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分層在英語有效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陳云
談到有效教學,大家都會聯想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點毋庸置疑,但我認為有效實質上就是要解決好遺忘的問題。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可以知道,學生的遺忘特點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時布置適當題量、典型的題型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通過分層教學和輔導提升學生的成績。從方法上,要抓住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區別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輔導;從策略上,加強學生實際問題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補什么;從對象上,要重點關注學科明顯薄弱的學生,采用教師定學生、師生結對輔導等有效形式,使學生隨時能得到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從而切實提高學生成績。
巧妙地布置作業,不但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在系統疏理的基礎上得以升華,而且還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因此,在日常的英語教學實踐中,需要根據英語學科本身的特點,適當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適量的作業練習,掌握和鞏固課本知識,實現“輕負擔、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思想。那么,我們教師應如何給學生布置作業,讓老師和學生得到“雙贏”,使教與學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教師布置作業應遵循的原則
作為教師,首先應在每學期初和學生們相互交流溝通,讓他們知道學習語言非一日之功,應是日積月累,積少成多,進而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做好家庭作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布置作業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 作業總量要適宜
要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總量,既不要求全,也不要求精品意識。如果一味追求數量,采取題海戰術,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他們就會消極應對,導致作業效率低下。反之,過少的作業量,蜻蜓點水,達不到鞏固和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必須根據當天所學的內容,相應地布置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即確保一題對應一個教學目標,一項對準一個訓練點,真正從微觀上控制作業的總量,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如我們在講完語法知識點后,布置課本后的相應練習,讓學生加深印象,并在下一節課一開始點評作業。
2. 作業應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的作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如在學完一些情節性很強的課文后,可布置表演性作業,讓學生自編自演,也可把經典課本劇搬上舞臺。如Home alone,Paper等就很適合排演課本劇。學生自己設計臺詞、表情、動作、服裝、道具、舞臺背景等,使他們在各方面得到充分展示。這樣學生在表演中得到了很多樂趣,學習英語的熱情也就會空前高漲。
3. 作業應有層次性
因為班級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可能處在同一水平,所以作業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特別是書面表達的作業。學生參差不齊,有些學生能寫出邏輯嚴密、文采很好的文章,但是也有些學生連完整的一句話都表達不清,為此,只能要求他們盡量用自己的語言學會組織句式,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平時要求此類學生多背誦課文、書面表達的范文。因此,布置作業時具體可分為A、B、C三級作業,即A級作業面對優秀生,他們完成基本技能訓練之后,再力爭完成綜合性廣、概括性強、靈活性大的練習;B級作業面對中等生,在他們完成基本技能訓練后,再練習一般綜合題;C級作業面對后進生,重點布置與教材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并適當減少數量,降低難度,對基本題進行強化訓練。但要注意處理好不同層次學生間的情緒情感及尊嚴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問題,防止出現對立情緒和更嚴重的分化現象。這樣一來,雖然老師的工作量加大了,但能滿足優等生更高的求知欲,中等生減輕了心理壓力,后進生也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上增強了自信心,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就得到了提高。
4. 作業應有延伸性
英語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課本知識,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了解各方面的知識。在教學實踐中,可要求學生借閱一些圖文并茂、幽默詼諧的趣味讀物,如讀Learning English、書蟲等系列叢書等,也可聽新聞、廣播,并培養寫讀書筆記。老師可以帶頭買或訂一些相關書籍給學生,便于幫助學生在輕輕松松、開開心心的閱讀中擴大詞匯量,提高英語知識水平。這樣學生會感受到學英語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享受。
二、作業布置的方法:作業可分為書面作業和口頭作業兩種。
1. 書面作業布置
(1) 詞匯作業的布置
以往的詞匯作業主要以抄寫、背誦為主,機械抄寫、枯燥背誦嚴重挫傷了學生積累詞匯的積極性,而靈活的詞匯作業則會激發他們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結果。如在教完每一單元的單詞后,可以讓學生組成4人英語學習小組,互相幫助,互相監督,一起背單詞、記單詞,每天相互聽寫20~30個單詞,看看誰記得多、記得快,最后由老師組織聽寫,如果單元詞匯過多,可分為2~3部分,進行分開聽寫,以照顧基礎差的學生。如有錯誤較多的同學,則要求重新聽寫,直到達到90%的正確率。一切以“學生為主”,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的精神,又在悄然中鞏固了所學單詞。
詞匯的積累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老師可讓學生準備一個詞匯收集本,以便容易查閱,將每天遇到的單詞記下來。生詞的來源主要是學生平時的學習及課外閱讀,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大量課外閱讀,教材配套同步閱讀、China Daily、Book Worm及原版英文小說都是首選。布置每兩天課外查閱5個單詞的讀音、拼寫、詞義、用法等,并學會歸納。如mercy為“仁慈,寬恕”,相關詞組有show mercy on sb. (對某人憐憫,寬恕),throw oneself on sb.’s mercy(請求某人的寬恕),at the mercy of sb.(聽任某人的擺布),without mercy(無情地)。通過這樣查閱,學生自己能掌握一個詞的多種用法及相關詞組,日積月累,將會積累相當數量的詞匯。老師可不定期檢查,也可舉辦詞匯本展覽活動,或者讓學生做手抄報,或者進行單詞競賽等活動,表揚和獎勵收詞較多、手抄報做的好的或者單詞競賽中優勝的學生。
(2) 連詞成段
讓學生在自己讀的課外書中選出8~10個單詞寫出一段話,并每周一次在小組中相互朗讀、講述。以下是范例:學生從所給單詞中選出9個單詞:opinion,English,pass,exam,regard,too,teacher,respect,love。作了如下組合:In my opinion, learning English is not for passing exam. I regard English as a useful tool. I get this opinion from my English teacher, I respect her and love her very much. 此項活動既可使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所學單詞,又可豐富語言交際能力及語法功能項目。
(3) 語法練習作業
在高中英語課本中,一個單元介紹一個語法點,而語法的實踐活動主要體現在課本的語法練習部分。語法練習具有層次性,一般包括:結構認知性練習、控制和指導練習、交流性練習。要使學生真正掌握并能活用所學語法結構,教師必須就課本中的Grammar部分對語法點進行系統的講解,然后及時布置語法專題練習。如課本和優化設計里的練習少,學生通過練習仍然達不到鞏固的效果,老師應印發補充專題練習,并布置給學生在課后完成再進行共同點評。有時可以組織學生做課堂內語法練習,在練習中發現錯誤,然后參加討論,最后再由老師總結語法規則,這樣就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會發現學生對做練習比較感興趣,他們不再感到語法那么可怕。久而久之,語法概念也就越來越強。
(4) 寫作練習作業
高中教材非常重視加強寫作訓練,且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寫的技能難度最大,它是按句子、段落和篇章三個層次來練習的。每個單元都有很多寫的練習和活動。
一般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基礎性的練習,學生自由選擇語言的余地很少,主要分布在課本的Reading和課后練習的詞匯和語法練習中,這部分一般不作為書面練習布置;第二種是有指導的程序寫作,主要在課本的Task部分,這部分寫作常與聽、讀和說緊密聯系,而且給予學生比較詳細的指導,甚至指明了寫作的步驟和方法,所以可以讓學生多多練習;第三種是功能性寫作或自由寫作,主要出現在Project之中,可以有選擇性地布置成課后作業。但無論怎樣,一定要堅持要求學生每個星期寫一篇作文,根據課本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一步一步地幫助學生練習寫各種體裁,如書信、便條、日記、通知、廣告,發展到簡短的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等。教師可進行各種交叉批改方式,可以讓學生自己批改、小組互批或由老師批改,每次抽出優秀作文在班上選讀,以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持之以恒,高中三年可以學到很多的寫作經驗,同時也能提供英語寫作水平。 (5) 讓學生布置作業和出考題
眾所周知,沒有一個人總是愿意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教師的經驗再豐富,有時也不能包羅萬象,也容易以成人的眼光去思考,從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讓學生布置作業,單元學習結束后,讓幾個同學合作出一份試卷或單詞競賽題,考考大家,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自己布置作業、出考題,雖然會很幼稚,但卻是從他們的角度去把握教材,讓他們自己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那種開心是不言而喻的。讓他們自己互相批改作業,當小老師,他們很樂意,也能體諒老師的辛苦。為了提高學生作業布置水平,可以在班里進行作業布置評比、試卷評比,看誰的作業布置最能體現教材重點和難點,誰出的試卷最受歡迎。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提升,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2. 口頭作業布置
(1) 口頭作業
1) 規定對話
新課改英語教學的任務要求為學生提供一定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能開口。現有的高中英語課本也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speaking”。每單元都有圖文并茂、妙趣橫生的主題,內容大多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教師可給學生布置小組合作表演的作業。如上“Healthy Eating”的speaking時,可讓學生課下4人一組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各人熟悉對話內容的基礎上再按情節“匯合”。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還可做擴展對話表演,如可用學生熟悉的菜名編出新對話進行表演,表演時可允許學生準備服裝及道具,還可讓他們模仿餐館中服務員和顧客的動作進行表演。由于是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每位同學都會積極參加。分角色表演對話的作業保證了每個學生有開口的機會,降低了長篇對話的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不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2) 自由對話
每天要求學生做自由對話練習或者是daily report,學生可就星期、日期、天氣、出勤、各自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或是他們周圍發生的有趣的事進行對話練習;也可以把他們學過的知識運用對話活學活用,表演給同學們看;還可以讓同學自己結對,在課外進行會話練習。有些教師可能認為布置口頭作業,教師不便檢查,其實只要教師是個有心人,你會發現口頭作業也能檢查。如學到有關“Music”的文章時,給學生布置學唱一首英文歌的口頭作業,同時提供相應的歌碟和錄音機給學生,并抽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的作業不僅讓學生覺得新鮮,還切實在實踐中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提高了他們英語知識運用的能力。
(2) 課文作業
1) 讀課文
在英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牢固地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老師經常布置學生課后聽讀錄音,但是如果老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單調機械地重復聽讀,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較難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多次聽、反復跟讀的基礎上,布置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并錄制下來,第二天在課堂上播放,是鞏固課文教學的又一種作業布置形式。學生們利用錄音機自己讀、自己錄制,這樣就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興趣。其實,因為磁帶作業要交給老師在全班進行播放,這在無形之中給孩子們一種壓力,為了追求最佳的自我表現,這種壓力又變成了學習的動力。在錄制前,學生們總會集中精神,認真朗讀作業內容,反復操練,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樣利用磁帶做作業的形式,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行大面積的檢測,為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高了學生英語語音的準確性,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更重要的一點是運用這種形式,學生不會有抄作業現象,作業必須獨立完成,提高了作業的質量。此類作業不僅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英語的語感,而且定期進行全班評比也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2) 說課文
連鎖復述課文能幫助學生掌握課文的要點,又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口頭作業的形式之一。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已經過了學前階段、小學階段的發展和初中階段的再發展,他們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學習和熟練運用語言的語言思維能力,以及選詞、組句、謀篇的能力。教師可提供關鍵詞,或利用一些參考書、空格填空法等方法幫助學生復述課文。如在復述“Earthquake”時,教師提供以下關鍵詞:strange,happen,building,destroy,shake,rescue,trap,ruin,injure,kill,fell down,organize,bury等,讓學生機動地選擇這類詞,重新用自己的語言組織,把課文復述出來。此類型的口語作業難度較大,但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自身的求知意識、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和效率意識,同時也能鞏固所學知識并加深印象。
3) 背課文
布置背誦任務時,特別是很長的文章,肯定有很多同學背不出來。于是,我每次布置學生背一至兩段,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按照小組長負責制,督促組員背誦,并在墻上學生背誦情況一覽表上作記號。不定時進行上課抽查,如果有一人背誦不通過,其他成員都會受到懲罰。這樣做表面看來很殘酷,但是這是檢驗組內成員是否團結合作的有利標準,每個同學都不愿成為別人的累贅,并要為本組增光,他們就會努力背書,到下次檢查時,大多數都會過關。
4) 課文擴展閱讀
閱讀的練習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閱讀的目的是從文字中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在高考中閱讀的分數逐年增加,可見閱讀能力受到重視的程度。閱讀作業應以訓練閱讀能力、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增加課外知識為目的,教師可結合當天課堂內容布置閱讀的文章。如學習課文Travel Around the World時,可布置學生閱讀有關英美旅游的文章;學習Enjoy the Classics時,可閱讀有關經典名著的其他文章;學習Body Language時,可閱讀關于體態語言的文章。
三、作業分層評價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1. 分層評價,要有針對性 對學有困難、自卑感強的c層學生,采用表揚式評價,使他們看到希望,只要他們的作業認真做了,只要作業有了進步,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老師都不能忽略,要讓他們得到肯定;對成績一般的B層學生,采用激勵評價,并大膽指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的方向,讓他們進步得更快;對成績好的A層學生,采用競爭式評價,對他們的評價要更具體、更清晰、更明確,同時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標準,使他們更加努力,以求讓他們發展得更快、更高、更強。
2. 分層評價,鼓勵為主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評價對學生的自我評價影響較大。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作業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表揚,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因此,要在評語上下功夫,批語既要體現問題所在,又要體現教師的贊許和期望。如教師對c層學生可以做出這類評價:“你做得很好。”“你不比別人差。”“你也許忘了復習,否則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對B層學生可這樣評價:“你最近進步很快,希望你繼續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而對A層學生則可以這樣評價:“你的英語發音聽起來像外臺播音員在播報新聞。”“你的書寫非常規范,簡直無可挑剔。”“你們的話劇演得像電影演員的水平”。
3. 分層評價,用心溝通 作業分層評價是師生間心靈溝通的過程,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很有意義。作業分層評價,不僅有利于學生養成改錯的好習慣,還會讓每個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作業本上不僅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有時也會有學生的反饋,告訴老師他的煩惱和希望、建議,這對增進師生情感、幫助老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只要我們記得去發現學生“微不足道”的優點,以自然、真誠、恰當、溫馨的語言予以贊美,就能點亮學生希望的火把。 四、結 論
總之,作業的布置、設計與評價,應充分體現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新理念,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的發展與進步。這樣的作業才能適應當今素質教育改革和進一步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才能匹配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步伐,才能真正完成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