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教師培養模式述評
謝朝輝 胡小桃
【摘要】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教師的培養主要有“學校主導型”、“校企合作型”和“產學研結合型”三種模式,這三種模式各有優劣,在職教教師培養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同時也互為補充。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教師 培養模式 述評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主體工作,教師是學校主體工作的執行者。教師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學質量。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教師的需求不僅需要有量的擴張,更需要有質的提升。那么,如何培養高水平的職教教師?培養職教教師的途徑主要有哪些?當前,我國職教教師培養主要有學校主導型、校企合作型、產學研結合型等三種模式。下面對三種模式的優劣進行述評,以期更好地發揮它們在職教教師培養中的作用。 1 學校主導型模式述評 學校主導型是指以學校為主體來培養職教教師的一種方式,培養主體主要有職業技術高等師范院校、普通高等師范院校和綜合大學。 職業技術高等師范院校(職技高師)是為培養職教師資而開辟的專門渠道,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專業化的職校教師。因為職教教師身份的三重性(知識傳授的教師、操作技能的師傅、工作態度與情感的引導者)和課堂教學的復雜性(有特殊規律,也有不可預知性),職技高師的課程設置和教學體系都不同于普通高等學校。職技高師既重視教育教學技能的培養,也重視專業理論與技能的訓練,是我國職教教師培養的主要陣地。 普通高等師范院校以及綜合大學里的教育學院主要為中小學培養師資,但因為職教教師的缺乏,部分學生畢業后通過短期培訓也轉而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這類學生在專業理論知識方面較為扎實,而且有一定的教育教學技能,但是在專業實踐技能方面比較欠缺,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加強訓練。此外,非師范類高校也為職業教育培養了部分師資。非師范類高校的學生畢業后主要進入企業或研究機構從事技術開發與研究工作,但有少數學生因喜歡教育工作,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教師資格證,從而進入職教隊伍。 學校主導型模式作為職教教師培養的主要方式,一方面,在職教教師培養數量中占絕對優勢,絕大部分職校教師來源于高校;另一方面,學校主導型模式以職前教師的培養為主,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學生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職業教育教學技能的訓練,因此,學生的專業知識扎實并具備了一定的教學基本功。學校主導型模式為職教教師的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學校主導型模式在師資培養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學生的專業技能不是很過硬。其次,學生的教育教學技能不強。因此,要培養出優秀的職教教師,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有必要在教育理念、方法與教學管理上開拓新思路。 2 校企合作型模式述評 校企合作是職業學校培養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職教教師的重要方式。 校企合作師資培養是指在政府干預或是在校企雙方自愿基礎上開展合作,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或企業技術人才被聘用到學校做兼職教師的一種在職培訓方式。與學校模式相比,校企合作模式的培養對象主要是在職人員,采取邊工作邊學習的方式,教學內容或注重新技術新技能的掌握,或注重教育教學技能的訓練。可以說,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種對職教教師的“再加工”或“深加工”。 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教師去企業實踐鍛煉。《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每兩年必須有二個月以上的時間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教師到企業實踐,一是了解企業或生產的組織方式、產業發展方向等基本情況;二是熟悉企業相關工種具體業務,操作規范;三是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方法、了解新工藝。另一種形式是學校聘請企業優秀技術人才參與學校教學與管理工作,共同培養職教教師。 這種雙向合作的師資培養形式一方面可以提升職教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水平,使教師了解與把握該領域最新技術發展動態;另一方面也可吸引優秀技術人員進入職教領域,從而充實職教師資隊伍。但校企合作模式也有不足:首先,教師到企業掛職主要是提升實踐技能水平,因為工作環境的變換或者工作任務的繁忙,教師可能有所不適,有些教師則因為“清高”而眼高手低,不愿意放下“身份”去虛心向技術人員學習,因而達不到應有的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目的;其次,技術人員參與學校教學與管理,因不懂教育教學規律,精于技能而疏于理論的講解,技能與理論難以達到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