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機制
李新生
摘要: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需要在就業機制上進行改革與創新,以市場為導向,建立能夠科學有效地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的就業機制,是高職院校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機制;創新 就業機制是指由多個結構或變量組成,遵循一定的方式對就業行為和就業現象產生影響,并隨時間發生變化的相互聯動過程及其運行系統。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不僅需要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也需要在就業機制上進行改革與創新,為高職學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因此,深化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是高職院校改革與發展中的重要課題。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機制的現狀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以市場為導向、政府宏觀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機制已經顯現出就業市場的導向作用,但高職院校的就業機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完善還不相適應。 就業工作管理人員市場就業意識不強受計劃經濟用人制度的影響,高職院校就業管理人員的市場化就業意識還不夠強,在就業管理工作中存在等、靠的思想,希望用人單位主動上門,缺乏走出校門主動聯系企業、主動開拓畢業生就業市場的開拓創新意識,高職學生就業的市場營銷理念沒有樹立起來,市場化就業模式還沒有建立,學生就業基地建設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市場化就業的職業指導體系尚未建立隨著市場化就業機制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職學生市場化就業的特點也日益顯現出來,高職學生對職業指導的需求也更加突出。教育部2002年發出《關于加強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的意見》之后,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得到了重視與加強,但還不能適應高職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能適應市場化就業的需要。目前,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還停留在就業政策與就業信息發布、就業形勢與就業求職技巧教育的層面,與市場化就業相適應的職業指導體系尚未建立起來,與學生職業意識和職業精神培養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還沒有得到普遍推廣運用。 市場化就業的管理機制尚未形成計劃經濟體制下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在我國的高職院校還一定程度上發揮作用,與市場化就業接軌的就業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學生就業應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決定高職院校能否健康持續發展與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內容,應當得到全體教職員工的關心與關注,但目前高職院校全員關注、全員參與學生就業工作的機制還沒有形成。由于科學有效的就業管理機制沒有建立并發揮作用,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提高受到較大的影響。 缺乏市場化就業的管理手段隨著就業體制改革的深入,市場化就業管理工作在內容上更豐富、形式上更多樣、程序上更繁瑣、任務更艱巨,因此,只有運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與管理手段,才能使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工作適應市場化的就業形勢。目前,高職院校的就業工作還缺乏現代化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手段,計算機信息化管理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網絡化就業服務體系在大多數高職院校還未建立起來,很多高職院校還停留在傳統的就業服務與管理上,從而導致高職學生就業成本較高,高職院校就業服務與管理效率較低。 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高職 院校學生就業機制的必要性 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機制是適應市場化就業的需要市場機制在高職學生就業與人才流動中起著基礎性的人才資源配置作用。隨著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加入WTO之后面對經濟全球化、國際競爭加劇的大環境,我國大學生就業格局明顯地呈現出就業市場化特征。人才市場逐步發育成熟,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初步形成,計劃用人機制被基本摒棄,就業市場化格局已不可逆轉,大學生就業雙向選擇,人才在企業之間、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加速流動,供求矛盾顯性化。由于種種原因,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機制不能適應市場化的要求,明顯地受到計劃經濟體制下各種因素的制約,人才配置的體制性障礙與功能性障礙比較突出,具體表現在人才培養單位與人才市場之間不能有效地傳遞人才供求信息與質量信息,畢業生就業渠道不暢通,這給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與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因此,建立適應市場化就業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機制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機制是實現高職學生充分就業與和諧就業的客觀要求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高職學生的基本權利。從資源的角度看,人才資源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解決好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就是獲得了經濟發展的人才資源。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與就業質量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衡量高職院校辦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面對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高職院校不僅要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也要建立起適應市場化需求的就業機制與就業服務體系,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就業。近幾年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學生就業工作還沒有擺到人才培養工作的突出位置,現有的就業管理體制與就業機制影響著高職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提高。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學生就業機制,可以為高職學生就業消除制度性的影響,為高職學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平臺,提高其就業率與就業質量。 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機制是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如果高職學生不能順利就業,就談不上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就會失去生命力。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首先就是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和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體現為人的勞動能力與社會生產力的協調發展,人的勞動能力一旦獲得了全面的發展,人就獲得了對自己本質的占有,勞動能力獲得發展的先決條件就是人要獲得勞動的權利。因此,高職學生作為優質人力資源要獲得全面發展,必須獲得就業的權利,高等職業教育只有實現高職學生的順利就業,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才能與社會協調發展。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學生就業機制就是要為高職學生順利就業提供良好的制度優勢,通過建立健全就業服務機構,完善就業管理制度,組織人才資源信息調查,加強人才信息服務建設,以信息化引導與促進就業,建立與用人單位和人才資源市場的互動,實現人才輸出與輸入的有效對接,為學生就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優良的環境。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能夠促進高職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促進高職學生做出科學的職業定位與職業選擇,實現高職學生與職業的最佳匹配,從而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率與就業質量,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
以提高學生就業工作水平為目標,構建科學的學生就業管理機制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工作,提高就業工作水平,建立科學的學生就業管理機制。一是要建立學生就業工作的決策機制。要建立學院黨政一把手主抓的學生就業領導機構,統籌畢業生就業工作,設立就業決策信息中心,開展就業市場的調研與分析,實現就業工作的科學決策。二是要建立學院、系部、班級“三位一體”的學生就業工作網絡,明確學院、系部、班級在學生就業工作中的責任、權利與義務,統一指揮,分工協作,建立相互促進、相互融通的學生就業工作促進機制,提高就業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形成全員參與、全員有責的就業工作新局面。三是要建立科學的學生就業工作考核制度與評價機制。學生就業工作既是就業工作職能部門的工作內容,也是辦學系部的重要工作,要制定職能部門與辦學系部關于就業工作的考核指標,建立考核制度,科學評價辦學系部的就業工作,強化責任,推動就業工作全面開展。 以學生就業服務為宗旨,構建全程化的就業服務機制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機制要突出對學生就業的服務與指導,形成就業前、就業中、就業后的全程化就業服務機制。一是要樹立新觀念,由就業管理向就業服務轉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畢業生就業工作機構不再有更多的分配權,在工作中體現更多的是服務。就業工作機構與辦學系部應樹立為學生提供優質就業服務的理念。二是要建立按市場機制運作的專業化就業服務體系。必須依靠機制、依靠政策、依靠科學、依靠管理,建立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良好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化的制度體系,制定就業管理制度,健全就業推薦、筆試、面試、考察程序,確立由學校推薦、用人單位面試、考察簽約的良性機制,為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建設、運營和管理提供保障。三是要實施畢業生追蹤服務,做好信息反饋。建立畢業生追蹤服務機制有利于密切教育與經濟、學校與用人單位的關系,形成以畢業生為聯結點的校外就業推廣網絡,檢驗學院人才培養的效果。通過追蹤服務,廣泛收集畢業生對教育教學、職業指導等方面的意見,建立起信息反饋體系,既可為在校生提供就業與創業示范,又可為學校的專業改革、教學改革與職業指導改革提供依據。 以人才培養與就業相結合為切入點,構建科學的就業激勵機制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系部是人才培養的責任主體,要通過建章立制,將系部人才培養與學生就業充分地結合起來,改變系部只承擔人才培養責任的局面。一是要建立評比表彰制度,開展就業工作評比,對人才培養和就業工作結合好、效果好的辦學系部進行表彰獎勵,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二是要把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與系部工作考核結合起來,與學院內部分配制度掛鉤,與部門評優評獎掛鉤,促進系部重視與關注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三是要建立學生就業工作個人表彰制度,對就業工作業績突出的個人進行表彰獎勵,激勵就業工作管理人員熱愛工作崗位,推動學生就業工作的全員參與。 以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為基礎,構建科學的就業指導機制學生能否科學擇業與作出正確的職業定位是對就業指導與職業定位指導效果的檢驗,關系到畢業生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效益和聲譽。一是要加強就業指導,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確定客觀的擇業標準,實現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結合、個人素質特點與職業要求的結合。二是要開展心理指導,調整好學生正常的就業心態。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指導,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使他們用平常的心態面對就業,提高職業心理素質。三是要進行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就業技巧。高職學生要在各類人才競爭中取勝,必須了解企業、了解職業、認識自我,必須具備相應的求職技巧與方法。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教師應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根據不同類型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應聘指導和選擇職業指導。 以學生就業基地建設為途徑,構建校企合作型學生就業新模式高職院校要運用市場營銷理論,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工作的特點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加強學生就業基地建設,拓寬就業渠道。要著力與不同產業、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業與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開展“人才需求供給鏈”建設,開展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活動,讓學生融入企業、融入社會,構建校企合作型學生職業指導模式和學生就業新模式,實現學校、用人單位、學生“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