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加強中學生價值觀教育初探
晏偉靈
學生的價值觀,是他們在學習、成長、發展過程中,對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現象進行評價、決定取舍的基本思想觀點。它支配、影響著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其作用具體反映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方向作用。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方向。那些被肯定的有價值事物,會激起學生的熱情,促其積極創造與獲取,從而影響著實踐活動的方向;二是動力作用。價值觀是構成實踐活動自覺性的前提。當價值觀初步形成后,學生就會按照自己的生活準則堅定不移地去行動,形成一定的思想動力;三是養成作用。價值觀對行為的長期支配,會使個體的一定行為既出于內心又帶情緒性,經常重復和強化,最終養成習慣。
然而,中學生人生價值觀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學校里出現了大量的“另類”學生,他們的言行、思維往往與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相違背,嚴重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究其成因,首先,就社會大環境而言,中學生的價值取向是受社會價值導向制約的。中學生的身心尚未成熟,其人生價值觀念,一方面隨社會發展而發展,一方面又隨自身成長不斷加以調整。市場經濟帶給我們物質上滿足的同時,也使得一些人將經濟利益作為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由此導致價值取向上的單一性、功利性與盲目性,忽略了作為社會人應該提高的文明程度,以致扭曲了對孩子的人生觀教育。中國傳統的價值體系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其局限性也逐漸暴露。長期壓抑的合理物質訴求被釋放并迅速膨脹。在人們追求物質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人們的價值取向也由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傳統價值觀中的優秀成分也在人們充滿功利的目光中漸行漸遠,人生價值觀教育也在我們盲目追求利益的過程中被忽略。
其次,就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而言,城市和農村產生了強烈的反差。對于大部分的城市家庭來說高舉“一切為了孩子”的大旗,把孩子的一切節假日都交給了名目眾多的培訓班,在急功近利中抹殺了孩子的天性,甚至從孩子未出世時就開始了胎教,期望他們能成為全才。很多家長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讓孩子來實現他們自己未曾實現的人生理想,致使許多不堪重負的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走向了極端。另外,離婚率的增長,家庭的破碎給孩子的心理蒙上了陰影,使得他們缺乏安全感,引發信任危機。這都不利于青少年的人生價值觀教育。相反,對于農村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問題固然重要,但家庭的經濟問題更為突出。特別是隨著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就尤為突出。親情缺失,是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一個首要問題。 不管是城市家庭對青少年學業的過多關注還是農村父母對孩子缺乏必要的監護,他們所忽略的一個共同的問題是: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要。因此,面對社會上橫流的物欲、假冒偽劣、色情兇殺、走私販毒等畸形的價值取向,特別是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其中的有害信息也腐蝕著他們的心靈。
家庭教育的匱乏和社會教育的無力,也使得我們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學校教育這一環節,同時審視我們過去的教育方法。可能很多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傳統的說教教育模式枯燥僵化,教科書上也不乏大道理,響口號,但結果是不但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引起學生的逆反和抵觸。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存在的現實反例。另外一個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文理過早分科和應試教育的存在使得大部分的家長和學校更是急功近利,注重速成教育,以致好多學生成不了才也成不了“人”。
學校在培養學生價值觀方面責任重大,特別是要為他們價值觀的形成進行正確引導。青少年學生正處在思考人生價值、社會價值和進行價值選擇的關鍵期,也是接受價值觀教育的最佳時期。對中學生進行人生價值觀教育是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內容,能不能堅持與時俱進,把它放在現實的大背景下進行,是加強人生價值觀教育針對性和時效性的關鍵。如何讓我們的人生觀教育得以落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引導青年學生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和崇高的理想目標。這也是落實人生觀教育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途徑。崇高的理想目標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人們會在追求自己理想和目標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己。這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運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內化教育。所謂“內化”,這里是指通過教育將社會主義價值觀轉化為學生自我要求,并付之于行動。在價值觀教育中,學生效仿榜樣,是通過比較、內省的形式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出現敬慕、羞愧等心理,產生目標、情感和行為上的追求,從而引發自我教育。
同時,我們還必須高度重視中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地域因素,根據各地的不同特點,多層次,多渠道、多側面地為各地學生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加強價值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根據中學生價值取向特點,努力更新教育內容和方式,避免傳統的說教和空洞的大道理,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利用當地素材,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引導學生關心集體、關心社會,發揮出自己對社會貢獻的能量。
另外,教師的價值觀將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效能。教師特別是思想政治學科科任教師必須身體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為,成為學生價值觀的向導、道德上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