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
蔡洪濤
【摘 要】:21世紀的今天,把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運用到教育教學活動中,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多媒體的使用要注意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要讓多媒體為我們思想品德課輔助和服務,那就需要找準教學整合點。將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政治教學中。
【關鍵詞】:政治課堂 激發興趣 課堂效率
多媒體的使用要注意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要讓多媒體為我們思想品德課輔助和服務,那就需要找準教學整合點。教育產生于社會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人類生產、生活中的先進技術和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必然運用到教育教學中來。在21世紀的今天,把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運用到教育教學活動中,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整合點就是常規教學手段支撐其實施存在困難或質量及效率方面存在問題,但多媒體手段能夠有效支撐或能夠提高實施的質量及效率的教學環節或步驟。在教學設計中,我們教師應精心構思,確定出所有整合點,針對每一個整合點研究出利用信息技術解決的方法,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對象的一種積極認識,或趨近的認識傾向。由于在思想品德學科中有許多抽象的概念、現象和規律,它們超出了學生生活的感知范圍,而且又沒有相應的教學實物模型,這往往形成學生學習的障礙,使得教師的講解在學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如果我們通過多媒體把這些無法觀察和體驗到的內容生動、形象、直觀、科學地表現出來,優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配上教師簡練的講解,給學生以多重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引起注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使得枯燥乏味的學習變的輕松愉快,從而獲得極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精選的實例,創設情境,能把學生的思維和興趣迅速吸引到課堂中來。同時利用多媒體以聲、文、色、形作用于學生的眼、耳、腦等各種感官,達到悅耳、爽目、怡心的效果,這樣的效果必然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渲染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這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展現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富有表現力的畫面、音樂、語言,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采用多種手段結合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渲染學習情境,能使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想象和思維,促進智力和學習能力的發展。
如,在教學“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這一課時,我適時播放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鄧小平接見撒切爾夫人的情景和堅持國家主權不容侵犯的立場;展示1997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和揚眉吐氣的雄偉氣勢;展示澳門各界歡欣鼓舞迎回歸的愛國熱情。而且通過展示中國行政區圖,把香港、澳門、臺灣的地理位置突出顯示出來,從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諸多角度說明臺灣與大陸不可分割的事實。進而說明“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這樣通過設置港、澳、臺三地的紀錄片或圖片等放置于教學情境中,效果不僅引導了學生的積極思考,更使學生堅定了祖國和平統一、反對臺獨分裂的信念,加強了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當然教學的實效性也大大提高了。 三、聯系時政,增強愛國主義教育
引入時政信息,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科功能的原則是思想政治課的靈魂和生命線,也體現著思想政治課的活力與價值。脫離實際生活的政治理論是蒼白的,空洞無力的。把時政、事實引入思想政治課堂,是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如,在學習環保常識“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這一內容時,通過多媒體播放沙塵暴發生時的情景,從而啟發學生思考沙塵暴發生的原因,是由于亂砍濫伐森林樹木、過度開墾、放牧等因素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導致的,這樣不僅強化了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又加強了學生對“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的理解。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激發興趣和啟發思維,強調的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 神。興趣是構成學習心理的動力系統中的最活躍因素。思維是能力的核心,啟發思維是政治教學中培養能力, 發展智力,進而提高學生素質關鍵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課中創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認知的動力系統和智力系 統處于興奮狀態,使學生的認識活動和意向活動全身心參與投入,在創設新環境中,能產生碰撞,開拓思路, 這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與其它學科相比,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有兩難:其一,概念、觀點較為抽象、枯燥,與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 有一定差距。其二,社會上的某些重金錢、實惠的誘惑,重經濟輕政治的傾向的影響,導致學生輕視思想政治 課。有些政治課教師也心灰意冷,抱著“你們不愿學,我也懶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應付,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
初中政治學科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還有很多,如直觀演示法、合作調查法、激疑問難法等,但要視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定。我們在利用多媒體與初中政治學科相結合時,還要注意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不能過分依賴,否則容易走入誤區。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教師可以以課件為媒介,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加大教學的信息密度,在師生、生生之間的多邊活動中促進學生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在知識體系的不斷搭建中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現代信息技術當然也不例外。如果教師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學內容實質,把材料不分良莠、不分主次的堆積在課堂中,課堂中雖然熱熱鬧鬧,學生也似乎很有興趣,但卻無法實現知識的掌握、遷移及運用,導致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要做到揚其利、避其弊,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初中政治新課程改革開辟一條新道路,為培養創新型人才開拓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