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社會實踐,提高中學政治課堂教學
張艷
摘要:社會實踐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向社會學習、拓寬知識視野、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增長才干的活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探討了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幾點見解,使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增強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初中政治社會實踐課堂教學探索
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存在著知與信、信與行的特殊矛盾。“信”是紐帶和關鍵,是學生將馬克思主義的原理、觀點及其他社會知識內化為行為的主渠道。要解決這些特殊矛盾,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必須組織中學生深入社會實際,走出去了解社會生活,參與社會實踐鍛煉,進行以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社會公益勞動等為主要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帶著疑慮走向社會,在社會實踐中驗證知識,增強理論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以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確立正確的信仰、信念。這的確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具有課堂教學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一、社會實踐是堅定學生信念的“催化劑”
思想政治課是對中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中學德育工程的主要途徑。它對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課堂教學中傳授的知識,能否內化為學生覺悟、外化為學生行為,關鍵是讓學生深入實際,在社會實踐中去比較、去檢驗,并強烈地感受到“內化”與“外化”的必要性。社會實踐是促使學生形成堅定信念的“催化劑”,是“知行合一”的中介和關鍵。在初三《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教學時,部分學生對現階段還要提倡艱苦奮斗表示不以為然。針對學生的這種思想,我借我校組織學生“紅色之旅”社會考察的契機,以盤縣二小生動的事例,讓他們直觀了解到當年紅軍長征時所發揚的斗爭精神、創業精神和獻身精神,讓他們意識到艱苦奮斗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狀態。
二、社會實踐是鄉土教育的“好教材”
中學生能從實踐中深化和拓展知識,挖掘“鄉土”典型,加強鄉情教育,使學生倍感親近、親切,原來書本中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這既增強了思想政治課的說服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自己家鄉的思想情感。
在《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教學中,要結合生活實際,尋求生活中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典型實例,通過走訪等方式使學生對這種大局意識心悅誠服,并深受感動。還可以結合社會熱點,廣泛接觸社會,如針對塑造城市精神,我們組織了節假日小隊,開展去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上街協助交警執勤等一系列的社會公益活動,使學生從切身體驗中意識到自己行為的社會意義和價值,意識到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每一個中學生應盡的社會責任,激勵自己不斷地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三、社會實踐是培育興趣、發揮特長的“沃土”,是學生能力的“培育場”
培養學生正當的愛好和志趣,豐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是一個積極能動的過程,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由于時代特征和年齡特點,為引導、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我們組織了以社會調查為主要形式的“社會調研”興趣小組等,組織同學調查柏果中學的浪費現象。調查表明,食堂就餐的浪費十分嚴重,不關水龍頭、離開教室不關燈、亂花零用錢等浪費現象隨處可見。通過對浪費現象的分析,學生們在這次活動中受到了深刻的自我教育。通過社會實踐,學生們學會了如何與人交流,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團結協作,激發和培養了他們參與社會實踐的興趣和愛好,同時在活動中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鞏固和深化了知識,特別是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進一步推進中學政治課社會實踐活動的思考
1.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需要切實推進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課是中學德育工作的主導渠道,而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將所學的德育知識內化為信念的重要環節。所以,中學思想政治課更應該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倡導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將德育知識內化為信念,進而用來指導自己的言行。
2.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要支持社會實踐活動。教育行政部門要在制度上保證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做到明確任務、督促落實,做好經驗總結,加強督導,還應重視對教師的培訓。
3.學校應從機制上激勵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施。首先要制訂本校社會實踐活動的規劃,建立家長和社區有效參與的機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必須正確評價、激發師生創造性地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4.營造鼓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良好氛圍。首先要提升認識,形成正確的導向。教育行政部門要從推進和深化素質教育的高度讓各方面都充分認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形成正確的強有力的輿論導向,使社會實踐活動得以全面實施。其次要建立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評選獎勵制度。建議由市教委教研室主辦、市教研會承辦,每兩年一度對全市中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實施及活動成果進行評選。最后要爭取社會、社區和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總之,“多角度、多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幫助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溝通書本與社會、理論與實踐,提高思想認識和覺悟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思想政治課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其效果是客觀的,貴在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