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和諧社會視野下的環境道德教育
于飛 伍進
摘要:當今社會,環境惡化已對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構成嚴峻挑戰,環境危機的實質不僅是科學技術的問題,更是人們價值取向的問題。環境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主要在于其在重新構建人們的環境價值觀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環境道德教育,提出環境道德教育方案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論和諧社會;視野下;環境道德;教育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要使“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處理和調整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無疑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內容。為此,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就需要特別重視環境道德教育。 一、環境道德教育概述 1.環境道德教育的內涵 環境道德教育是指通過一定的社會結構,為推動人類社會的繁榮富強、文明進步、環境優美,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實現社會的環境公正而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全體社會成員傳授環境道德知識和培養環境道德素質的活動。 環境道德教育是與人際道德教育相提并論的對待自然的態度教育,是提高環境道德素質的人格教育,是繼續教育中的全民教育、終身教育,是保護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邁向生態文明的靈魂教育。(1)環境道德素質是當代人必備的重要素質。傳統的倫理知識和道德教育是一種人際道德教育,這種教育只能相通相融于社會交往行為中,無法提供人類的福利和生存所需要的新的思維模式,即無法貫徹于自然交往實踐中。換言之,我們所倡導的“真”、“善”、“美”的統一與“人的全面發展”不但應涵蓋人際道德還應包容環境道德,二者兼具才是完全的[1]。(2)環境道德教育是面向全社會、開放式的教育,它以全社會成員為對象,旨在提高其環境道德素養,也只有全社會成員對環境道德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并身體力行,才有全社會環境道德水平的提高,這對于建設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是至關重要的。(3)環境道德教育是貫穿生命始終的終身教育。終身教育的提出結束了那種把教育閾限于學校的狹隘看法,它強調教育的整體性,面向全體人民,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機構聯系起來;它強調持續性,要求貫穿一生的整個過程,要求一生都能享受職業培訓、社會文化培訓等進修和豐富知識的各種教育機會[2] 。 2.環境道德教育的目標 通過環境道德教育,弘揚環境倫理思想,促使人們養成生態意識和生態人格并達到“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最終達到生態的、經濟的、社會的可持續性。 生態意識本質上是隨當代環境問題而誕生并隨當代環境運動而傳播的一種反映著新的價值觀的社會思潮,主要涉及對大自然價值的認識以及對與自然有關人類行為的價值的認識[3]。它是反映當代人成熟與否的重要思維方式。生態人格是一種新型人格,它主要指具備環境倫理學所反映的價值觀的一種人格樣態,它涉及到對所有生命形態的價值的哲學認識,涉及到對人與其生命形態之間的關系乃至與自然界之間關系的哲學認識,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環境關系的哲學認識?!疤烊撕弦弧辈粌H是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而且是一種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最高道德境界。它的“合理內核”及其生態倫理價值表現在:“天”與“人”合而為一,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高揚宇宙生命統一論;“天道”與“人道”合一,堅持自然規律與道德法則的內在統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提倡尊重生命價值,兼愛宇宙萬物;“輔相天地之宜”,把尊重自然規律,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作為最高的道德旨趣和人生理念[4]。 二、環境道德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的倫理舉措 1.環境倫理道德彰顯了科學發展觀的人文精神。從深層次上看,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環境道德問題,是人的價值取向和倫理道德問題,是人類對自己生活方式的選擇問題?!董h境倫理漢城宣言》指出:“我們必須認識到:現在的全球環境危機,是由于我們的貪婪、過度的利己主義以及認為科學技術可以解決一切的盲目自滿造成的,換一句話,是我們的價值體系導致了這一場危機,如果我們再不對我們的價值觀和信仰進行反思,其結果將是環境質量的進一步惡化,甚至最終導致全球生命支持系統的崩潰?!杯h境道德教育要求我們重新定位人與自然的關系,把正確認識與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作為人類道德的基本要求,遵循以道德規范和可持續發展觀為基礎的倫理價值觀,有效地計劃自己的活動和控制自身的行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和共同發展。 2.環境道德教育所倡導的生態倫理觀與和諧社會所要求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存在價值上的一致性?,F代生態倫理觀以尊重和保持生態環境為宗旨,以未來人類繼續展為著眼點,強調人的自覺和自律,強調人與自然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存共融。環境生態倫理價值觀是一種嶄新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是以“和諧”為核心的。它追求的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又強調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同人與人關系的和諧是互為中介,相輔相成的;從發展趨勢看,人與自然的和諧必須建立在人與人關系的和諧原則之上。這一價值觀蘊涵于和諧社會的理念中,并且是這一理念的倫理根據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