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
朱玉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潛在的,作為教師,挖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責任的。而學習能力依賴于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圖的確立。要真正使得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關鍵是要做好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擬對這兩個方面的問題談些淺薄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關于創新英語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英語教學來說,傳統教學方式的轉變尤為重要。農村學生從小生活在漢語的環境里,從思維方式和習慣都定格于漢語,就是學了一點英語,馬上又被漢語沖淡了。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對一些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急待加以改變。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為目的,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觀念,改變過去傳統的一張嘴、一只粉筆和老師講學生聽的教法。要教會學生學習,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通過教唱英語歌曲、講英語故事、做英語游戲、看英語電影等方式方法,讓學生愿意學習英語、樂意學習英語。具體到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借改版后的新教材更注重“聽、說、讀、寫”能力提高的特點,將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有思考性的練習相結合。如學習對話課文時,結合學習問答練習;做表演類或小組間競賽活動時,結合學習翻譯句子或書面表達。其二,在講授詞匯語法等知識型課程時,要善于設置一些能引發學生想象的語言情景。另外,在課堂上盡量使用直觀教具,如圖片、幻燈、投影和錄音、錄像等,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形象記憶與理解。總之,學生的學習方式沒有好壞之分,教師不應該按自己的喜好要求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而是應引導、幫助學生調節學習方式,加強在課堂上對各種教學模式的適應能力。
二、關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學生不愿意學習英語,關鍵是他們對英語沒有興趣。因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顯得非常重要。筆者通過幾年的教學經驗,探索了幾種方法,希望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能有所裨益。一是開展競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初中學生具有較強的進取心和榮譽感,將競爭機智引入英語課堂教學中來,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例如,我們可以將日常口頭操練用語變化成競賽用語;問答可以來一個“搶答”;以及書寫比賽、猜謎語大賽等多種形式。課堂上適當的競賽,學生樂于參加,樂于爭先,這樣就調動了學習的興趣。二是自編短劇,調動學習興趣。學生學了英語后,最重要的一點是能開口說,能夠進行交流。為此,我經常在上完一個單元的課文以后,要求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讓學生在笑聲中復習、鞏固、提高,這樣做比提問復習法要有效得多。不光如此,這種方法還能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三、讓學生制作教具,激發學習興趣
在農村中學,因為條件有限,因此,有時我會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教具。如學校欠缺一些教學掛圖時,我就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再將好的“作品”運用在課堂上,這樣做可以說一舉多得,既讓學生熟悉了課文,達到了預習的目的,又因為畫圖上的成功,大大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四是編口訣幫助記憶,提高學習熱情。英語語法規則、詞的用法區別、發音規則等,常讓學生迷惑,有鑒于此,可以編寫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升溫。如我在對初一學生講“be”的用法時,記口訣:I用am, you用are; is跟著他、她、它。要問復數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教師只要常收納,多積累,勤總結,口訣就會源源不斷,教學也定會妙趣橫生。
總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應因時、因地、因人創設多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景,以增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