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上半葉中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戰略構想
未知
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社會的來臨,現代遠程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已日益成為一個亟待探討和規劃的重大課題。2l世紀頭20年是中國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中國全面開發人力資源和發展教育的黃金時期。然而,面對世界形勢的急劇變化,面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以及發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大量問題,我們必須迎接一系列挑戰,克服一切困難。筆者針對我國遠程教育發展的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發展趨勢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面向21世紀上半葉中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戰略的基本構想,供政府有關部門宏觀決策時參考。
一、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現狀及挑戰
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給現代遠程教育帶來了新形式、新內容和新挑戰。現代遠程教育以計算機網絡及衛星數字通訊技術為支撐,具有時空自由、資源共享、系統開放和便于協作等優點。世界各國在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時都深刻認識到,學習資源的可共享性和系統的互操作性對于現代遠程教育的實用性和經濟性具有決定性意義,這種開放性的教育必將成為繼續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現狀
我國遠程教育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函授形式,第二個階段是廣播電視教育形式,第三個階段是運用計算機技術和數字多媒體技術學習的網絡教育形式。教育部在《全國教育事業第十個五年計劃》中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重點支持并加快以中國教育科研網和衛星視頻系統為基礎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建設,建成一批網絡學校。”1994年,我國開始建設中國教育科研網。1999年1月3日,國務院轉發了教育部《面向2l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正式啟動了現代遠程教育工程。
我國網絡大學教育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已經由最初教育部批準的4所院校發展到68所。目前網絡高等教育已形成5個層次:一是“研究生課程進修”,主要針對已獲得普通高校或成人教育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二是“專科起點升本科”,絕大多數的試點高校提供這一類型的遠程教育;另外三種形式分別是“第二學士學位”、“高中起點攻讀本科”和“高中起點攻讀專科”。在專業設置上,多集中在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等學科上。從教育模式的應用上,網絡大學所采用的模式大致可以分為遠程實時授課模式和遠程課件模式兩種。前一種模式可以簡單表示為:直播課堂+網上自學課件+討論答疑+教學站輔導。后一種模式則可表示為:自學課件+網上討論答疑+教學站輔導。在學制上,主要實行彈性學分制。截至2004年底,已開設8個大類51個專業,組織了近300門課程,網絡教育的覆蓋面已達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在校生達24萬余人。
(二)我國現代遠程教育面臨的挑戰
我國現代遠程教育歷經六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但無論從社會效果還是從整體發展來看,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狀況與預期目標還相差較大。網絡學院的招生計劃并沒有顯示出遠程教育的特色,而是成為全日制招生計劃的補充。不少試點高校只是流于遠程教育的形式,其教學計劃、內容、形式和教材選用都與全日制面授教學沒有本質差別和改進,而學費卻是全日制的兩倍。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還面臨著以下挑戰:
1、現代遠程教育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仍需繼續建設。由于現代遠程教育以在職學習和業余學習為主,學員工學矛盾突出,教學管理體系有待干規范化,有人提出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質量令人堪憂,應加強現代遠程教育的質量管理和控制。盡管教育部已經組織成立了現代遠程教育專家組,2002年4月還下發了有關加強現代遠程教育管理的文件,但對于一個新生事物,一種新的教學形式,現代遠程教育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仍需進一步落實和完善,仍然需要規范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行為,以保證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質量,提高現代遠程教育畢業生被社會認可的程度。
2、經費投入不足和相關的師資力量不足仍是困擾網絡大學發展的主要問題。據2003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當年中國教育經費為6208.27億元人民幣,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850.62億元,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28%,低于原教育發展綱要提出的4%的發展目標。這一比值遠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甚至也低于發展中國家——印度的水平。經過調查,我們還發現,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不足,除管理上的原因以外,主要是遠程教育師資力量不足所致。
3、學科布局不夠全面、教學軟件建設不夠充分。從當前我國網絡學院開辦的專業看,多數集中在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等長線專業,短線專業、社會緊缺專業以及非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很少開設,造成學科發展不平衡。在課件建設上,各網絡學院缺乏相互溝通、相互協作,更缺乏同國際遠程教育大學的溝通、協作和引進,已形成教學資源和教學軟件的低水平重復開發,經濟資源和人力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4、遠程教育網絡建設缺乏統一規劃。目前,國內各個網絡學院校園網的建設基本是各自為政,缺乏整體規劃。對網絡類型的選取,沒有從實際需要、經濟技術可能與未來可持續發展等多種因素去考慮,盲目性較大。如內蒙古的一所高校,1998年投入700多萬元建設校園網,但是卻沒有發揮預想的作用。原因就是完善的校園網與外界的通道太窄,與中國教育科研網的帶寬是64K,與中國電信的帶寬也僅2M,造成“信息孤島”,與外界交換信息困難。
二、我國未來50年教育發展戰略思路
(一)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的戰略思想
國務院轉發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在確定我國未來50年的教育發展戰略思路時,根據未來50年我國人口變動、經濟發展以及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的內外部條件,構劃了未來50年我國教育發展的三大戰略思路。
1、確立第一資源戰略。與其他國家相比較,人力資源是我國最具優勢的資源。自然資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物質資源和資本的投入具有折舊性,惟有人力資源具有存量和增量的可再開發性,且可轉化為其他社會財富。因此,必須確立人力資源“四個第一”的思想,即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長期持續發展的第一資源;全面開發人力資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任務;全面開發人力資源是實現富民強國的第一國策;全面開發人力資源是各級政府的第一責任。
2、實施能力發展戰略。計劃提出,要在實現三大轉變:即國家戰略重點布局從注重物質性基礎建設向注重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轉變;人才培養目標從滿足傳統工業化需求向滿足新型工業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求轉變;學習制度從以教育者為主體向學習者為主體轉變。在此基礎上,實現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從學歷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以提高全民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
3、創建學習型社會戰略。必須加速構建以學習型教育機構、學習型企業、學習型社區為主體的學習型社會。同時,開放學校教育資源,拓展社會教育資源,建立一批社區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形成符合國際教育標準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能夠充分滿足全體公民終生學習需要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
(二)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
1、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未來50年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成總量充足、配置均衡、能力優先、管理現代的遠程教育體系,建設全民終生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使我國十幾億人力資源得到全面開發與提升,實現從遠程教育大國到遠程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到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轉變。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科學地分析并預測未來50年,特別是未來20年我國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趨勢,是一項帶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要工作,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使全國人民在新世紀前5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并進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就必須優先發展教育,開發我國最具優勢的人力資源。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充分開發人力資源,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是當今全球開發人力資源以增強綜合國力的大趨勢,也是基于我國基本國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抉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開發世界最大、最豐富、最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緊迫任務,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城市核心競爭力,乃至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所在。
實現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總體目標的戰略步驟應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三步走”的戰略相適應,我國未來50年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也將經歷相應的發展階段。從遠程教育大國變為遠程教育強國,要經過以下“三步跨越”:第一步,從現在起到2010年,實現從遠程教育欠發達國家到遠程教育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跨越;第二步,2011—2020年,實現從遠程教育中等發達國家向遠程教育較發達國家的跨越;第三步,2021—2050年,實現從追趕到超越的戰略轉變。各級遠程教育都達到較高發展水平,使中國遠程教育跨入教育發達國家行列。
2、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的具體目標。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到2010年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的具體目標是:
(1)創建中國開放大學。我國現實的開放教育體系是多種形式并存的教育體系。全國最大的開放大學是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它是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及44個省級廣播電視大學、814所地市級廣播電視大學分校、1742所基層電大分校、17076個教學點組成。此外,經教育部批準還有67所普通大學主辦的網絡學院、全國自學考試系統、全國各級函授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由于各種開放教育形式多頭管理,教育資源重復建設,造成了各種開放教育形式投入產出比極不均衡,影響了我國開放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們建議各種開放教育形式應進行充分整合,發揮教育資源的整體功能和綜合優勢,并組建中國開放大學。到2010年,普通大學主辦的網絡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和函授教育學院繼續由普通大學主辦以外,由教育主管部門主管或主辦的廣播電視大學、自學考試系統、函授教育等教育形式應劃歸中國開放大學統一規劃、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