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5 年我國成人教育心理學研究綜述
佚名
2000———2005 年我國成人教育心理學研究綜述
2000———2005 年我國成人教育心理學研究總體上取得了穩步發展, 對成人學習心理、成人教育心理、成人教師心理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體現出一些特點和熱點,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 從中可以窺視出其發展的一般趨勢。
研究概述2000—2005 年我國成人教育心理學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深化, 基本上呈現平穩發展的態勢。期間除了出版了多部成人教育心理學著作之外, 廣大成人教育工作者或有志于成人教育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還刊發了大量的成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論文, 使我國成人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在平穩中拓展, 在拓展中深化。
1.成人學習心理研究
( 1) 成人的學習動力。學習需要、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情緒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成人的學習活動中起著動力的作用。成人學習動機的研究在近幾年仍然受到眾多關注,尤其是側重成人學習動機的類型、影響因素、激發等方面。但是還沒有形成符合我國成人學習特點的學習動機理論, 且依然存在著對成人學習動機類型的外在動機研究多于內在動機因素研究傾向。另外, 對成人學習動機影響因素和激勵對策研究比較全面, 但理論探討多于實證研究。在成人學習中的情緒情感方面, 近幾年研究者的關注也是越來越多。研究主要集中于情緒情感對成人學習的影響及教學中應如何控制這些情緒情感因素等方面。改變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 關注成人學習者的情緒情感,尤其是對成人的學習焦慮、挫折感、厭學、應激等進行了一定數量的研究, 情感教學的呼聲越來越高。
( 2) 成人的學習策略。學習策略的適當運用是成人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必要保障。近幾年來, 對于學習策略的研究不斷增多。從學習策略的結構上看, 目前的研究范圍局限于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 對資源管理策略的研究還很少。時間、學習環境、自身努力、他人支持等資源的管理應該也是學習策略的一個部分, 對于扮演多種社會角色的成人來說, 這一點顯得尤其重要。從應用范圍上看, 目前學習策略的指導主要用于記憶知識, 對于更高層次的問題解決等思維活動的指導還不夠。從學習方法上看, 在過去的六年中, 學習方法方面專門的研究不多, 大都是探討某一學科的學習方法, 對學習方法的“全景”研究較少。但還是有人進行了新方法的探索, 如: 王連臻等人就提出了“認真閱讀, 強化記憶, 反復練習, 調整心理”的自學考試學習方法。
( 3) 成人的學習障礙。近幾年, 成人教育對學習者的心理健康的關注也在不斷增加, 學習障礙是最為突出的方面。對成人學習者的學習障礙研究一般著眼于其廣義的角度, 包括心理障礙、人際關系障礙、信息障礙、情境障礙等多個方面, 其中是對心理障礙的研究最多, 而且常常把心理障礙與情緒情感、學習動機等非智力因素的探討聯系在一起。焦慮、厭學、信心不足、興趣缺乏、急于求成等都有所涉及。還有人專門編制了針對成人學習心理問題的調查問卷。對成人學習障礙的調控也是研究者的一個關注焦點, 而且, 他們也提出了很多調控措施, 影響比較大的是黃富順從成人學習者、教學設計、課程規劃等方面提出的調控措施。從狹義的學習障礙角度來看, 這方面的探討較少, 具有代表性的是, 閆嶸、俞國良和羅曉路介紹西方成人學習不良的篩查與診斷的模式及研究現狀,并提出了一些對國內研究的設想。姜兆萍、張雅明對成人的認知特點和相應的教育干預進行了分析。
( 4) 成人的學習理論。雖然國內還沒有權威的成人學習理論, 但近幾年不少研究者為西方的心理理論在中國成人教育的應用做出了不少嘗試。例如, 何愛霞從建構主義學習觀出發, 認為成人在學習中可以采用問題定向學習、自我監控學習、情境化學習及合作學習等策略; 宋西玲從格式塔學習理論、符號學習理論和“認知———發展說”這三種認知學習理論出發, 認為成人學習具有學習動力的內發性、學習目的明確性、學習方式的自主性、學習能力的潛伏性等特點; 韋蘭芝以皮亞杰的理論為基礎, 對成人外語教學提出了建議; 牛延玲從羅杰斯人本主義教學觀出發, 主張成人教學改革應確立自主學習觀; 常永才等人還對諾爾斯自我指導學習理論、婁宏毅對西方的成人學習生活情境理論進行了介紹和評析。這些努力都將有利于國內研究水平的提高。
2.成人教學心理研究54CAREER HORIZON文化視點當前, 我國的成人教育還普遍存在著“普教化”的現象。因而, 對成人心理的大量調查與研究往往與成人教學的改進聯系在一起。近幾年, 在成人教學模式方面的探討與開創很多, 如: 知識“骨架”型成人教學模式、“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四位一體”教學模式、自主創新學習的教學模式、高職“互動”、“情景”教學模式等。在教學方法方面, 學術界普遍主張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指導教學、發現學習、掌握學習等新的教學方式或策略也在成人教育領域有了一些嘗試, 但教學實踐中做得還遠遠不夠。在學生評價方面, 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 單純進行定期的閉卷考試并不能真實地反映成人的水平, 因此, 有人提出了采用學分制、平時成績、抽簽面試等考核方法。
3.成人教師心理研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終身教育理念的傳播, 成人教育心理學中的教師已不再僅僅是教育者, 在很多領域也充當著學習者的角色。從教師的職責上看, 也不再局限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知識技能的傳授, 而是出現了多元化的傾向。然而, 社會要求的提高并沒有改變當前擔任成人教學的教師消極應付、不負責任的現狀, 戰津玲對成人高校教師的行為與教學效果進行了探討, 認為改善教師的工作行為和態度, 關鍵還在于教師要認清自己所擔負的責任和自身價值的體現。另外, 教師的能力提高也是不容忽視的, 鄭恩福等就對這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同時,面對成人教育教師在知識結構、專業道德等方面的不良現狀, 教師專業化將成為成人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研究特點
回顧過去六年中對成人教育心理學的研究, 可以看出, 成人的學習心理仍然是成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占有絕對的比重, 且研究范圍在不斷地擴大, 成人的教學心理、成人的心理健康、成人的品德心理等領域受到不少研究者的關注。從成人學習心理研究的側重點上看, 非智力因素常常是研究者的選題范圍。鑒于智力在成人階段的相對穩定性及不易調控的特點, 改善易于控制的非智力因素, 從而促進成人的學習, 自然就成了很多成人教育心理學研究者們的出發點。從研究創新的角度看,重復研究過多, 創新水平不夠。如對學習動機的研究, 很多人對同一問題發表文章, 但多是泛泛而談教育心理學已有的內容、知識, 一般研究多于深度研究, 缺乏創新點。從研究方法與策略上看, 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 經驗性的、思辨性的總結與調查性研究多于實證性研究。從學科門類角度看, 對于成人的英語學習與教學的研究不斷升溫, 比其他學科研究有絕對的優勢。
研究熱點
從2000———2005 年有關成人教育心理學的眾多研究中, 可以看出以下幾個方面是成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熱點所在:( 1) 學習動力。成人為什么參與學習?怎樣引導成人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這些問題促使大量研究者關注成人的學習動力。研究者把成人的學習動機與學習需要、學習興趣等聯系在一起, 加上情緒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分析構成了這一龐大的系統;( 2) 自主學習。在終身學習理念引領下, 如何充分發揮成人的主動性, 讓他們自主地學習、學會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讓成人學習者自己決定學習的方向、進程、節奏, 充分尊重成人學習者個體人格,充分發揮他們的自我調節與控制能力是很必要的;( 3) 心理健康。隨著全社會對人的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的不斷增大, 成人教育對學習者的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也在日益增進, 尤其是成人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情緒情感問題和學習障礙問題倍受重視。
發展趨勢
與心理學的其它分支相比, 成人教育心理學還處在起步階段, 從理論基礎到實踐應用都不夠成熟, 從研究內容到研究方法都不夠健全, 因而成人教育心理學還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高志敏在其《當代世界教育科學發展與成人教育》一書中, 對成人教育心理學研究所應努力的方向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展望:
( 1) 成人教育心理學的性質和作用。這是成人教育心理學學科建設的首要問題。
( 2) 成人教育的教學心理。這是目前成人教育心理學研究中一個相當薄弱的環節, 要在已有的教學心理研究的框架基礎上, 結合成人教育心理學學科建設的特殊性和成人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 著重解決以下課題: 成人認知過程的基本模型、基本特點; 成人認知水平及其差異; 成人認知策略及其差異; 學與教基本關系的心理學觀; 成人學習心理與教學內容結構、教學程序、教學形式、方法; 成人學習的心理差異與因材施教; 成人認知能力、創造能力及技能的培養與提高; 初始能力的測定與學習效果的評價; 教學效果的評價與教育政策的制定; 成年期發展與教育干預的內容與時間選擇等。
( 3) 成人教育中的教師心理。在此要研究解決: 成人教師工作的特點、職責與作用; 成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承擔的心理角色; 成人教師的基本心理素質、認知特征及其與教育教學的關系; 成人教師的人格特征及其對學習者可能產生的影響; 成人教師的教學風格、人際交往心理品格及其與教學的關系; 成人教師的心理發展與變化等。
( 4) 成人學習的測量與評價。這是成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鑒于成人學習的復雜性和特殊性, 更需要專業化的研究。為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成人學習測量與評價的含義與目的、功能與局限、關系與特點; 成人教育測量與評價同教學目標的聯系; 成人學習有效測量的類型與標準、條件與方法; 成人學習有效評價的條件的種類與過程、標準與方法; 成人學習測量、評價理論與技術的應用; 成人學習測量、評價與青少年學習測量、評價的比較與借鑒;成人學習者心目中的有效測量與評價。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