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國貿專業以就業為導向課程體系改革探究
黎國英
3.3.2 校內實習基地模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模擬實習環境 據專業進程表,校內實習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學期,結合專業課的開設而進行。目的是使學生擁有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場所,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研究問題和開拓創新的能力。實訓項目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外貿單證實訓:在《外貿單證與報關實務》課程中,有很多進出口貿易使用的單據.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收集本地企業常用的單據類型提供給學生,使學生得到逼真的效果。同時,盡可能收集本地的案例。這樣不僅使學生有親切感,而且非常實用,能讓學生得到很大啟發。②綜合技能實訓:《外貿實訓》是集本專業三年的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專業基本技能、職業素養于一體的綜合實訓課程。為此,我們利用外貿綜合業務實訓計算機模擬系統,對畢業班學生進行為期6周的綜合訓練,其中涵蓋了外貿函電、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報關理論與實務等多門課程,通過全套據的制作,讓學生掌握了從分析市場環境開始,最后完成市場開拓,同外商建立起業務關系的整個流程。具體以進出口交易的基本過程為主線,以具體的出口商品交易為背景,針對進出口貿易中業務函電的草擬、出口報價與還價核算、交易條件的磋商、出口合同的訂立、出口貨物的托運訂艙、報驗通關、信用證的審核與修改等主要業務為序進行訓練。同時,在實訓中要求學生自己通過因特網去實際尋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戶,自己設計產品目錄、宣傳網頁和出口營銷方案。通過這樣集中的訓練,學生對三年的專業知識有了系統的認識,強化了前面學過的知識,又通過這種模擬練兵,培養了學生在未來實際工作中的職業能力,使學生上崗就可以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3.3 校外實習基地模塊,為學生提供真實戰場 對于實習基地有協議式的,主要是外貿企業或工商企業;也有非協議式的,主要是一些政府的職能部門:如海關、檢驗檢疫局、外管局、港務局、國稅局等。一方面,我們已經建立幾個穩定的協議式的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和外貿企業架起了一座共同發展的橋梁,既便于學生對即將從事的工作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也便于外貿企業從中發現和選拔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非協議式的實習基地。比如,當《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講到海洋運輸時,可鼓勵學生自己參觀本地的港口,讓學生看到真正的海輪、集裝箱、堆場、海關監管地等實物、實地;至于運費和保價,鼓勵學生直接找船運公司和保險公司去詢價;有關報關和檢疫的問題,鼓勵學生直接找海關和檢驗檢疫局去咨詢等等。 3.3.4 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模塊 畢業實習的考核主要依據實習單位的實習鑒定意見及老師的不定期抽查結果加以確定。畢業論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學期進行,由專業老師負責論文的指導、答辯和成績考核。 4.我院高職國貿專業課程體系分析 為了滿足經貿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針對我院的現實情況,可以將國貿專業的課程分為職業公共基礎課、職業理論基礎課、職業能力主干課、職業能力延伸課四個部分。對課程體系設計的分析如下: 4.1 要體現當代世界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 高職國貿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不是針對某個具體的職業崗位,而是面向一個專門的行業,主要由職業公共基礎課、職業理論基礎課、職業能力主干課、職業能力延伸課四個模塊所構成。(1)職業公共基礎課主要開設《公共外語》、《計算機基礎》等課程,保證高職教育的“高等教育”層次,使學生打下必要的文化理論基礎,并使學生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形成遵守法律、法規的良好習慣。(2)職業理論基礎課主要開設《中國對外貿易》等課程,突出了國際商務專業理論的應用性和實務性,作為職業能力主干課的基礎課程,為學生未來的持續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職業能力主干課主要開設《國際貿易實務》等課程,體現了國貿專業的針對性和技能性的特點。將證書課程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銜接起來進行教學,強化了學生的技能訓練,為學生順利獲得“雙證書”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從而大大地增強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4)職業能力延伸課主要開設《電子商務》等課程,體現了高職國貿專業課程體系具有“寬專多能”和“終身學習”的特征。這些課程的設置符合培養綜合型“通才”的教學目標,能夠滿足學生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 4.2 要體現穩定與變動的有機統一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既要有相對的穩定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職業公共基礎課和職業理論基礎課可以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以達到國貿專業的基本教學要求;而職業能力主干課和職業能力延伸課可以隨著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進行適當地調整,從而使國貿專業的教學內容更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4.3 要留有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 高職國貿專業的課程體系在結構上采用彈性化的教學模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一方面,通過職業能力主干課和職業能力延伸課的教學可以滿足學生專業發展的個性要求;另一方面,通過產學研結合模塊和選修課程模塊,為學生提供培養各種職業素養的學習機會,為學生成為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