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等師范美術教育課程評價的探討
孫茂華
美國的克隆巴哈認為:“評價,廣義的就是搜集和應用信息有關課程的決策。”沒有評價就無法客觀、公正地判斷課程目標是否達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進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所以說,課程評價是現代教育系統的“重要環節”。我國美術課程評價是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問題,認為評價就是“考試”,評價就是“測驗”,或是課程結束后給學生一個分數,這樣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我國義務基礎教育中的課程評價有統一的規范和標準,有據可依。然而高校并沒有統一的規范和標準,課程評價存在盲區。我國對課程評價的研究也比較薄弱,沒有建立起支持美術教育課程改革和發展有效的評價機制。在國內幾十年形成的教育理論傳統中,并沒有高師美術課程評價的專門領域,高師美術課程評價體系不健全。
目前,許多院校實行的主要是工作性評價,即常規的教學評價。在課程評價中,比較多的是針對學生進行的,即借助學生通過課程所獲得的進步與發展來判斷課程的功過得失。高師美術課程評價機制沒有結合哲學的辯證觀,對被學生冷落的課程沒有做出相應的詮釋,這制約了學生全面發展的機會;由于忽視了相關評價制度與社會實踐的結合,便跟不上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對培養人才的需要。同時,由于在評價過程中沒有運用心理學的框架知識,課程的設置與評價還有誤區,造成為設置而設置、為評價而評價的形式主義,卻忽視了學生的就業需要和學習的動力。
著名的課程論學者泰勒提出了課程設計的基本原理,即首先確定學校教育的目標,其次選擇達到這些目標的經驗,再次考慮這些經驗的組織,最后是課程的評價。課程的評價意義深遠,它起到了積極的互助效果,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評價是受“多元主義”價值觀所支配的,是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因此,我們要以新課程的理念為導向,建立以“發展功能”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針和美術教育歷史發展規律的新的評價體系,科學地評價課程機制的健康發展狀況,并據此引導教師去改進教學,完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去認識自己,領會課程標準,改進美術課程評價方案。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待課程評價,并改善美術教育課程設置:
學院評價
課程評價是學院對確定教學是否達到目標的主要監控措施。為成為基本合格的美術教師,學生應該具備的學科知識和能力是有一定標準的,這需要學生從三個方面做起:既有美術學科專業創作素質,又有教育專業教學和科研素質,還要具備相當水平的綜合文化素質。學生在校時應強調基本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應準確評估學生對美術教育的適應程度和學習熱情,教師要配合學生查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解決自身教學中存在的方法不當等不足。
社會評價
評價高師的課程設置是否合理,重點設置的領域與時代發展是否同步。評價高師培養出來的人才是不是符合教師崗位的要求,是不是能夠勝任教師崗位的所有職責。一個基本合格的中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教師對教學法自如、有效的掌握和運用來完成的,并且需要相當豐富的教學經驗。一個基本合格的美術教師是指具備與熟練的專業人士相類似的思維能力(例如,律師、醫學專家)和處理問題的技巧。
專家評價
專家評價高師美術教育和課程設置是圍繞以師為本、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從分析舊版美術課程設置中存在的遺憾入手,來評論新《課程方案》將來在運行中的效果,判斷將會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從而制訂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案。
學生評價
美術課程評價從最初的意義上來講就是對美術課程設置的性質和價值作出必要性判斷,因此為了進行美術課程評價,就需要提供和收集一些證據和資料,據此以決定該門課程的總的實際價值。建立美術課程長效評價機制,認真評議和分析課程設置中出現的問題,解決影響美術課程發展的阻礙性因素。 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建設美術課程評價機制平臺,學習國外的成熟經驗和方法,讓學生參與到美術課程評價的平臺建設之中。同時,教師利用學生在評價課程時所反饋的信息,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美術課程評價是課程發展的重要保證,課程評價機制的主要切入點是建立符合美術教育特點的科學評價體系。在評價過程中,除了從指導老師的角度出發外,還可以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評價,增加新的評價方法,將評價著眼點從關注教學結果擴展到對學生就業全程的把握,并對學生今后就業行為的實施進行幫助和引導。實踐證明,讓學生步入課程的評價,參與制定評價標準,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各種機會,促進學生形成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進步的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曾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美術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以及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以肯定的方式評價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重視對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以及內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對改進美術課程評價方案,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都有積極的作用。
[1]《現代課程論》,鐘啟泉 編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2]《課程論問題》,叢立新 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
[3]《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4]《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潘耀昌編著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5]《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楊景芝著, 人民美術出版社
[6]《美術教育發展趨勢的把握與美術課程構建的對策》, 尹少淳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7]《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鐘啟泉、張華 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8]《課程:基礎、原理和問題》,(美)艾倫· 奧恩斯坦、費朗西斯 ·漢金斯著, 江蘇教育出版社
[9]《教學引論》,單文經 編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