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業中專英語創新學習“五法”
申翠翠
[摘要] 傳統的英語學習只重教法而輕學法,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學習意識、思維和能力的形式。職專英語教師應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對職專學生進行英語創新學習教育,注重學法指導,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英語創新學習氛圍,培養他們的英語創新學習意識,激發英語學習興趣和創新學習熱情,使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英語學習。
[關鍵詞] 創新教育;英語教學;學習方法
傳統的英語學習只重教法而輕學法,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學習意識、思維和能力的形式。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廣大職專英語教師應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根據英語教學目的和原則,對職專學生進行英語創新學習教育,注重學法指導,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英語創新學習氛圍,培養他們的英語創新學習意識,激發英語學習興趣和創新學習熱情,使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英語學習,全面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一、明確英語學習目的和預期結果,培養創新學習意識
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它是創新學習活動主體必備的素質,是創新學習活動的重要心理機制。因此,進行創新教育,首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尤其是個體對自己狀況和行為的自我意識。追求知識必須具有創新的方向性和選擇性,充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以及預測其發展規律,使學生進行英語創新學習活動之前,明確英語學習目的和預期達到的結果并使其以觀念的形式儲存在自己頭腦之中,這樣可使學生預先根據創新目標制定英語創新學習計劃并使其指導自己的英語創新學習活動,做到有目的地進行英語學習,養成符合英語創新學習活動的求新、求異、綜合、發散性思維方式,從而使英語學習達到預期的創新目的。
二、培養創新情感,激發創新動機,形成創造性品格
創新學習過程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因此,如果沒有創新的情感和頑強的毅力和驅動力,創新活動就無法進行。因為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的信號和調節機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的行為,成為人活動的動機,從而產生某種目標的意向和欲望。因此,沒有創新的偉大情感,缺乏吃苦精神,就不會產生巨大的動力來推動創造能力的發展和創造目標的實現。
教師在課堂上,應以滿腔熱情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情感,明確21世紀的人才應必備創新素質,使其認識到自身的創新價值和隱藏的創新潛能,樹立創新的理想與信念,積極進行創新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獻身,具有頑強的戰勝一切困難的毅力,這些都是創新能力形成的根本動力。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形成創造能力品格,為其進行創造性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突破思維定勢,加強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它是具有獨特性、求異性、想象性等特征的思維方式。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中最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 因為創新學習的過程,實質上是學習者不斷地“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沒有疑問就沒有思維,疑問是思維的起點和動力,“疑”是一切發現和創新的基礎。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突破其思維惰性與定勢的影響,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創造條件。
發散性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占主導地位,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和基礎。它是從已知信息中產生大量變化的、獨特的新信息的一種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圍,不因循傳統的思維方式。可使學生由一點產生廣泛的聯想、想象,進行多向思維,從多種角度認識同一事物,把貯存在大腦中的信息全部調動起來,讓其靈活地創造性地接受知識、運用知識。發散性思維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加強語言功能的教學大有裨益。如在講“so……that……”和“such……that……”這兩個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句型時,我采用發散性思維訓練,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啟發下產生廣泛聯想,通過簡單的基本句型逐漸引出一系列相近的表達方式,使學生達到靈活掌握語言知識的目的。
四、營造民主、平等、寬松、活潑的創新學習氛圍,發揮學生主體性
創新學習首先應有適宜的創新學習環境。而傳統的“一言堂”枯燥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被動的信息接受器,使其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受到限制,扼殺了其潛在的智慧和創造力,使其缺乏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導致了沉悶的課堂氣氛。
創新學習需要教師積極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寬松、活潑的創新學習氛圍,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積極思維,大膽質疑和創新,敢于打破舊框框,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方法。在英語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有效方式積極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語言交際情境,通過用英語組織教學、簡筆畫、英語小品、英語幽默故事、英語游戲、英語歌曲、英語繞口令、英語謎語等使學生置身于愉快的創新學習氛圍中,可使其發揮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使左右腦處于同步狀態,使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達到語言運用自如的目的。因為研究表明:左右腦同步,是發揮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時期。
五、加強學法指導,掌握英語學習的一般規律,促進創新學習
傳統的只重教法而輕學法的教學觀,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學習意識、思維和能力的形式。使學生的思維方式、人格模式化,成為書呆子,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而當今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知識更新以及信息膨脹,迫切要求人們必須進行終身學習,具有終身自學創新能力,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加強英語學法研究與指導,使學生逐步認識英語學習的一般規律,使其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方法,并鼓勵其敢于進行英語創新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獲得獨立學習英語的能力,使之終身受益。
總之,只有讓學生接受創新教育,學會創新學習,掌握終身學習英語的能力,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其不斷進取,不斷創新,才能將其培養成為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
[1]李長風,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J],英語輔導,2009,(10)
[2]張天文,職高學生英語學習策略[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