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德育實效性
陳琰
: 【摘 要】中學思想政治課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主要途徑。同時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教學模式及效果是影響德育實際效果的一個主要性因素。
【關鍵詞】提高思想;政治課;德育;實效性
作為政治課教師,要有改革意識和創新意識,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并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增強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實效性。那么,如何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實效性呢?
1.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緣由
雖然我們多年來一直強調要注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但由于這項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我們不能有放松心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與時俱進,穩步提高。
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是社會發展的強烈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深刻的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此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得到長足的進步與發展。我們必須及時地向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進行經濟、政治、法律、精神文明等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適應社會的進步,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同時,改革開放過程中,社會轉型引發的各種矛盾與丑惡現象也隨之迸發,我們要正確估計、科學思考、合理引導,體現國家意志和符合社會要求,教育青少年學生認清方向,避免迷失自我,用高遠的視角、積極的心態、科學的思維來認識社會設計人生。
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是其課程性質、特點及任務的內在要求。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突出地體現在育人的功能上,只有入情入理、入心入腦的教學,才能體現其德育性質。
2.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促進青年一代健康成長的現實需要。總體來說,我國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及心理索質發展良好,但諸多調查與研究也反映出許多不好的跡象,由于社會保持穩定與生活條件改善、學業壓力與就業競爭、處于成長發育時期以及獨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的特殊等,許多青少年不思上進,不關心社會與他人,唯我獨尊,缺少科學思維方式,抗挫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弱,缺乏創新能力等。于是道德滑坡、心理障礙、信仰危機、誠信缺失等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為青少年一代塑造精神支柱,在滾滾紅塵中為青少年守護精神家園,培養學生具有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看待和分析社會與人生的重大問題,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集中承擔這一職責,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注重情感、思維、知識傳授、能力訓練和心理輔導等方法,提高實效性,履行責任感。 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人文性,是復歸該課程地位和發揮政治課教師作用的迫切要求。事實上,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為考試而教、為考試而學”的現實,已泯滅了教師的創造性和學生的積極性,枯燥的講解、頻繁的訓練已成為最通用的教學方式;許多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諸如參觀調查、演講討論、讀書寫心得體會、案例分析已遠離師生,師生關系只能靠考分來聯系。因此,只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全面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完成其政治理論、思想品德、各種思維與實踐能力和心理健康等教育任務,更有利于大面積、深層次、長效地提高學生素質和應試能力。
3.探尋新的教學方法,促進德育實效的提高
傳統的“灌輸法”“填鴨式”教學,不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學生只學到簡單的知識,未能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所以,必須尋求一套良好的教學方法,使思想政治課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德育教育質量。
3.1討論教學法。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獲取知識的方法,用討論法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既可以是整節課的討論,也可是幾分鐘的討論,既可以是全班性的討論,也可以分小組討論,還可以同桌之間展開討論。教師應處理好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討論的問題應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有討論、鉆研的價值,最好是社會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二是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啟發、引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發表見解,注意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討論的主題和爭論的焦點上,引導討論向縱深發展,使關鍵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三是在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做好討論小結,簡要概括討論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糾正學生錯誤的、片面的或模糊的認識,讓學生真正領會教材精神。
3.2趣味教學法。趣味性是指在教學中為使受教育者產生自覺接受教育的動機,教師運用的為其喜聞樂見、可知可感的基本德育手段。實踐證明,它是對過去那種單純的灌輸式、訓導式、說教式德育教學模式的摒棄,是一種適應時代發展,符合中學生思想實際的教學方法。
3.3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思想道德教育涉及大量的實際問題,單靠課堂教學不能完全解決,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解決思想認識問題,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課堂活動的形式很多,包括學生辯論會、專題調查、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
作為學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建立教學新模式,探尋教育新方法,改變落后的教學觀念,激活思想政治課,使學生在學習中自覺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自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教育質量,增強政治課德育時效性,為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奠定基礎。
總之,目前對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的評價還主要靠有限的筆試,考分是作為指導教學與學習反思的簡單杠桿,而考分又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許多教師和學校在新課程方案指導下開展了全面考查學生德育素質的嘗試,如行為監測、情景行為反應、跟蹤品德調查等,這些都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從而提供指導我們改進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經驗教訓,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德育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