作的課件幻燈片用在課堂上演示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師在教授單詞“road”路時,在幻燈片中可設三個控制按鈕,第一個按鈕點進去可呈現一條道路的清晰圖像,點擊第二個按鈕則彈出“road”的具體中文解釋,而第三個按鈕則設成聲控按鈕,點擊就會發出“road”的清晰讀音,學生可以跟著念,這種多媒體詞匯教學方式將音形義結合在一起教學,既能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又能使學生在一個很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詞匯,同時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學生會更多的參與,更好地配合教師的教學。
3、集中識記詞匯
“集中識記法就是通過創造強化的環境氣氛和學習條件將單詞集中教學,從而達到強化快速記憶的目的。集中識記能有效培養學生認讀單詞的能力,因為集中識記,將較多的單詞一起學習,就能發現單詞與單詞之間有各種各樣的聯系:如發音相同,詞性相同,結構相同,意義相同或相反,等等。” [7](P9)按照某一種聯系把所學的單詞集中起來,單詞就可以一串串地教,就易學易記。去用一個個地教單詞的方法,一節課教不了幾個單詞,而用集中教學,一節課可以教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單詞。從眾多運用集中識記法成功的教學實例中可以表明集中識記法是一種運用規律進行科學的識記,能使單詞機械的識記變成規律的識記,使無意識的識記化成有意識的識記,化難為易,減輕記憶負擔,使學生記得深刻,保持長久,集中識記教學符合辯證法原理,通過突破難點,帶動全面解決學習中的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教師在教學單詞時可將這些有聯系的單詞歸納起來,分別按照發音、詞性、結構、意義歸類,如在名詞歸類中,還可細分為指人的,指物的,指自然現象的,人體部位等等,動詞可歸類成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情態動詞,系動詞,瞬間動詞等等。” [8](P11)
集中教學是強化教學,是有意識的記憶。它集中思想,集中材料,集中時間,集中一切手段和方法,創造強化環境、氣氛和條件,以達到調動師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學習中做到有意識記憶。為此,教師還應介紹各種記憶方法,創造各種輔助的記憶手段,例如聲、光、電,實物等,進行視覺、聽覺、運動覺等各種渠道刺激,使所學的內容得到反復地循環、強化,以達高效學習詞匯的目的。
4、語境教學法
《英語新課程標準》五級要求中對詞匯的要求是要學生理解和領悟詞語的基本含義以及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由此可見將詞匯放在特定的語境中進行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也說過:“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因此教師在詞匯教學中運用語境教學法可使學生通過語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單詞的用法和多種意義,從而對于單詞的記憶更加牢固。歸納起來說,教師在新課程標準下利用語境教學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通過句型或上下文來教單詞
當遇到講授新單詞時,教師課前也是要花時間來準備的。如:water這個詞,在講授時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動作,如澆水的動作和喝水的動作等,這些都必須是學生熟悉的行為,再呈現以下的句子。如:(1)I’m very thirsty, I want to drink some water. (2) The flowers are dry, I must water them every day. (3) 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 we can drink it. 從語境中我們可猜測出(1)、(3)句中的water 是水,(2)句的是澆水的意思,從中我們也可以知道water 不同的詞性和用法。 利用上下文教單詞的道理也是一樣,比如說教umbrella時,可以用下面這段文字: It’s raining and I want to go out. I don’t want to get wet. I haven’t a raincoat but I have an umbrella. I’ll put up my umbrella. The rain is coming down on my umbrella but it isn’t coming on me. My umbrella is protecting me from catching rain. Now the rain has stopped. I’ll take my umbrella down, an umbrella is very useful when it is raining. 這樣把umbrella放在段落中學習,不但教會了學生這個單詞,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利用情景教單詞
利用情景教單詞,是初中學生較喜愛的一種方法,因為情景雖然是模擬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際情景中,這些可以使學生真正參與的活動,也是他們日常熟悉的場景,比如說,學習打電話用語時便可拿兩部會響的電話,讓他們好像真的在打電話一樣,在交際中,學得了知識。學習交際用語還可以有購物、借物、問路、邀請和看病等情景可以用。這樣學生不但興致勃勃地學知識,讓他們多參與,既能說,又能聽,還能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使用語境教學法,教師的工作量是比較大,而且對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求較高。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所使用的英語單詞是學生學過而且比較熟悉的,上課時要能使用全英教學,輕松自如地用英語解決上課遇到的問題。
5、 加強對學生學習詞匯方法的指導
詞匯學習一直是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中最大的障礙,如何能增加詞匯量和正確使用所學的詞,成為詞匯學習中必須解決的兩個問題,因此教師應教會學生在詞匯學習中掌握科學的學習詞匯的方法。
(1)教師應幫助學生端正學習詞匯的態度,克服心理障礙
在詞匯學習中,學生因為急于大幅度地增加詞匯量,往往產生了很多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厭煩心理、焦慮心理和輕視心理。
厭煩心理主要表現在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正確的詞匯學習方法。焦慮心理是表現在當學生發現已經學過或多次背過的詞匯再次運用時一時想不起來,會產生煩躁的心理,從而對自己的詞匯學習能力產生懷疑,缺乏自信。輕視心理主要表現在有些學生對詞匯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以為詞匯學習只是簡單的背誦讀寫,沒有什么學問,因此產生了對詞匯學習掉以輕心的輕視心理,從而未能有效地記憶詞匯。
在詞匯學習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排除這些心理障礙,端正學習詞匯的態度是學好詞匯的首要問題,教師應幫助學生認識到端正學習詞匯態度的重要性。
(2)熟練掌握積極詞匯,妥善處理消極詞匯
詞匯學習可分為積極詞匯和消極詞匯的學習,積極詞匯就是指要求會讀,會拼、聽得懂,知道其基本詞義,而且能夠在口頭或書面表達時靈活運用的詞匯。而消極詞匯則指僅要求能聽懂,會讀,知道基本的詞義就可以的詞匯。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對那些復現率很高而又常用的詞匯要有意識地進行學習和記憶,掌握其讀音、詞性、意義和搭配情況等,這樣,慢慢地引導學生把原來的消極詞匯變成積極詞匯,增加了詞匯量,而且這樣學生學到的詞就掌握得更扎實,不易遺忘,能使學生更加高效地記憶詞匯。
(3)有效地制定詞匯學習計劃,同時增加課外詞匯量
《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掌握2000個左右的詞匯,這是一個相當高的要求,為了達到這一標準,教師應指導學生制定詞匯學習的計劃,有效地學習詞匯。學生可通過制定一個詞匯學習的計劃給自己以一定的壓力。計劃里應具體規定每天記憶多少個詞匯,有了壓力就會有動力和目標;有了目標,就會努力去實現,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產生興趣,這種學習的興趣又會激發更多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產生良性循環。
中學時代是一個人記憶的黃金時期,教師應讓學生充分利用這個黃金時期,多記多背課外學到的詞匯,擴大課外詞匯量,這是十分必要的,增加詞匯量對于閱讀和聽力的學習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掌握記憶的方法,提高記憶詞匯的效率
記不住單詞是詞匯學習中學生感到最頭疼的一件事,有些單詞記了又忘,忘了再記,記了又再忘。其實,記憶是有規律可循的,掌握記憶規律是提高記憶效率的關鍵。
“德國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系統的研究和實驗,制成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條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即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遺忘的發展是“先快后慢”的,隨后便趨于平穩。” [9](P78)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學習完詞匯時及時地進行復習,要在大量遺忘之前就開始復習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在學習詞匯時要做到持之以恒,形式多樣。合理地分配時間學習,做到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5)準確地使用所學的單詞
怎樣準確積極地學習單詞也是詞匯學習中的又一個問題。學生在學習一個詞匯時教師應要求學生不僅要認識這個詞,能夠把它和某個物體或概念相聯系,同時還應準確地使用它、讀寫它、掌握它和其他詞的適當搭配,以及了解使用的場合和它的內在涵義和聯想意義。
除此之外,還應要求學生注意詞的社會和文化涵義。任何語言都承載著一定的文化內涵。所以,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所容納的文化內涵也不一樣。從文化氛圍著手,看透詞匯的文化內涵,才能透徹地理解言語交際的每個詞,例如“dog”在中國人的眼中是貶義的色彩詞匯,如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等,但這個詞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個中性詞外,還包含有褒義的意思,如“a luck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等等。
(三)、通過對比詞匯的文化差異提高教學效率
語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沒有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那么是學不好英語這門語言的,《英語課程標準》對文化意識的要求,學生應“了解英語國家中傳統的文娛和體育活動,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假日及主要慶祝方式,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由此可見中西文化詞匯的學習是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詞匯教學不能為教詞匯而教詞匯,文化差異是詞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對詞匯中表現出的中英文化差異進行比較,才能提高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學生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要想真正掌握詞匯就必須在理解詞的內涵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在教授詞匯時,應當根據文化背景知識教授詞匯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文化導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和正確使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含義的詞匯,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駕馭詞匯。” [10](P22)教師在教授西方文化詞匯的同時,還應適當增加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詞匯,以幫助學生全面認識中國和世界。從另一個角度看,由于教師所補充的中國文化詞匯是與西方文化詞匯相對應,學生學習興趣大,費時不多,效果良好,不失為一個高效的詞匯學習方法。
(四)、應用反復循環法及時鞏固詞匯
“‘學得快,忘得快’,這是所有外語學習者在詞匯學習過程中的通病,因此和遺忘做斗爭是詞匯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 [11](P58)根據德國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的規律,為了減少單詞的遺忘,最大程度的提高記憶效率,教師應當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科學安排單詞的重現再認,及時鞏固。培養學生養成當天的學習內容當天晚上就要復習的習慣,以后每隔2、4、8、16、32、64天……都應當按時重現、再認,只有這樣,才能使所記單詞保持長時記憶,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記憶效果,“教師還要講求科學記憶方法,充分分析記憶的特點并結合詞匯學習的規律,多層次、多角度、多樣化地對詞匯進行記憶,優化記憶流程,用各種循環方式,達到重現再認,使單詞記憶不斷鞏固。” [12](P58)例如,用螺旋式循環,先只要求會聽讀,繼而要求會識認,再要求會寫,最后才要求會用。滲透式循環:即各種循環方式互相穿插使用,不拘形式。反復循環是按記憶規律識記,它是科學識記,運用得當,能在較少時間內獲較大效果。
五、總結
總之,在《英語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詞匯教學要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必須貫徹高效英語詞匯的原則,集中識詞快速突破英語詞匯關,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反復訓練,反復循環,及時復習鞏固,減少遺忘,并適當加強中西方文化詞匯的學習。若能如此,必能較快改變目前我國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的學生怕、困難大、效果差的局面,大幅提高詞匯教學的高效性,全面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0頁。
[2]鄧志偉.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12-213頁。
[3]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10-111頁。
[4]張宇、朱桂香、沈向陽.關于文化背景在中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思考(J).基礎教學外語教學研究,2005年,第6期:第43頁。
[5]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75頁。
[6]曹建平、陳秋榮.現代心理學(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第87-88頁。
[7]張思中.張思中外語教學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9頁。
[8]同[7].第11頁。
[9]范安平、彭春妹.教育應用心理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78頁。
[10]倪方.如何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效果(J).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5卷(第1期):第22頁。
[11]盛一英.運用多種手段優化英語詞匯教學(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第58頁。
[12]同[11].第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