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學思想政治“活動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王清芳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眲撔虏恢皇且环N思想意識,更是一種認識水平,不只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能力。所謂創新,一定是充滿個性色彩的,對所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而這種想法是非常規推理的,有跳躍性的,有靈氣的,乃至有靈感的。青年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振興中華民族的希望,及早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任,思想政治課教師更應首當其沖,肩負起這個重任,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思想政治課作為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須把創新作為目標,把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主旨。在思想政治“活動課”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呢?作為一名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就此問題做了一些淺顯的探討。
一、對活動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
首先創設良好教學情境,激勵學生創新意識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即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情境教學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思維為核心,因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有著獨特的作用。教學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它是一種與創新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教師創設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情境,制造一種能激起學生思考的條件和氛圍,使學生在客觀情境中獲得具體的感受,從而激發其相應情感,由此引導學生關注教學內容,產生積極的態度傾向,把激起的強烈情感投入教學活動,進而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需要,發展其創造思維。
思想政治活動課,是根據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要求,是能力要求的最高層次。它以活動來代替過去的運用,說明對學生的要求有進一步的提高,要求學生把學到的有關知識,通過自己的有關實踐,去加深理解,并運用到新情況、新問題、新事物之中,以達到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的目的。因此創設良好教學情境激勵學生創新意識,教師首先自己應刻意求新,不因循舊習,勇于拋棄說教和陳規,努力形成有利于培養具有創造性人才的獨特的教學風格。其次,教師要對政治教材內容進行創造性的發現和創造性的發揮,要創設創新教育氛圍,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作用。再次,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政治課教學中要把看書權、思考權、討論權還給學生,提倡在看、思、說中質疑和提高。要呵護學生每一個具有新意的沖動和念頭,珍惜他們每一個帶有創意的言行。
其次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和實踐,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是要開拓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采用嚴謹的學習態度去解決問題,分析問題。教材是教師與學生聯系的橋梁,教材中的活動課設計是時代精神與創新精神的集中體現,新《課程標準》較大幅度地增加了實踐活動的內容,從七年級至九年級設置的活動有讓學生動手查找報刊、圖書等方面資料的;有讓學生對有關問題進行討論的;有讓學生進行調查、訪談活動的;有讓學生對典型事例進行歸納和分析的;有讓學生發表意見和感想的;有讓學生對某些問題進行綜合探討或提出合理化建議的等等?;顒诱n為教師的創新教育、學生的創造性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提供了依據?;顒诱n教學和實踐中要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作為教師應充分做到:
(1)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活動課是師生共同投入的以活動為載體的課,是教師的教育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的有機結合,是教師主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可見,師生和諧、教師主導、學生主動是活動課的內在要求,更是現代教育觀的體現。離開了它,任何形式的活動課都無法很好展開。要開展好活動課教學,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無論從活動課的目的,還是從活動課的過程分析,學生主體意識的確立、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展現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活動課就成了教師自編自演的獨角戲。這就要求建立一種寬松、民主、自由、豐富多彩的氛圍。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尊重、信任、鼓勵學生,讓學生們把課堂當成自我磨練、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臺”。學生在活動課上可以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限制,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不斷地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敢于質疑、批判的精神。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2)發揮教師的“導演”功能
初中政治教材根據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活動課,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活動內容,學生可以采取調查、討論、訪問、演講、辯論等多種方式進行活動,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通過個人努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作為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充分準備,如收集活動過程的信息,加工處理所收集的信息資料,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與活動,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識,鍛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為認識社會、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二、“活動課”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操作策略與實
1、 精心設計
要確?;顒诱n課堂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標得以順利實現,教師必須在課前對活動課進行精心設計。例如在講到環境保護活動課時,我首先口述新聞聯播中播放的入秋以來,北方受到沙塵暴襲擊的案例,然后提出四個問題:第一,這個案例反映了我國目前存在什么問題?第二,北方遭受沙塵暴襲擊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認為國家應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第四,而對這個問題,作為青少年學生應做些什么?讓學生圍繞這四個問題展開分析、討論和評價,結果同學們提出了許多正確的看法和大膽構想,達到了培養能力的目的。
2、 激發興趣
初中學生不但興趣愛好各異,個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點。如果活動課單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會使活動課單調、枯燥、缺乏活力。因此,活動課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進行“活動課”《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教學中,播放歌曲《走進新時代》,使學生從優美的樂曲聲中體會到了“改革開放富起來”的真切感受,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課教學;又如我在上初三活動課“選擇一個有關資源或環境的問題,撰寫調查報告”時,組織全班同學到學校附近居民、企事業單位和環保局考察水泥廠造成環境污染情況,這樣的活動課,自然會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通過實地考察,絕大部分同學都能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寫出了較高質量的調查報告。
3、激勵探究
受傳統的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們的學生創造心理淡漠,在活動課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不斷探求新知,敢于創新。對學生的獨創的意見,甚至“微弱的發光點”都要及時地加以肯定和鼓勵,促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新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同時,要幫助學生克服“先入為主”、“盲目從眾”的思維定勢,特別要增強學生不盲從的抗壓心理,鍛煉學生不隨波逐流的抗壓心理,對于形成獨立思維品質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我在上"營造美好的文化環境"這一活動課時,就設置了這么一個題目:"目前,在中學生中出現了一股’上網熱’".這’上網熱’是好,是壞,請大家來評說."因為充分發揚民主,課堂氣氛熱烈,效果非常好,有的觀點認為:網上學習可以避免學生膽怯心理,通過交互式學習,許多在學校中難于啟齒的問題在網上可以得到滿意的回答.這種"一對一"的學習模式,使每個人都成為學習主體.有的認為:上網易受網上游戲和其他不良東西的影響.……我在讓學生充分發表各自意見的基礎上進行了總結——要把握好"上網"的度,要興利除弊.這樣,這堂課的效果就很好。
4做好總結
活動結束后,及時進行總結,既要肯定活動的精彩與成功,又要指出活動的不足與缺憾。對每位同學在活動中的表現認真進行評價,并作為平時考查的重要依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課特別是活動課也應成為培養和鍛煉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陣地,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當代政治教師的神圣職責,讓我們積極實踐,深刻思考,為培養新世紀的創新人才而共同奮斗??傊?,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從思想上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并能夠積極把握時代脈搏,在課堂教學中做到融會貫通,因材施教,恰倒好處,就可以使創新思維能力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