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兒童文學素養
代詠梅
摘要:本文針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文學素養現狀的分析,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兒童文學素養,以勝任未來的幼教事業。
關鍵詞:學前教育兒童文學素養教學
童年的記憶往往給人的一生留下深刻的烙印,美好的記憶會給后天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而兒童文學對于幼兒來說,是打造美好烙印的源泉。特別是幼兒教師那悅耳動聽的兒歌、形象生動的幼兒故事,猶如涓涓細流在孩子們幼小的心田里緩緩流淌;美妙神奇的幼兒童話,趣味盎然的幼兒戲劇、影視,更是令孩子們心馳神往,給孩子們天真快樂的童年留下了無限的遐想,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兒童文學在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文學課,又是一門專業必修課, 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兒童文學素養,為勝任未來的幼教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文學素養的現狀
目前,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差,文學素養偏低,教師的兒童文學教學往往或強調文學性,過于重視基本理論、作家、作品的解讀;或過于重視示范性,把幼兒文學課與語言教學課相混淆,容易造成幼兒文學素養的明顯缺陷。
1.再現作品缺乏審美鋪墊。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缺少足夠的幼兒文學閱讀積累和必要的文學審美鑒賞能力的鋪墊,勢必降低兒歌表演、詩歌朗誦、故事講述、戲劇表演等再現作品的審美品質,也必將影響幼兒課堂中幼兒文學的審美傳遞和審美接受。
2.語言傳授缺乏靈動。
一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缺乏主動閱讀、廣泛積累的積極性,缺少文學鑒賞、交流思辨的經驗,常常會帶來語言傳授內容的遷移能力、理解深度和準確度方面的問題。
二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缺乏充分的綜合活動實踐和語言表現力的訓練,其組織教學活動手段的單一以及語言表現力的薄弱會影響課堂教學的連貫性和生動性,必然影響其從教初期的教學信心和效果。
3.創編和指導缺乏創新。
目前多數中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文學教學過程缺少讓學生體會和展現閱讀的愉悅、創編的成功、表演的艱辛、競爭的激勵的機會和平臺,導致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改編和創作幾乎處于應付狀態,指導作品再現因經驗不足而缺乏創意,其創新教學品質的培養就顯得蒼白無力。 二、兒童文學教學的教學策略
1.鼓勵閱讀經典,促進幼兒文學視野的形成。
經典的兒童文學凝聚著語言的音樂美、色彩美、意境美,豐富多彩的兒童文學教學能大大提高學生語言品位的廣度、深度和美度。幼兒文學教學應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靜下心來進行經典閱讀,從中吸取精華。只有這樣,才能為未來的語言教學儲存必要的資源,才能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從而承擔起為幼兒文學閱讀擔當領航人的重任。在校期間教師應指導學生通讀古今中外經典的幼兒文學作品, 設計“幼兒文學讀書活動”、“講故事比賽”、“故事情境表演賽”等活動,開拓學生的兒童文學視野。
2.重視審美品位的提高,促進教學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兒童文學教學中要激發學生不斷感受和體驗兒童文學作品中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意境、精練生動的詞句和強烈感人的意義;要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體現形象美、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在推敲中欣賞語言美、在誦讀中體驗情感美;要在對作品思想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對幼兒接受能力的正確判斷的基礎上,通過有機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富有表現力的朗讀、講述、解說、表演等再創作的能力,從而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培養學生的審美品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相應的實踐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
3.重視創新品質的歷練,促進主動發展意識的養成。
在兒童文學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機會、搭建平臺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要鼓勵學生獨立創編幼兒園常用類型的兒童文學作品,指導語言表演節目的排練,設計語言類表演的舞臺服裝、道具、化裝、燈光,編輯配樂等。通過每個環節的設計,綜合協調了自身的創、編、導能力,這樣就會使幼兒教師不斷給予幼兒新鮮感,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幼兒文學由于是面向6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的文學,有時會被人戲稱為“小兒科”,往往容易被人誤解,就是學習這門課的學生也會心存輕視。因此,在有限的教學單元和教學實踐中,調動和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和加強學生的文學素養,是每一個幼兒文學教學工作者都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