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高校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型思維培養
李莉 周世祥
論文摘要:新時期,高等教育要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關鍵在于開發和發展他們的思維創造性。目前,大學生想象力匱乏,思維標準化,已經成為制約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障礙。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大學生創造型思維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過加強藝術教育理論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關聯,轉變藝術教育的傳統觀念,培養有創造性思維的藝術教育教師,營造良好的藝術教育校園氛圍,能夠促進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論文關鍵詞:創造性思維;藝術教育;素質教育 當前,我國正朝著2020年跨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而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自然已成為高校的重要任務之一。高等教育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其中心工作在于開發和發展他們思維的創造性。而目前,大學生尤其是理工科類的學生在形象思維、直覺思維、靈感思維等非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的訓練是較為缺乏的,導致很多學生想象力匱乏、思維標準化,并成為制約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障礙。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普通高校藝術教育也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起著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深入研究藝術素質教育與大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之間的關系,對以培養創造性思維為核心的大學生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藝術教育和素質教育
藝術教育其實是素質教育的理想形式,藝術教育作為一種綜合性教育,在目標內容等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幾種教育形式有著某種程度上的涵蓋或包容。德育給予受教者的是思想意識、觀點、方法的教育,政治思想、立場、態度、信仰的教育,道德意識、觀念、規范的教育,而藝術教育也包括思想、道德、政治內容,不過這些內容大多蘊含于意象之中,與情感交融;智育給予受教者的是科學文化知識,大多以概念、理論形式訴諸受教者的理智。藝術教育也包括科學文化知識信息,主要體現在智力開發層面。在1994年8月舉行的美國心理學會第102次年會上,美國心理學家弗朗西斯·羅斯徹宣布了她有關音樂學習與兒童智力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二天,《今日美國》迅速以“音樂課可開啟數學和科學的頭腦”為題作了報道;體育給予受教者除了有體質、體能方面的知識外,主要通過實際體育運動來培養和鍛煉受教者的體魄和體能、技巧等。藝術教育當然也有體育方面知識的內容,比如藝術觀點、操作活動、藝術技巧的訓練,有的甚至直接滲入體育活動之中,如藝術體操、花樣滑冰等運動,就足以證明二者有相通之處,有相互促進的作用。總之,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理想形式。
二、藝術教育與創造性思維 2000年2月,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在北京的一次“科學與藝術”研討會上說:“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們的關系是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的密切關聯,它們追求的目標都具有真理的普遍性。科學與藝術同根共源,是互為條件的,并具有尼爾斯·波爾曾指出的那種‘互補性’(并協)”。科學與藝術在創造性上所具有的共同語言,是二者能夠聯姻的堅實基礎,而創造性思維則是藝術與科學發生聯系的粘合劑。具有豐富創造性的藝術創作,不僅能夠啟迪新的科學靈感,而且有助于人們通過藝術審美加深對科學的理解。人類漫長歷史中的一次次重大發現無不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美國學者伯恩斯坦在完成了一項對150篇科學性傳略文章的研究工作之后得出的結論是,“幾乎所有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同時也是藝術家、詩人、音樂家和作家。”愛因斯坦會拉小提琴并且達到專業水平,這已是舉世皆知;達·芬奇是一個偉大的畫家,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富有想像力的科學家,還精通解剖學、數學、力學、光學,在物理學的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發現;俄羅斯音樂造詣非常高的“強力集團”五巨子之一的鮑羅丁原來是學醫的,又是非常出色的化學家,他的《第一交響曲》是俄羅斯音樂在國外最早獲得盛名的作品之一。在他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同時刻著他的音樂作品的主題和他所研究的化學公式。我國著名的地質科學家李四光推翻了過去很多科學家認為中國不可能有石油的論點,建立了自己的地質學新理論,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難》的創作者,因此被載入中國音樂史冊;我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袁隆平教授,整天像個農民一樣一天到晚在農田里研究稻子,但是誰也不會想到他也會拉小提琴。可見,藝術教育對開發人的智力,特別是培養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夠起到重大作用。中外的教育史也證明,一所學校如果十分重視美育和藝術教育,那么它培養的學生總是更富有活力,更富有創造力。 三、高校藝術教育的現狀
1999年3月在長沙召開的全國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建設大會上,首次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對象要從中小學生向大學生延伸。同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文件中明確規定:“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實施素質教育應當貫穿于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指引和推動下,普通高等學校的藝術素質教育有了長足的提高和進步。各高校紛紛結合自身實際,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改革措施,使得公共音樂教育狀況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教育部相繼頒布的《關于加強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1996年)、《關于加強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1997年)、《高等學校〈交響音樂賞析〉教學指導綱要(試行)》(1998年)、《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有力地加強了藝術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2002年頒布的《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更是為高等學校深入持久地開展藝術教育活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指導作用。但是當前高校藝術教育還存在選課熱情高教學效果不明顯、學校領導不重視藝術教育、教學環境欠缺、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因此,加強高校藝術教育,促進大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任重而道遠。
四、加強高校藝術教育,培養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相關建議
1.加強藝術教育理論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關聯 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和走向成熟都離不開對其自身的科學研究。我國藝術教育的科學研究,存在面上不夠普及、點上缺少重大突破,有分量、有影響的藝術教育科研成果少的被動狀況,這些都嚴重制約著我國藝術教育的發展。我們借鑒國外教育界的經驗,如:美國著名哲學家納爾遜·古德曼教授在哈佛大學創建的“零點項目”、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藝術教育家羅恩菲爾德的藝術教育理論……這些無不說明藝術教育理論與其他學科的互動關系。因此,我國應該大力加強藝術教育的科學研究和探索,積極鼓勵和支持自然科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同藝術研究者共同合作進行藝術教育研究。E·L·泰勒曾說過:“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高校內的多學科交叉、文理的滲透可以大大提高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2.轉變藝術教育的傳統觀念 觀念的創新,是實現創新能力教育目標的思想基礎。傳統的藝術教育觀念,求“術”忘“藝”,過于追求技法,卻忽視藝術的審美教育的育人價值。這種人為地割裂“藝”與“術”的教育觀,對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無法提供全面保障。高校目前大多把藝術教育作為傳授藝術知識、訓練藝術技能、培養藝術家的學科。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高校藝術教育的課堂現狀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受眾,在課堂機械模仿唱歌、繪畫或跳舞為主。這樣的教育方式無疑扼殺了廣大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阻礙了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鑒于此,高校必須破除傳統藝術教育觀念的束縛,確立現代藝術教育觀念,一方面要把藝術教育作為整個素質教育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克服孤立或片面實施藝術教育的做法;另一方面則是要堅持以培養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為根本,真正將學生作為藝術教育的主體。 3.培養有創造性思維的藝術教育師資 藝術教育和自然科學教育最大的區別,就是不能拘泥于規范。過于規范就違背了藝術教育的原則。所以藝術教育更適合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曾說:“凡為教育必期達到不須教。教師職務唯在啟發導引,使學生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面對知識時代的要求,最重要的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的創作型思維,讓每個學生都“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為人”。因此,高校藝術教育教師要想培養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自己就必須要做到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個性化體驗,并對學生個性予以尊重。然后在教學中要實現教與學的角色轉換創新。教師主導和學生主動的雙方互動過程是圍繞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目標展開的,一方面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積極互動學習,從而從中學會思考,發展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另一方面教師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了解學生如何學習、創造,并及時提供參考意見,收回反饋信息,從而更好地改進教學,推動藝術教育的發展。 4.營造良好的藝術教育校園氛圍 對于藝術教育而言,環境和氛圍不僅是必需的,而且是至關重要的。目前,藝術特長生和大學生藝術團以及由他們帶來的各種演出己經成為許多高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確功不可沒,但也致使部分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在開展校園藝術活動方面過于依賴于特長生的招收和高水平藝術團的成立,背離了藝術教育“普及”的初衷。藝術教育的實施離不開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而依托校園文化是藝術教育普及的一個重要手段。當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開展了一系列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但活躍于其間的大部分都是藝術特長生,對于那些無藝術才能或藝術教育基礎的人而言,自己只是藝術節、音樂會、藝術社團等等活動的局外人。反觀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美國,定期地舉辦藝術節等校園文化活動,不但組織最優秀的藝術人才一展其藝術才能,還會提供舞臺給那些對藝術有興趣的同學,至于那些過去與藝術無緣的學生也可以參加各種免費的藝術培訓活動。真正做到了通過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為全體學生提供體驗藝術的機會,這方面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總之,隨著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提出,我們應該更新觀念,從認識的嶄新視角,重新審視藝術的教育價值與社會價值,重視藝術教育對于大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