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習興趣的激發
薛晶
教育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想讓學生認真地上好每一節思想品德課,就要讓他們對思想品德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自覺地、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那么,如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導入激趣法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穎別致、動心觸情的開頭,能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有助于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導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運用故事、音樂、詩詞、名言警句、設疑懸念等方式,能創設一種情景或意境,使學生或觸景生情,或疑竇頓開,或求知未得,形成一種渴望解答不知不覺跟隨老師學下去的心理態勢。如教學《做一個有尊嚴的人》,開頭播放歌曲《男兒當自強》,告訴學生:做人就要做一個堂堂正正、自尊自強的人。學生被歌曲感染,整堂課情緒高漲,氣氛熱烈。
二、幽默法
法國演講家雷曼麥曾說過:“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容易讓人接受?!笨梢?,幽默法是思想政治課教師不可缺少的一種教學藝術。教師巧妙地使用幽默法,能使枯燥無味的學習變成一種精神享受,形成寬松、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消除學生的學習疲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精神振奮狀態;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筆者教學七年級上冊《立志與成功》,講到“意志的特征”時,就直接運用了基訓中的一幅幽默漫畫“功虧一簣”。在利用flash動畫展示漫畫(配音)的同時,讓同學們思考其中的寓意是什么。學生們在開心一笑后,紛紛舉手。
三、情感投入法
課堂教學不只是知識的學習和訓練,更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教師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從心里真正地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建立平等尊重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成功與進步,不吝惜自己的微笑、語言,多尊重、鼓勵學生;教師通過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講課當中,學生就會以更積極的態度和加倍的努力來對待學習、回應教師。這種“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氛圍自然能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設疑法
著名教育家朱熹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有意設置障礙,造成能夠疑惑,讓學生帶著疑惑去學,這樣有利于喚起動機,激發興趣。如七年級下冊“明辨是非”這一內容,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疑問:一個經常偷竊的小偷,他卻用偷來的錢去資助有困難的孩子上學,請同學們來評論一下他的行為?這時學生可能就會覺得迷茫,這個小偷到底是好還是壞呢?當他們思考到這個層面的時候說明學生已經開始要明辨是非了。學生自己能明白這個小偷偷竊是不良行為,但是他卻有心為社會做好事。接著教師做適當的點撥,最后學生認識到對待事物要分別看待,一分為二的來看待這個問題。
五、情境法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情境教學注意激發學生無意識心理活動的參與,并與有意識的心理活動相統一,能減輕和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進入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教師可將對話式、討論式、辯論式、演講式等教法引入教學中,運用掛圖、表格、圖片、漫畫、錄像等直觀手段,創設出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述八年級下冊一些法律知識時,教師只講教材上內容往往感到枯燥無味,于是我們在上課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今日說法》有關片斷,讓學生親自感受,如身臨其境,再配以教師具體的講解,學生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注意力很集中,學習積極性也很高,視頻情景為學生再現了事實。提供了感性材料,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智能的發展,便于知識的鞏固,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同時還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上網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資料,為下一次創設視頻教學情境提供資料。視頻教學為同學們不斷創新提供了機會,在創設情境中同學們的創新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總之,思想品德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廣大教師積極探究,選擇能引發學生興趣的好形式,就會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更主動的發展自己、完善自己。那么,思想品德課就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