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形成性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未知
我國基礎教育的英語課程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其指導原則是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其核心是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學習者終身學習與發展打下基礎。教學原則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情感,引導學生積極運用學習策略完成學習任務。評價作為英語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課程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外語課程改革的方向、力度與效果。教育部2001年7月制訂并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評價建議”部分明確指出:“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英語課程評價應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英語課程標準從素質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評價理念和要求,強調“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一、 課堂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含義及作用
自1967年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概念以來,形成性評價日益受到重視,它是強調開展以調節教育過程,保證教育目標更好地實現為目的的評價活動。很多研究資料表明形成性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得當,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倫敦皇家學院(London King’s College)教育評價教授威廉姆(Dylan William)和布萊克(Paul Black)認為形成性評價是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有效方法。
⑴形成性評價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評價活動本身效果,用以調節活動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而進行的評價。它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為指導教學過程順利進行而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結果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選拔少數優秀學生,而是為了發現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并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
⑵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雙向活動,一方面可為學生個人提供有益的反饋,另一方面可為學生所在的社區提供有用的資料,這樣有利于學校、家長和社區的合作,幫助學生進步。
⑶形成性評價重視從學生的日常表現中提取信息,通過收集學生日常學習的情況和教師指導的情況,以及課堂教學氣氛的信息,幫助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要,以便教師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 課堂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及運用
本學期我們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英語課堂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進行了重新的審視及修改,從而以新的評價方式推動新教材的改革,評價的方法主要圍繞1、2、3來展開。即一是激勵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二是保護學生學英語的自尊心及樹立他們學英語的自信心;三是三種形式即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⑴激勵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孩子們在剛開始接觸英語的時候,充滿了好奇及新鮮,如果教師不能緊緊抓住課堂40分鐘來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的話,他們的新鮮感很快就會消失,從而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由此可見,激勵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是多么得重要。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來激勵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可忽視了評價的作用。其實教學活動中各式各樣的方式對激勵學生學英語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例如在執教PEP教材Unit 2一些身體部位的名稱時,學生對這都很感興趣,如果學生能準確無誤地說出這個部位的名稱,教師的一個“Yes!”、“Good!”、“Well done!”將會給孩子莫大的鼓勵。他也會因老師頻繁變幻的表揚語而更加努力的學習。
⑵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以及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新課標在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中明確指出: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對于英語的學習,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和自尊心是特別重要的。如果在小學階段,教師因為學生不會認一個單詞,不會表演一段對話而批評、指責他,表面上他會悻悻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但實質上我們已經扼殺了一個孩子的自尊,一個孩子學好英語的信心。
有一個教育家曾說過,任何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學習語言的潛伏期。也許此時此刻他不會說出你教的這個單詞或是一個句子,但是他卻聽見了,記住了,他是在積累,往往語言的潛伏期一過,他會自然而然地說出許多你意想不到的話語,這就是孩子。英語的學習也是如此。課堂上他們也許不善于表達自己,說出的話語也許言不達意,但如果教師注重了此時對孩子的評價,靜靜地等待,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期盼的微笑,則會激勵孩子們去說,即使他說錯了,你也以同樣地等待,同樣的眼神,同樣的微笑去激勵他,我想教師的這種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心態以及無聲的評價不僅激勵了他們學英語的興趣,更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以及樹立了學好英語的信心了。
⑶三種形式: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地運用這三種評價方式,能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以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①學生自評側重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逐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自評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誠實做人的道德品質,并通過實事求是的自我評價學會反思,改進學習策略,明確下階段學習方向。
在自評過程中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入手:在學習情感與策略方面,包括是否帶好學習用品,上課無遲到早退;上課是否認真聽講,注意觀察、模仿;上課是否大膽發言,聲音響亮;在知識和技能方面,則包括是否能大聲、有節奏、流利地說出所學的單詞及句子,語音語調基本正確;是否能大聲地唱出所學的英語歌曲,曲調準確,英語的語音基本正確。
②學生互評主要通過學生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教師應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特別是聽取批評意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誠懇友善對待學習伙伴的品質。
在互評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學習情感與策略方面,包括是否高高興興參與小組活動,認真聽同伴發言;是否能誠懇說出同伴在英語學習中的優點與不足;能否虛心接受同伴的評價;知識和技能方面,則是能否快速看圖說詞,語音基本正確以及能否分角色扮演對話中的任務并積極地參與表演。
③教師評價則特別強調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培養。在情感與策略方面,教師則要考察學生是否能夠不懂就問,虛心好學;能否認真聽講,具有模仿能力;是否勇于大聲說英語,并且語音語調基本正確;能否認真地完成課內學習任務;在知識和技能方面,則注重考察學生能否聽懂教師的課堂教學常用指令,能否掌握本節課所要求掌握的單詞及句子。
三、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⑴重在增值
評價是一種手段,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活動,有什么樣性質的教學評價,就會產生什么樣的心理活動。不能把評價作為棍子去整學生,不能只注重評價結果,應當把評價當作一個探索增值的過程,充分發揮評價的調節機制,通過評價推動學生朝學習目標不斷前進。
⑵不斷激勵學生
采取兩次甚至多次的評價方法,鼓勵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對于沒有準備充分或一次表演不理想的學生,不應立即給他評價,可再給他們一次表演的機會。而且還要特別關心和照顧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課上應多表揚,多鼓勵,使他們樹立信心,創造多次機會,幫助他們獲得成功,使整個課堂評價過程成為一個激勵——提高——再激勵——再提高的良性循環過程。
⑶要做好總結評價
在實施課堂形成性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評價的同時,教師要始終站在“引導者”的地位,決不能放任自流。學生自評、互評之后,教師要做好小結,表揚愛學習、肯動腦、膽子大的學生,鼓勵學習有進步的學生。讓學生參與評價,不僅僅是為了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更為重要的是,評價能力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標。只有這樣,教師的評價才會讓學生心悅誠服,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才會被拉得更近。
總之,通過課堂教學的形成性評價,不僅能使學生在英語課程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也使教師從中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以便于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同時也使學校及時了解新課標的執行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改革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