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普通高中一般學校英語學習能力補弱行動研究
陳寶蘭
論文關鍵詞:普通高中一般學校學力補弱行動
論文摘 要:長期以來, 進入普通高中一般學校的學生在英語學科上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學習基礎差, 學習能力差, 學習習慣差,學習熱情不足,學習動力缺失。因而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能力,找到學習英語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經,進而幫助他們提高英語成績顯得非常重要。
英語學習能力是指人們順利完成英語學習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學習過程中各種具體能力的綜合概述,如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應用能力等等。英語學習能力的大小、強弱直接影響著英語學習的效率,也決定著英語學科目標的完成。而普通高中一般學校的學生英語學習能力非常薄弱,影響著學習目標的達成。因此,筆者結合英語學習能力補弱行動的科研實踐活動,認為進行科學可行的補弱行動能夠使學生樹立信心,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發展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那么教師應該如何進行學習能力補弱行動呢?
一、學習能力補弱首當心理補鈣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確定為目標之一。語言學習的成功與否與學生的學習情感關系極為密切,學生的情感在學生的學習中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如何使學生對英語感興趣,樹立穩固的學習動機是我們教師的重要任務。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有興趣,想學,樂學,教師首先要設法使學生對學習英語保持興趣,并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樣他們才會付出努力,進而取得進步和成功。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都說明了興趣在推動人出色地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補知識就應該先從興趣補弱開始。教師應讓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參加知識的獲取過程,通過形式多樣的語言操作方式來發揮學生的智力和潛力,發展他們的學習創新能力。那么,興趣的培養應如何做到呢?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合作的關系,是和諧的關系 是亦師亦友的關系, 恰如沙利文與凱倫的關系。學生喜歡某位教師,也必然喜歡學他教的學科, 這就是“親其師而信其道”,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互動的師生關系。 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 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教師教學有激情, 有方法, 學生學習主動, 學習成績提高,反過來又促使教師在教學上更加精益求精,體現教學相長。
2.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 教師要做到深刻透徹地理解教材,同時結合教師本人的智慧創造性地對教材整合、加工、再處理。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點,為他們設計出比較強的教學活動。在課堂中筆者常常使用英國中學的hangman游戲活動,教師提出問題 ,將不能回答的學生掛在黑板上用粉筆畫出的架子上,然后鼓勵他們回答其他的問題進行自救。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采用表演、簡筆畫、多媒體教學等方式,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自然和諧的語言環境, 從而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3. 培養學生自信心,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看到自己在英語學科上的希望。教師在此基礎上再給以學生適時的表揚。
4. 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為了給學生更多的運用語言交流的機會, 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如舉辦英語角、墻報、英美文學讀物、 英語演講會、英語短劇、朗讀比賽、單詞接力賽等。
活動中學生會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自信心,進而長久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學習能力補弱要特別關注“差生”
這些學生雖然理解力差, 但神經高度敏感, 最怕別人瞧不起,也不好意思向同學尋求幫助,甚至會拒絕老師的個別輔導,但他們需要的是特別關注,特別關注使“差生”變成名家,如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高爾基等。不管學生的學習基礎多么薄弱,只要我們教師時刻牢記“你不會學習, 我來教你學習, 你不愿意學習, 我來吸引你學習。”時刻鼓勵他們多張口, 不怕出錯, 不嫌棄他們, 不讓他們成看客,使他們在獲得身心愉悅的同時,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的發展。
三、學習能力補弱要調查弱項,啟發誘導,循序漸進
首先通過問卷調查,分析試卷,了解學情,調查學生在英語哪些方面薄弱,制定共性補弱方案,組織班級教研,落實方案措施。同時分析個性弱項,集中個體的弱項,分小組,定組長,給出任務使學生明確補點,教師限定任務完成的時間。之后,學生就所補的弱點,缺什么補什么;由少到多,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各個擊破;把握基礎, 新舊銜接,逐步擴充,培養自學習慣。在補弱中,循循善誘,用教師的愛心,耐心去感染學生,用直觀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生動教學情境,引導他們自主吸納,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和認知結構。 四、學習能力補弱要溫故補差,層層推進
很多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表現為: 溫習舊課時,茫然不知,在作業和試題測試中常常是淺題、基礎試題單元測試分數高,但是綜合能力差,分數低。補弱的對策是溫故補差,在新舊知識之間需要搭建一座橋梁。講授新的知識之前要精心設計一些與新知識直接關聯的復習題,督促學生復習直接相關的舊知識。利用層層遞進法:第一次補弱后,通過測試,教師對補點,與學生面對面溝通, 再與學生一起找問題, 對已經補上來的弱點給以鞏固,對新出現的弱點,再分析,再出措施,進行新一輪的補弱,直到問題全部消滅,最終達到提高。
五、學習能力補弱要指導預習,治學有計劃
備課備學生,講解才能精。講授新知識,要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并從中發現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的相關舊知識的欠缺點,從而將其作為教學難點,重點突破,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首先要培養他們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要幫助他們制定一套嚴格的治學計劃,把需要補習的舊知識和學習的新知識統統納入計劃, 并督促其認真執行。
六、定向抽查檢測,及時總結
定準幫教目標,鎖定重點對象后,經常定向抽查他們的預習情況、復習情況和獨立完成作業的情況,以把握學情。利用周測試,月考測試,比對成績的變化。采用評價、認定、問卷、民意測驗、檢查補弱筆記記錄、跟蹤調查、教學成績表等方式,檢測實驗科研成果, 定期進行總結,及時反饋, 收獲經驗,提出下一階段的補弱方案及補點,制定新的補弱共性和個性方案。
總之,英語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智慧。只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教學之中,去踐行教學的實效性和高效性,去研讀每個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去探索補弱行動的科學可行性,我們就一定會培養出更多合格的適應時代發展的學生。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 [Z].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陳琳,王薔,程曉堂. 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解讀 [M].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3. 何玉英. 教學研究.
4. 張金秀. 高中英語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