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的滲透案例研究
錢月琴
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英語的媒介作用日益顯著。是否擁有較高的英語交流和應用水平對于中職生的就業有一定影響,因此中職英語教學質量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視。縱觀中職畢業生,很多在步入工作崗位后,每當需要用英語交流時,往往不知所措。為什么他們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如此之低呢?分析原因,首先是他們平時英語知識積累少,其次易被人們忽視的因素是:他們求學期間,英語教師給他們輸入相關英語國家的文化因素少之又少,這導致了他們目前的茫然無助。那么,在英語教學中缺乏英語文化因素的傳遞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呢?我們先從文化和語言的關系論起。
文化的概念最先是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他將文化定義為:“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所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習慣在內的一種綜合體。”此后,有關文化的定義層出不窮。H. H.Stern在《語言教學的基本概念》中把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文化指的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狹義文化是指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等。
美國語言學家E·sapir(薩皮爾)在《語言》中闡述:“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獨立存在。”目前語言界已公認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促進著文化的發展,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語言與文化不可分割,忽視了這一點,語言學習者將不能很好地了解英語國家的語言所隱含的文化內涵并學好這門語言,更不能很好地應用它。我們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就不可單單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傳授語言知識,還要顧及語言知識之外的文化因素的傳遞。
筆者認為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相對于語言教學內容而言可稱作文化背景知識,涉及社會文化因素和情景因素,可分為記憶性背景知識和分析性背景知識。記憶性背景知識指關于某種語言文化的事實性信息, 如環境、歷史、傳統意識、宗教信仰、文化遺產及作品等。分析性背景知識要求學生能夠辨認和確定本國內部與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 具有對本國和英語國家文化差異進行對比的能力, 并能對英語國家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及審美傾向等作出初步的對比和分析。現在的中職生沒有太大的升學壓力,恰好可以在教學中進行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使他們系統全面地了解英語,以便日后更好地應用。我們對學生所進行的背景知識的教學和滲透包括以上兩類背景知識,不再一一細分。
上冊Unit 1 Greetings可給學生講解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知識,告訴他們和外國人打招呼時,可以就天氣等問題入手,不可詢問對方的年齡、工資、婚姻狀況等問題,應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
Unit 4 Time,在復習語法講數詞時,可以給學生播放含有數字的英語歌曲,讓學生在聽歌時做聽力練習,寫出歌詞,推薦播放歌曲Ten Little Fingers。這樣學生會很樂意去做,根本不會再覺得學語法是枯燥的。Unit 5 Favourite Food,可就西餐引出Hot Dog的起源故事,激發學生興趣。可給學生介紹西餐食品,如hamburger、pizza、potato chips、fried fish and fried chicken等,并把我國的傳統食物餃子、元宵等與之相比,提出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的概念,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Unit 10 Sports可以就圖片介紹希臘和雅典的歷史、地理位置、著名建筑及希臘神話故事,講解馬拉松比賽的緣起、橄欖枝與雅典娜女神的傳說,并揭示奧林匹克精神。Unit 11就friendship一詞可引入歌詞Long live friendship,介紹英語電影Waterloo Bridge或課余播放該片,以引起學生對friendship的深刻理解并珍惜友誼。Unit 12 Festivals可講解中國春節的來歷,并介紹國外相關的節日如圣誕節、感恩節、父親節、復活節、萬圣節等,使學生對中外節日有一個大致了解。
下冊Unit 1 Travel可就長城引出孟姜女的故事,同時用圖片或視頻介紹老龍頭、山海關、八達嶺長城等著名景點,或讓學生看美國或英國著名景點如自由女神、大苯鐘、倫敦眼等,激起學生對旅游的向往和對大自然的熱愛。Unit 6 Health可介紹World No Tobacco Day,并結合統計數字,使他們明白煙草的危害和戒煙的必要性,養成不抽煙的好習慣。還可以介紹其他特殊日子,如十二月一日的World AIDs Day,告誡學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以保持身體的健康。Unit 8 Iced Tea可給學生講解中國茶文化,以及black tea和green tea, 英國的breakfast tea和afternoon tea,以豐富他們的生活。Unit 10 Environment可以介紹世界環保日,并就學生所在城市對環保方面的舉措如鄭州市的“無車日”發出環保倡議。Unit 11 Career Planning可向學生介紹Holland Vocational Interest Theory,并做職業傾向測試量表,使學生深入了解自身,為將來擇業作參考。Unit 12 Dedicated People可講解南丁格爾的生平和她對人類的貢獻,學習南丁格爾誓言和精神,指明五月十二日為國際護士節,引起學生對護士職業的尊重和理解。
另外,開設選修課可從文化因素方面考慮,如開設英美國家精品電影片斷賞析課、英語歌曲大家唱、《走遍美國》、《洪恩情景英語》等視頻課程,使學生感受在真實語言情景中用英語。這樣他們接觸的就不僅僅是課堂英語,而是比較接近生活的英語,他們將具備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因素兩支翅膀,將來應用英語的能力將明顯提高。
總之, 我們要培養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在教學中就應重視文化因素的滲透,通過語言學習文化,并通過文化來促進語言學習。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探究文化因素滲透的具體可行的方法和典型案例,真正使學生既學到詞匯、語音及語法知識,又了解語言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到應用時能隨手拈來,這也就真正達到了我們教授和學習英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