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關注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陳芳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中學生(以下簡稱中職生)的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至十八九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這一時期是人的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也是產生心理困惑、心理沖突最多的時期。加強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成才,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本文從分析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入手,分析了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引起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關注。
關鍵詞:關注中職生心理健康必要性和迫切性
中等職業學校的目標是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所謂高素質勞動者,不但要有熟練的技術,更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二十一世紀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康的人才。近年來,就其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以及人們對其重視程度而言,還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作為未來中國主要勞動者的中職生的心理狀況更令人擔憂。
一、當今中職生現狀
中職生的生源來自各初中畢業生中最差的那一部分,這里的差并不僅僅指成績差,它包括了方方面面,如家庭環境、經濟條件、健康狀況、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經過近幾個學期的調查統計,中職生中單親家庭近10%,城里的孩子父母下崗的占60%,雙方下崗的占10%,農村孩子家庭收入較低的占農村學生的50%以上,總體說來貧困及低保家庭接近三分之一。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父母若不正確引導,孩子的心理問題必然出現。通常有以下幾種類型:
1.意志消沉型。此類學生長期在弱勢群體中生活,在學校得不到老師的關注或關愛,在社會,有些家長迫于生計顧不上教育他們,養成了放任自流、逆來順受的習慣。他們無力去爭取好的生活,總覺得別人欺負他們,不相信真善美,這樣的學生各方面都屈居人下,也甘為人下。我校有一機電專業男生,幼年時父母離異,由祖父母拉扯大,本應盡快獨立,但其性格懦弱,雖人高馬大,卻甘于受人驅使,不愿考慮將來,容易被人利用。
2.看破紅塵型。此類學生因受父母及親友影響,好像什么都看透了,對生活沒有憧憬,沒有激情,連玩都提不起勁。實際上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逃避,把聽說的當成是自己將要經歷的,不愿再去努力奮斗。有一個外地學生,隨父母來本市經商,不能真正領會創業艱辛,單憑只言片語偏激地認為“讀書沒用,當工人沒出息,有權有錢才最好”,所以覺得做什么都沒意思,混混日子算了。
3.崇尚暴力型。
暴力影視及網絡游戲對青少年尤其是中職生的影響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有些學生不可避免地接受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他們認為“拳頭”是硬道理,武力可以征服一切。有不少男同學從小備受溺愛,在家聽不進家長勸說,在外蠻橫暴躁,經常惹事,最后連職業學校也呆不下去,只能輟學回家,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極大的壓力。
4.狂妄自大型。職業學校中有些學生存在難以克服的壞毛病,他們從小受到家人嬌寵,只聽得進表揚,聽不得一點批評,普遍存在意志薄弱、感情脆弱、依賴心理嚴重等問題。來到職業學校后更是怨天尤人,從不查找自身原因,都是父母、老師、別人的錯,經不起一點挫折。 5.極度空虛型。近年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但也產生了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信仰、道德的缺失,人心浮躁,不能腳踏實地,這不可避免在部分中職學生身上有明顯的體現:對學習不感興趣,精神沒有寄托。主要表現在:不求進取、無所事事、頭腦空虛、尋求刺激、愛穿奇裝異服、吸煙喝酒,甚至過早談起戀愛,很容易導致悲劇的產生。
以上是近幾年中職生中出現較多的幾種狀況,無論存在哪一種心理問題的學生,都無法成為新時代合格的勞動者。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跨世紀的合格人才、適應未來競爭的需要。大量資料表明,由于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過大,各種心理疾病發病率不斷增加,因此,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將很難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現在的中學生將是新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作為學校,我們有責任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使他們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能夠具備較強的心理承受力,能夠適應高風險、快節奏、強競爭的環境。
2.加強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全民素質的需要。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使全體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而健康的心理就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個性是贏得學習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條件。
因此,學校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不僅具有遠大理想,而且不怕挫折、百折不饒,成為素質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中等職業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調查顯示,近年來中職生學習意志非但沒有隨年齡增長而提高,反而呈下降趨勢。中職學生的意志品質不如初中生,他們厭惡學習,意志品質差,缺乏成才動機,自覺性差,遇到一點點困難就裹步不前,甚至頹廢沉淪。若任其發展下去,后果不堪設想。可以說,對中職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新時代要求我們不斷探索新形勢下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把中職生真正培養成為有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的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