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康建剛
論文摘要:從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視角分析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指出國際化為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大學英語的重要性得到加強,但同時大學英語在教學目標、教學課程設計、教學組織與管理和新教育技術運用等方面需要作出改革和調整以適應國際化的需要。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國際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涵有很多不同的界定,周文鼎將其定義為“高等教育在國際間開放、交流的過程及其結果。它包括高等教育機構、人員(學生、教師、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學習與研究活動、課程及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國際化”,并且指出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國際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徐海寧從歷史、政治、經濟和教育的視角分析高等教育國際化,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一個歷史過程,其政治目的是為了國家利益服務,其外在動力在于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利益,而其內在要求是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
1.高等教育國際化歷史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那時,跨國的‘游教’和‘游學’之風相當盛行。只不過這種國際交流是在當時已知的非常狹小的范圍內進行的。”歐洲中世紀大學在承認知識普遍性的基礎上采用同一種語言(拉丁語)教學,教師可以自由流動,學生所獲得的學位可以在各個學校之間互認。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通用語在高等教育國際化中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不僅英美等英語國家大力推廣英語,在中國這樣的以英語作為外語的國家同樣有數以億計的大中小學生和各界人士學習使用英語,另外像法國、德國等非英語國家為了吸引外國留學生也紛紛為留學生增加很多以英語授課的課程。
在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大學所教授的外語主要為英語和俄語。外語,尤其是英語的學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世界前沿科技發展態勢,利用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為我們服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為國家利益服務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政治目的
“高等教育國際化就是要培養融通東西方文化的一流人才,在經濟全球化中更好地為各自國家的利益服務。”如美國受到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影響,于1958年出臺了《國防教育法》,從美國國防的高度將外語教學置于與數學和科學同樣重要的位置,并資助一些冷門語種的教學。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國眾議院呼吁美國應以當初《國防教育法》對于科學的投入來對待語言教學。2004年舉行全國語言大會,通過了“提高國民外語能力之行動號召”。所有這些舉措表明美國的外語教育政策是以國家安全為取向的,是為了美國的政治需要服務的。
3.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外在動力在于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利益
我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為“以開放促改革”。從實際情況來看,作為“后發國家”的中國,向發達國家學習,借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就成為必然的選擇,而對于外語的學習也成了必要的條件之一。從歷史的角度分析,通過學習英語來了解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識、管理經驗等是作為“后發現代化國家”的中國趕超“早發現代化國家”所必經的過程。
4.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在要求是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
胡錦濤同志在清華大學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高等教育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的工作。科學研究是沒有疆界的,科學知識也沒有國別之分;同樣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也沒有國家的疆界;社會服務雖然有較強的地域性,但由于全球化的發展和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也需要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文化的傳承可以在一國之內進行,但隨著跨文化交流的越來越廣泛和便利,中國文化需要走出去為人類的文化作出貢獻,同時也需要吸收世界上一切先進的文化為我所用。從這四個方面的功能來看,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也要求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二、高等教育國際化形勢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外語的學習和使用起著至關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在中國的高校中,大學英語擔負著提高大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使命。尤其在英語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國際通用語的背景下,其對于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彰顯。所以做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成為高等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
但我國的英語教學長期處于語法翻譯法的影響之下,教師更加注重知識的講授和語法形式的傳授,較少關注如何提高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從2003年起,教育部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試點,在全國指定180所高校進行改革,并于2007年正式發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改革已經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但還需要進一步在理念、教學設計和教學管理等方面加以改進。
1.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需要向學術英語轉變
隨著學生的英語水平越來越高,同時高等教育國際化對于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把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從以考試為導向的通用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向以國際化課程為導向的學術英語(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轉變,進一步提升大學英語層次。《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畢業生要能掌握3300個詞匯,而達到九級標準的優秀畢業生可以達到4500個詞匯量,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一般要求”的4500個詞匯量要求一致(當然因為這兩個文件是由不同部門制定的,所以選詞不完全一致,但總體重合度較高)。學術英語一方面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和水平,同時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為進一步深造和做科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術英語的重要性在筆者的訪談中也得到了切實的體現。筆者在2011年6月對一位“211”大學的年輕教授進行了訪談,他出身于農村家庭,英語的讀寫能力很強,專業方向是應用數學與保險精算,有8篇用英文寫成的論文發表在SCI收錄的刊物上。在談到他取得這些成績的時候他提到要感謝他在中國科技大學的碩士生導師:“我導師比較厲害……他要求我們不要看中文,所以我們就一直看英文”。而他從這樣的教導中獲益匪淺:“我感覺跟著我的碩士導師特別受益,我后頭取得的一些科研方面的成績都得益于這個導師”。這位教授所看的英文需要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打下基礎,即需要有學術英語的鋪墊,才能在以后的研究中做出杰出的成就。
2.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設計
在進行大學英語課程設計的時候,首先需要做需求分析,即大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如上文所述,對于達到《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九級的優秀畢業生,可以在第一個學期進行大學英語一般要求的學習,在期末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并通過者,可以在第二個學期進行較高要求的學習,并在期末參加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之后的大學英語應該以學術英語和拓展類課程為主,重點加強學生進行學術英語閱讀寫作以及口頭的表達能力,并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對于普通的高中畢業生,可以再適當延長一般要求和較高要求的學習時間,在大學的三、四年級開設學術英語和拓展類課程的學習。 進行了需求分析之后,需要編寫教學大綱。雖然教育部有《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但各個高校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教學要求。國際化程度比較深的高校可以對學生的學術英語有更高的要求。
在制定教學課程設計時,如何與各專業院系開設的雙語課程進行銜接也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各專業院系開設雙語課程的優勢在于專業教師更加了解專業內容,同時又能幫助學生進行專業閱讀和寫作。但據調查,雙語教學在實際實施中有很多問題,很多學生對于雙語教學并不滿意,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的英語表達能力欠缺,以及學生英語能力和水平無法跟上教學的進度。很多的雙語教學課成了學生讀英文的教材,而教師把內容翻譯成中文的翻譯課,很難真正幫助學生提高專業英語水平。反過來,大學英語教師一般有比較好的英語表達能力,但專業知識比較欠缺,另外大學英語教師要教各種不同專業的本科生,也不可能對所有的專業都像專業教師那樣精通。基于此,大學英語在課程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與雙語課程的有機銜接,需要進行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教學模式改革,把單純的語言學習變為內容學習;需要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等。
3.大學英語的教學組織與管理也要適應國際化的需要
隨著英語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以及我國高等教育的大規模擴招,導致大學英語的班級一般比較大,在擴招初期的2000年左右,一個班100個學生的情況比較普遍。但語言的學習需要大量的操練,需要教師與學生有更多的交流,小班上課是比較合適的。如何把大班的實際情況和小班上課的要求進行結合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組織的過程中,對于講授型的閱讀和聽力可以大班統一授課,但寫作的講授需要大班授課的同時多加個別輔導,另外口語的教學可以分成20人左右的小班,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合作學習。
4.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的習得離不開對于文化的了解。尤其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到外國學習,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來中國留學,其中的文化沖擊和因為不了解對方文化而發生的誤解甚至敵意也越來越普遍。大學英語教學需要更多地加入文化的內容,在學生進行閱讀和聽力的同時,了解外國文化。但同時也要避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對于外國文化的盲目崇拜和無端排斥的極端態度。通過使學生沉浸于不同的文化氛圍并且講解各自文化的特點,幫助學生能在欣賞外國文化的同時對于本國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認同。
5.積極運用新技術加強大學英語教學
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需要和大學英語教學整合,多樣的教學手段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和便利性。很多的網上教學平臺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式學習。如筆者進行的Webquest教學實驗,表明學生可以在教學平臺的幫助下,通過自己探索,學習如何學習,同時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完成一項任務。在進行語言學習的同時,也提高了與人相處的能力。
網絡技術的發展使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得信息變得不再困難,但困難的是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進行分析利用。據統計,在網絡使用的語言中,英語占據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使用英語進行學習和專業搜索成了學生的一項必備技能。大學英語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自主學習的作業,幫助他們有效地利用網絡進行英語的使用。
6.大學英語教學是實現高等教育國內國際化的重要步驟
高等教育國內國際化,是指某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其境內提供充足的國際高等教育資源和學術交流資源,幫助本國或本地區師生了解國際學術前沿、增加國際知識、拓展國際視野的過程。相對于出國留學訪問等方式,國內國際化相對成本較低(主要表現在費用較少以及文化沖擊較輕),受益面較廣(可以使國內的更多的學者和學生受益),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國內的資源。其主要方式有接收留學生和外國學者,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制定國際化的培養目標,開設國際化課程,鼓勵本校師生利用國際資源、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等。學生有了大學英語課程中所掌握的較強的英語讀寫能力和一定的聽說能力,就能夠更好地與外國學者和留學生互動,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進行國際學術交流。
三、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歷史、政治目的、外在動力和內在要求,并分析了高等教育國際化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影響,大學英語需要在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管理等方面做出適當調整以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要求,同時需要積極利用新技術改進大學英語教學,并且利用各種途徑加強高等教育國內國際化中大學英語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客觀形勢下,大學英語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由于其受眾的廣泛性和基礎性,也需要進行一系列改革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