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職教生逆反心理成因及疏導
何成陽 章鶯鴻
論文關鍵詞:職教生逆返心理疏導
論文摘要:職教生是我國未來的國家建設大軍,他們將成為各行各業的技能能手,他們的綜合素質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同時也關系到他們將來的就業與生活。如何對職教生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是我們每位職業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對某類事物產生反感情緒,故意做出與該事件發展的常理背道而馳的舉動的一種心理狀態。相當部分的職教生因成績和不良行為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是老師和家長批評的對象。長此以往,學生容易產生逆返心理,抵觸老師和家長的教育。所以很多老師在在履行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會遇到學生頂撞、不按照你的意圖去做,不服從你的管教,甚至在背后還罵你,這些都是逆反心理行為表現。很多老師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往往責怪學生的這種不良行為,覺得現在的學生素質很差。并可能采取一些不妥當的處理方法,和學生一味的僵持下去。有的老師還會通知家長過來加強教育或給予這些學生處分,加大對他們的攻勢,以達到學生服從你的管教,不能違背你的意愿。而不是分析原因、改變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不但不能糾正學生身上的不良行為,反而加深了學生對你的抵觸情緒,對于老師的管教更加的雪上加霜。
職教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觀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根本環境,家庭教育是學生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起跑線。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和個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職教生在初中大多成績不太理想,他們未能如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父母有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所以這部分學生受到家長“表揚的少、批評的多”,很多家長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或命令式、專斷式等慣用的教育方法,這些都無形地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種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時,便在情感上對我們所進行的一系列教育、說教、勸說產生抵觸,在情緒上不滿,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2.學校不良因素的影響。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主要環境,學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學校不良因素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1)學校不良的校風和學風的影響。同學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觀、出風頭、唱反調就使一些本來正常的學生心理上被潛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穩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2)教師教育指導思想的偏離和方法上的不當。一些教師在教育指導思想上存在著為完成施教任務而完成施教任務等應付差事的想法。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教師不認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教育從內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學生對教育產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3)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學生,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與體驗,當他們出現問題時,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問題,而是一味地強調師道尊嚴,導致他們因對教育者本身的排斥,進而對我們的教育產生逆反心理。(4)一些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性格、能力、成績等方面不能客觀評價,過于注重分數,對學生的一點小錯就揪著不放,使學生產生“老師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與老師對立、背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5)個別老教師“老套”的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的學生。現在的學生個性都比較強,性格特征也比較強,有的教育方法在這個同學身上比較適用,而在其他學生身上卻不行。從部分職業學校學生管理來看,年輕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方法和手段要比老班主任的多,年輕班主任的親和力也要比老班主任強。
3.大眾傳播及社會文化的影響。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及大眾傳播事業的發展,大眾傳播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擴大。不僅給青少年提供了學習、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徑,而且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大眾傳播媒介在信息選擇、制作上因著力大眾,而忽視了對青少年受眾群體的關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種現象或因制作節目的連貫性,本來用來警示人們和青少年的內容,卻被青少年負面地接受了。 我認為德育教育工作者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疏導:
1加強教育者指導思想的轉變,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從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間是一對矛盾性的存在,實質上這兩者是一致的。這是因為我們教育的目的或目標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地成長和發展,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被教育者需要我們的指導,教育者教育指導的作用又具體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會化和不斷提高健康發展能力面實現。正確解決這一關系及在指導思想上樹立熱愛教育工作特別是熱愛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識,就會在我們的教育內容、形式和法上做到積極探索,敬業工作,尊重青少年。進而才會減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其逆反心理。
2.加強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系。教育的前提條件是被教育者接受你的教育,否則教育就無從談起。硬生生的說教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它需要教育者能更多地投人感情。感情的因素,無形地左右著人們的某些行為,這就是情感魅力。對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在其行為意向和決策中,受感情因素影響很大,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好感與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們都有體會,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喜歡某個老師的結果。如果我們教育者在感情上與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親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的那種厭惡、背離逆反心理自然就會淡化或消除了。
3.加強學風和校風建設,加強對學生群體的指導。任何群體都會對個體產生一種心理壓力,這種壓力或者說是一種生存、生長環境對人的壓力作用。積極的群體對個體的正常心理產生的則是一種動搖力量。為此,加強對同輩群體的正確指導,及時發現不良風氣并做到盡早扭轉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習氣滋生、擴大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對學生群體中“領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導,則更是必要的。
4.加強對杜會文化現象的分析和導向。面對社會錯綜復雜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問題,青少年往往還未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力,常常是因為好奇心驅使進行模仿,難以辨清其實質或其中蘊含著的積極、合理因素。這就需要我們教育者及時、有效準確地把握這些現象和問題,把它提出來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實質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幫助青少年建構正確的認知,避免盲目的追隨。這也可預防、消除逆反心理。
5.積極、鼓勵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最渴望他人的贊美。贊美是一種鼓勵,它在人們心靈深處植人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種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它是一種興奮劑,讓人更加充滿活力和精神;贊美還是一種認可,一種肯定,能使人們堅定發展的方向。我認為,多一種鼓勵,就少一個背離者;多一句贊美,就有可以把搖擺不定的青少年拉人我們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評雖然可以幫助受教育者認識錯誤,但其心理是不悅的,至于粗暴的批評,更是一種適得其反的做法。
總之,對職教生逆返心理的疏導,要結合學生的性格和個性特征,采用比較合理的教育法和手段,要有耐心、信心和決心。雖然教育難度和壓力較大,還會面臨很多失敗,但是我們決不能放棄,因為這是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