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將給郵政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未知
計算機技術引發了電子信箱、電子出版物、電子金融、電子數字交換(EDI)等現代技術的問世,為人類社會帶來了無紙化郵件、無紙化貿易、無紙化貨幣、無紙化報刊等。這種變革對以紙張為媒體進行實物傳遞的郵政行業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沖擊。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剛剛起步的今天,發達國家的郵政業務量已呈現停滯不前的跡象。美國國內平信的增長率從1990年的4%萎縮到1995年的1.5%;日本郵政的郵件量也已基本不再增長;瑞士郵政的業務量正在走下坡路。 網絡時代對郵政意味著什么 信函類:從最近的一些統計資料可以看到,在美國,通信(電話除外)、交易、出版和廣告市場的總收入每年約二千二百億美元,其中郵政總局約占四百三十億美元即19.6%,其余的由美國郵政傳統競爭對手如:報紙、電視和電信業(傳真等)所得。電子郵件每二至四年就增長一倍,到2000年,美國郵政在交易通信市場所占的比例則會降為35%。 報刊類:目前的電子出版物有三種。第一是出版物產生過程中采用計算機排版技術,這種情況使實現分地印刷變得容易且經濟,對于郵政的發行運輸和運輸計劃提出了與之相適應的新的要求;第二是出現電子報刊,如美國《時代》周刊和我國的《計算機世界》等出版合訂本光盤,這樣會影響圖書市場的份額分配,這種情況,電子出版物仍需要通過物流網傳輸,郵政還有一定的發行運輸業務;第三是“無紙出版”,它包括可視圖文、電子郵件、電子報刊、電視和廣播等,這已和郵政發行體制分道揚鑣了,郵政全然沒有了業務。全世界目前的網絡報紙有900多種,美國占一半有余,歐洲有200余種,拉美有38種。我國《經濟日報》等約20余家報刊已加入國內“金橋電子報刊聯機閱讀系統”。 印刷品:越來越多的圖書進入光盤,出現在個人計算機的屏幕上。世界電子出版物的市場空前繁榮。1995年已超過了一萬五千種,年銷售數量將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長。到21世紀初,可望達到全部出版物比例的25%。目前,中國已有四十余家電子出版社,共有近兩千種電子出版物。同時Int ernet網上各種各樣的專業數據庫也對印刷品業務帶來嚴重威脅。 包件類: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包件類傳統郵政業務的發展不僅未帶來沖擊,反而由于郵購業務的發展、網上購物的普及以及郵寄電子出版物等新業務的開拓、包件類業務正呈上升趨勢,據預測,包件類業務將成倍增長,成為傳統郵政業務中,唯一隨新技術的發展而增長的業務。 金融類:金融業的發展趨勢是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在美國,25%的銀行業務是通過電話或電傳進行的。購物者和銷售者買賣雙方在計算機網內進行全部的商業交易,由于這種通過個人計算機和銀行業務網實現付賬、轉賬、管理投資、查詢財務及其它金融業務功能,“電子貨幣”就應運而生。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將大量減少和限制現金的使用,這對郵政金融來說是莫大的考驗。 新技術對業務結構的影響 隨著郵購發展和網上貿易的普及以及郵寄電子出版物等新業務的開拓,信函業務將成倍下降,而包件業務卻將成倍上升。因此,在傳統業務中,包件將代替信函成為第一大郵政業務。 物流網是郵政的基礎和優勢,但隨著新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郵政受到很大沖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世界郵政界的不少有識之士的眼光不僅僅局限在實物郵件的傳遞上,已將業務擴展到通信領域和社會各個角落,大郵政的觀念逐步樹立起來。美國郵政將在電子通信領域里開拓如下服務:管理和提供標準地址的存取服務;保證電子郵件的安全,并對此負法律責任;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提供電子郵件服務;產品定購服務;與政府部門之間溝通;全球通信。