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職高學生心理障礙的形成及對策
吳天寶
論文關鍵詞:職高學生心理障礙形成對策
論文摘要:職高階段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需要我們探索和研究。本文從心理障礙、心理障礙形成及對策等三方面進行了探討。
心理障礙形成
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都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它們與社會大環境和個體的心理素質都有著不可分割的直接關系。
社會大環境的污染是首要因素社會媒體的不當宣傳及各種不正之風容易導致職高學生心理迷亂,出現如酗酒、抽煙、斗毆、違紀及性越軌等不當行為。所以,清除社會精神污染是凈化學生心靈、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件大事。
不良的家庭、學校環境及不當的教育方法也是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是塑造個性的工廠,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塑造師。學校和教師是培植與修塑個性的辛勤園丁,是每個學生成長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條件。期望值過高或者過低,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極為不利的,也就是說對孩子要求過寬、過嚴都會造成一定的問題心理。如溺愛、包辦、放縱等,會使孩子養成任性、依賴、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這類孩子往往適應能力差、交往能力不高。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如對好學生遷就,對差學生諷刺挖苦等都是不適當的,甚至會造成嚴重后果。
與個體的個性有關比如,同樣的環境,有人能適應,有人則格格不人;有人能與人合作,有人卻偏執、孤僻、獨來一獨往.這些都與個性有關。個性決定了一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決定了一個人待人接物的方式.即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所以它影響到一 個人的心理健康。
一個人個性的形成與遺傳有關,更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后天生活環境,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因此,良好的生活環境對形成良好的個性至關重要。
心理障礙對策
(一)用多種方法開展研究
觀察法通過感官或借助一定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內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和描述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這種方法可了解學生在自然狀態下的行為的真實表現。
談話法通過與學生面對面交談的方式收集學生有關資料,或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了解其心理和行為特征。
它能得到較深入的資料,可以較詳盡、真實地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的具體階段和有關細節。
問卷調查法通過書面形式,用統一的、嚴格設計的問卷收集學生有關的心理和行為特征資料。它可用來系統地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行為表現、需要、興趣、性格特征等。
心理實驗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計劃地嚴格控制條件,主動引起或改變被試的心理活動,從而進行分析研究的客觀方法。
心理測驗法指利用測量表對個體的心理品質進行測定的方法。通過測驗,能對學生心理狀況進行診斷,建立心理檔案,發現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案。
(二)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可系統地掌握學生心理動態,有利于心理教師、班主任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詢。
確定心理檔案內容一要包括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資料,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家庭生活情況、生理狀況及對學生心理有影響的重大事件等。二要有能反映學生心理狀態和心理特點的資料,包括智能狀況、個性特征、行為問題等。具體形式可參考表1。
選擇合適的測評工具確定了內容后,選擇合適的測評工具施測才能較準確、全面、真實地掌握學生的信息。(1)選擇標準化測驗。要熟悉測驗目的和功用,適用范圍,另外還要選擇信度、效度較高的測驗。(2)采用自編的問卷調查。調查學生的父母或任課教師,間接了解學生心理特點及行為表現。(3)通過談話、觀察獲取信息。(4)借助學校各種評定與記錄了解學生。(5)通過學生作品收集信息。
對結果進行整理、分析、解釋和建立心理檔案選擇了合適的測評工具施測后,就要對每份測驗結果進行分析、解釋,并結合學生基本情況提出教育培養建議,將有關內容填寫完整。這樣,心理檔案就建立起來了。
(三)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
通過信息的收集,心理檔案建立,就基本掌握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這時就可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應設立專門的心理輔導室,為學生、家長和全校教師提供具體的、外在的輔導設施。
輔導室的設計,需考慮學校所應提供的輔導服務,另外,還要考慮服務對象的數量。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可以是一間,也可以是多間。如果學校的實際條件許可,可以建立功能較全的心理輔導室,包括心理咨詢室、心理活動室、心理測量室。
首先,咨詢室應考慮到隱秘與安靜,進行咨詢時不宜受到外部干擾。這也是在遵循為當事人保密的原則,使當事人有安全感。心理咨詢室的布置應以溫暖、安靜的色調為主,避免強烈刺激性色彩,如大紅、深藍等。房內裝飾盡可能少,使學生感到和諧、親切、平靜、安全和放松,可以在適當的地方放上鮮花或盆景,懸掛一些視野開闊、有生命力和使人心境平和、豁達的壁畫。咨詢室的座位安排也應符合相應的要求。
其次,心理活動室是為配合心理輔導活動而建立的,小組輔導或團體輔導可以在心理活動室進行。活動室的設立可以創設一種心理環境,學生在活動中可以扮演各種角色,在活動中體驗角色心理,達到心理平衡。心理活動室可以根據輔導員的需要設計和配置,一般有學生坐的椅子、音響、錄像設備等,另外色調等也應以溫暖舒適為宜。
另外,心理輔導工作需要了解來訪者的一般心理狀況和問題,因此需要用必要的量表和問卷進行測量。學校心理測量室需要備有常規的心理測量表,如SCL-90,MMPI等;測量學生一般心理狀況的量表,如智力量表、個性量表、氣質量表、學習情況問題和意志品質量表等。心理測量室不一定要和咨詢室放在一起,但一定要安靜、獨立的房間,以保證心理測量不受干擾。 (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當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它不同于一般的學科課程,其授課的內容、方式及對效果的評價都與一般的學科課程有很大區別,有著一定的特殊性。
心理教育活動課不是單純的心理學知識的傳授.也不是單項心理品質的訓練,它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中心,在學生沒有學習知識的壓力下,為學生提供一個放松心情的機會,使學生在這里能夠重新審視自我、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為更好地發展自我奠定基礎。它使在學校教育中不明確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確起來,它的側重點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識的建立、理性價值觀念的建立、情緒的合理調控、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挫折承受能力訓練等。在整體上,心理教育活動課按照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規律特點及當前學生遇到的主要焦點問題,將教育活動的目標層次化。在內容上,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從學習、生活、適應社會三個方面著眼,按照每個方面內容,又分為不同的單元,每個單元又由許多相對獨立的活動組成,每個獨立的活動即是教育活動課的最小單位。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在班中一般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各種活動,主要有游戲、情境創設、角色扮演體驗、討論澄清等。這里的游戲、活動不同于學生的自發游戲,也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活動,而是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選擇設計的有主題、有活動形式和方法、有設計方案、能控制活動的過程、能評價活動的結果的游戲和活動。
心理教育活動課效果的評價,以心理測驗、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我們每一階段授課內容結束以后,都對學生分別進行情緒、性格、學習動機等方面的測試或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在這一階段學習和生活的情況,及時分析、總結并以此為基礎作下一步工作。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還有許多課題值得我們去探索和研究。為了使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取得更好的效果,這有待于我們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心理教師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交流、總結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