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病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佚名
關鍵字: 鼻咽癌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癌癥是心身疾病,心理社會因素在癌癥發生過程中起重要作用[1]。對患者來說,癌癥本身也是一種應激源,同樣會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產生各種心理癥狀,而這些癥狀又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康復,并有可能加速癌癥的發展。鼻咽癌(NPC)在我國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本研究試圖通過臨床對照研究,探討鼻咽癌病人的心理狀況,以期為臨床心理干預和提高鼻咽癌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供臨床參考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1.1.1病例組(鼻咽癌組)病例來源于1997年8月~1998年1月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鼻咽科住院的鼻咽癌病人。共61例,均經病理切片確診,首次發病,且未經任何治療。既往無精神病史,具有小學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男46例,女15例,平均年齡44.36±9.81歲。
1.1.2疾病對照組(肝炎組)病例來源于1997年8月~1998年1月中山醫科大學附屬三院傳染科住院肝炎病人。共30例,符合病毒性肝炎上海會議(1990年5月)診斷標準,確診為肝炎。首次住院,既往無精神病史,具有小學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齡43.70±9.28歲。
1.1.3健康對照組來源于廣州市及附近地區志愿合作者30名。目前無重要軀體疾病和精神疾病,既往無精神病史,具有小學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男22人,女8人,平均年齡43.13±4.48歲。
1.2研究方法和內容
1.2.1癥狀自評量表(SCL-90)[2,3]90個條目,有總分和10個因子。主要評定受試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及癥狀特點。
1.2.2自評抑郁量表(SDS)[2,3]包括20個條目,計算抑郁程度指數,按指數為0.5以上為有抑郁,計算出抑郁發生率。
1.2.3自評焦慮量表(SAS)[2,3]包括20個條目。先計算出粗分,再換成標準分,按標準分為41分以上者為有焦慮,計算出焦慮發生率。
2結果
2.1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定結果
結果發現,與健康組相比較,除人際敏感、敵對、偏執和精神病性因子外,鼻咽癌組各項均顯著高于健康組(P<0.05)。與肝炎組相比較,鼻咽癌組在總均分,陽性項目數、抑郁、焦慮項目上顯著高于肝炎組(P<0.05);總分、陽性均分、軀體化、強迫和恐怖與肝炎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人際敏感、敵對、偏執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顯著低于肝炎組(P<0.05)。肝炎組與健康組比較,各項均顯著高于分健康組(P<0.05)。 2.2自評抑郁量表(SDS)評定結果
鼻咽癌組的抑郁指數(0.56±0.05)顯著高于肝炎組(0.46±0.07)和健康組(0.42±0.06),肝炎組顯著高于健康組(P<0.01)。61例鼻咽癌病人中,SDS>0.51有42人,占68.25%,顯著高于肝炎病人(26.67%)和健康人(3.33%)。
2.3自評焦慮量表(SAS)評定結果
鼻咽癌組的SAS評定總分50.87±5.87,顯著高于肝炎組(39.73±7.46)和健康組(32.17±5.44),肝炎組又顯著高于健康組(P<0.05)。
61例鼻咽癌病人中,SAS.41有56人,占91.80%,顯著高于肝炎病人(33.33%)和健康人(10%)(P<0.05)。
3討論
近年來許多研究證實,癌癥病人具有復雜的精神癥狀。SCL-90評定結果大多高于正常人,有些因子接近甚至超過神經癥病人[4,5]。本文通過對鼻咽癌病人臨床對照研究,發現,鼻咽癌組除人際敏感、敵對、偏執和精神病性外,其它因子皆顯著高于健康組,總均分、陽性項目數、焦慮、抑郁顯著高于肝炎組。說明鼻咽癌病人存在許多心理癥狀,尤以焦慮和抑郁為重,心身健康狀態較差。另一方面,在人際敏感、敵對、偏執和精神病性項上卻顯著低于肝炎組。這可能與癌癥病人的情感釋放能力減弱及特殊行為方式有關。許多研究表明,癌癥病人有特殊的行為特征,主要表現為過份順從,盡量回避沖突,追求完美,不表現負性情緒,過份地運用合理化效應,情緒往往向內發放[6,7]。同時也說明鼻咽癌病人有壓抑自己,抑制各種負性情緒的傾向,給人以社會關系良好的感覺。
本研究結果表明,鼻咽癌組焦慮分和抑郁指數均高于肝炎組和健康組。說明鼻咽癌病人存在較嚴重的情緒障礙,其中又以焦慮障礙更為嚴重。這可能與本研究的對象都是剛入院一周的首次發病病人有關。此結果與許多學者調查相似[8]。這些癥狀如不加以及時治療或控制,對病情是不利的。鑒于剛入院鼻咽癌病人出現嚴重的情緒障礙,且以焦慮為主。為了使病人能對治療有較好的依從性,積極配合醫護工作,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應對病人的情緒障礙進行心理疏導、解釋及松弛治療,必要時可適量地使用抗焦慮、抑郁藥物。
Kaplan分析癌癥病人產生心理障礙時認為有以下4個方面原因[9]:①患者對疾病和住院的應激反應(疾病心理反應);②合并心理疾患,如焦慮或抑郁等;③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④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如抗癌劑,藥物過量或毒性反應,以及放療、手術等產生的心理障礙。因本研究對象為首次發病、未經治療的病人,故考慮鼻咽癌病人的心理癥狀主要由前三個方面的原因所致。但除此而外,是否與鼻咽癌病人的生活經歷及個性特征有關,還得做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