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郭純平
論文摘要 實踐教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取得較大成績的同時,目前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主要表現在思想重視程度不夠、保障機制還不完善、實踐形式缺乏多樣性以及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等方面。
論文關鍵詞 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踐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問題一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實踐教學對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具有十分獨特的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過程之中去。所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實踐操作為主,采取原著閱讀、研究討論、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專業課實習等方式,有組織、有計劃的獲得知識、增強能力和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豍為切實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積極探索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也應該看到,由于研究時間不長以及研究內容不夠深入,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還不成熟、不完善,存在著若干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需要我們冷靜思考,認真對待,予以解決。
一、思想重視程度不夠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實踐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就不僅僅是純粹的理論教學,還應注重實踐教學,在實踐中深化理論學習,才能不斷提高其針對性和實效性。這就要求,學校、教師、學生等各個方面首先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才有助于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有效展開。然而,長期以來,大多數高校往往注重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在思想認識上忽視實踐教學,這是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難以有效推進的關鍵原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思想重視顯然不夠,主要體現在: 首先,高校領導重視不足。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其效果的好壞是與學校領導重視與否直接相關的。如果高校領導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那么,這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就會搞得比較好甚至是很好;如果高校領導不夠重視或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那么,這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就會搞得較差甚至是很差。就目前來講,相當一些高校的領導只關注高校的排名、社會對高校的總體評價等硬性指標,卻忽視了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與實踐能力。這樣,由于思想上認識不到位,高校領導就不可能從學校的全局出發來為思想政治理論的實踐教學制定相應的制度保障,以致于實踐教學常常因諸如缺少必要的規定學時、專項經費等條件的制約而難以順利進行。 其次,教師重視不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直接指導者與組織者。實踐教學效果的好壞是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精力投入的多少有著直接的關系。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投入較多的精力,其實踐教學的效果就會較好;反之,就會較差。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般都是采取大班上課的形式,班級人數較多,這種狀況有助于教師運用傳統的灌輸式的課堂理論教學方式,不利于實踐教學活動的廣泛展開;再加上實踐教學組織工作既費時又費力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普遍較重,就使得相當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思想認識上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對開展實踐教學缺少熱情,也就不會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研究實踐教學。 再次,學生重視不足。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其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只有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才能切實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然而,有些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卻存在著一些偏見,認為學習這些課程是在做無用功,從思想上對其不重視,缺乏積極性,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二、保障機制還不完善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協調配合。這就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工作的保障機制問題。完善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主要包括組織領導機制、經費保障機制與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但在現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過程中,這些相關方面的保障機制是不完善的。 從組織領導機制上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還沒有具體的組織領導機制。比如,一些高校還未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真正納入教學計劃,未規定實踐教學在各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所占的學時數,缺乏對教師工作量的計算標準與對學生的考核標準;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全校學生的公共必修課,在實踐教學的運行過程中,既需要有負責實踐教學的學校領導與機構,也需要有學生所在不同系部負責實踐教學的分層領導與機構,共同協調組織,僅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單位獨立組織實踐教學是非常困難的;實踐教學的過程與環節還不規范,沒有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學生實訓手冊,也沒有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文件以及各實踐教學環節方面的管理制度等等。正是由于許多高校尚未建立起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相關的組織管理機制,缺乏對實踐教學環節的具體組織領導,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難以有效、規范、持續地開展下去。 從經費保障機制上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專項經費很少甚至是沒有,缺乏良好的經費保障機制。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一項包括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實踐教學在內的復雜的教學活動。要實現實踐教學,它就必須與專業課程一樣擁有與其自身的教育功能相匹配的經費作保障;所以,各個高校理應該按照學生總數和生均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經費的數額來安排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專項經費,以確保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考察以及建立社會實踐基地等各方面的費用支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際經費投入卻嚴重不足。有資料顯示,“54.2%的學校實踐教學的經費為零,……,8.3%的學校需要臨時申請,有8.3%的學校生均20元一年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專項經費得到了落實”。豎因此,經費的缺乏,就成為是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組織實踐教學中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
從考核評價機制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機制還不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機制應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對教師所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的教學效果的考評機制,其二是對學生完成實踐活動質量的考評機制。這兩方面的考核評價機制,在很多高校中要么沒有,要么考核評價標準單一化,即單純地以是否在規定學時內開展實踐教學為依據進行評價,而未能顧及到實踐教學的組織過程、預期效果等其他方面??己嗽u價機制的不健全,影響到教師和學生這兩大群體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
三、實踐形式缺乏多樣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具有廣闊的空間,既可以發生在課內,也可以發生在課外;既可以發生在校內,也可以發生在校外。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和網絡時代到來的今天,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不再僅僅依靠書本或教師的傳授,這樣,實踐教學形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參與熱情,影響到實踐教學的效果。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形式應該是靈活多樣的,同時,只有采取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形式才能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良好教學效果的最終實現。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高校的實踐教學還是比較傳統的,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只注重于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形式。例如,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在課堂內進行的,不注重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多樣性,千篇一律,缺少特色,不僅學生對此不感興趣,而且還不能夠滿足學生自身發的需要;有些高校開展實踐教學僅僅采取組織假期學生社會調查的形式,至于其他形式要么是因為對實踐教學理解認識上的問題,沒有真正把握實踐教學的內涵,把一種形式歸結為實踐教學的全部,要么是因為經費、時間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有效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形式的單一化,往往導致學生認真參與的愿望降低,敷衍了事的心理增強,使得實踐教學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這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必須面對和認真解決的重要現實問題。 其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形式是富有創意,具有多樣性的。它可以采取研究討論、原著閱讀、專題辯論、案例分析等方式,可以采取課外學習小組、學習競賽活動、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等方式,也可以采取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專業課實習、紅色旅游、公益活動等方式,這些活動方式能夠較好地調動起學生對此類課程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活動過程之中,從而大大增強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四、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實踐教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要的教學環節,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并落實到每個學生,具有廣泛的參與性。但是,由于班級大人數多、實踐教學場所的有限性、實踐教學基地的不穩定性等諸多因素,大多數高校在實踐教學中存在以點代面的現象。比如,將暑期的社會實踐小分隊活動搞得轟轟烈烈,面向全體學生的個體實踐活動則缺乏具體有效的指導與相應措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組織的社會調查或參觀考察等活動一般也只能由各班派代表參加,而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參與的機會,所以大部分學生不能真正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之中去。這種以點代面的做法,違背了基本的教學要求和教學規律,既不利于實踐教學基本目標的實現,也不利于學生良好素質的形成,使得實踐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